權興祥
【關鍵詞】小學語文;海量閱讀;創新作文;以讀促寫
【中圖分類號】G623.22【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0463(2019)11-0047-01
海量閱讀,是達到“厚積”的重要方法,是廣泛而有效地指導學生閱讀的科學方法之一。海量課外閱讀有利于學生的“終身學習”,因為如果僅僅局限于學好語文書上的有限的幾十篇文章,是遠遠不能形成較強的語文能力的。那么,身處大數據時代下的小學生該如何有效利用大數據資源,進行海量閱讀呢?又該怎樣以讀促寫,提升自己的寫作能力呢?
一、合理利用資源進行海量閱讀
1.考拉閱讀是科學方法之一。當今盛行在中小學生課外閱讀學習下的考拉閱讀,是廣泛并有效的指導學生進行閱讀的科學方法之一。它分為教師端和學生端。通過創建班級、學生加入、ER測試、發布任務、檢查任務五項目標,來完成一定時間的閱讀能力提升,讓教師、家長、學生都及時了解學生閱讀的情況。它對訓練學生閱讀習慣,培養學生閱讀能力,駕馭學生閱讀方向,提升學生自我閱讀興趣都有好處。因為考拉閱讀是有步驟有計劃地牽引,并測評讀者的閱讀方向,這樣有目的地訓練一段時間后,學生就會學會有鑒別地閱讀,提升興趣從而達到“廣讀書胸中有志,勤作文筆下生花”的目標。2.寄宿制小學要利用好網絡閱讀資源。作為農村寄宿制小學,學生居住在學校,課余時間多,這就為海量閱讀提供了廣泛的時間和空間。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充分利用學校圖書室藏書和少年宮用書,以及微機室的網絡資源,大力開展大數據環境下的海量閱讀,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質量,營造豐富多彩的讀書環境。把讀書課真正辦成讀書指導課,對學生的讀書方法進行有效指導,運用朗讀、誦讀、默讀、跳讀、瀏覽、精讀、批注等讀書方法,開展有效閱讀指導。然后定期測評效果,檢驗學生的讀書質量。鼓勵學生寫作,積極參與征文比賽及優秀詩文創作投稿活動,要把課內、外學到的知識經驗運用到學生的實踐中去,從而把積累變成學生真正的能力。3.引導學生在閱讀時進行取舍。縱觀歷史,中國是五千年悠久歷史文化的文明古國,其博大精深、瑰麗燦爛的傳統文化為華夏子孫留下了極其珍貴的精神寶庫,傳統古典文學是華夏文化的藝術經典,在我國文學史上是最有生命力的瑰寶。唐詩、宋詞、元曲、明清文學……集思想美、語言美、藝術美為一體,是一種長效的民族素養滋潤劑。教師要引導學生廣泛涉獵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中外名著,其思想蘊含著豐富的自然之道,多彩的倫理哲學,高尚的人生軌跡,讀起來朗朗上口,音韻無窮,意境優美。而當今社會網絡發達,瀏覽器中那些五花八門的東西應有盡有。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在閱讀時進行慎重選擇,從而獲得最適合自己的美味佳肴,使自己賞心悅目,滋唇潤喉,從而到達理想的彼岸。
二、以讀促寫,創新寫作模式
1_閱讀是寫作的基礎。閱讀給寫作帶來了豐富的素材。模仿書中的詞句,可以鍛煉學生遣詞造句的能力;模仿書寫的結構,學生可以提高布局謀篇的能力;模仿內容,可以加強學生組織材料的能力;模仿情感,學生可以喚醒感悟的能力。在閱讀中,教師要有層次有重點有步驟地做好引導,注意發掘課文和課外書籍的作用,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閱讀習慣,給學生創造多讀多寫的機會,讓學生在讀寫的實踐中“自悟其法”,在讀中悟,悟中讀,從而為寫作能力的提升提供保證。2.閱讀與生活實踐結合助力寫作。學生常常為作文無話可寫而煩惱。問題在于他們閱讀量少,閱讀沒有與生活實踐結合起來,沒有聯系自己的生活情景反復思考,所以起不到質的變化。所以,教師要鼓勵學生多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毛主席說:“實踐出真知。”只有在廣闊的天地里勞動鍛煉,深入生活,深Jkq-廠,深入工人農民,把自己融入到社會生活中來,才能得到無窮無盡的智慧和力量。因此,為了解決學生無話可說,無事可敘,無情可抒的局面,就要讓學生多觀察會思考,用情感撞擊出心靈的火花來。
總之,教師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從學生實際出發,因勢利導,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地讓學生體驗生活,感受生活。吸引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幫助父母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體諒父母的艱辛與困苦。再把閱讀到的知識與自己的家庭、自己的命運聯系起來,形成自己的見解,充實自己的人生閱歷。
編輯:趙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