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榮燕
摘 要:我國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國家。自從夏商以來,直到新中國成立,先輩們為我們留下的除了有寶貴的物質財富之外,還有寶貴的精神財富。如孔融讓梨、岳飛精忠報國、黃香用自己的身體溫暖被褥讓父母能夠睡得溫暖等等,教育了我們孝為先、要努力為祖國做貢獻等等。
關鍵詞:中華傳統美德 小學德育 傳承 發揚
前 言
中華民族傳統美德,都是我國在5000年的發展中沉淀下來的精華。是經過無數個王朝的篩選,最終流傳到我們這個時代。它對于我們祖國的發展具有巨大的作用。
一、小學德育中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地位
在小學德育中,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占有重要地位。小學生剛剛從往日的家庭玩耍中脫離出來,他們除了會一些基礎的語言能力和辨別能力外,對于歷史和生活所知甚少,甚至一點也不知道歷史,可能連這個名詞都未曾聽說過。這對他們今后的歷史等科目的學習是及其不利的。
二、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如何促進小學德育工作的開展
(一)規范學生的行為,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習慣
德育,即道德教育,旨在培養小學生的優良品格。而優良品格中大多是行為方面和良好的習慣。中華民族傳統美德,能夠規范小學生的不當行為,幫助小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和行為習慣,這無疑給德育工作的開展走了捷徑,讓小學德育工作能夠更加容易的開展,而不必在艱難險阻、一個個問題和困難的環境下開展,省去了不少功夫,而且也更加的高效。我國是一個文明社會,講究以文明的方式解決問題,而非戰爭。比如說:我國主張以和平的方式解決臺灣問題,盡量不使用武力。這說明交流方式解決爭端的優先級高于武力。小學生中,或多或少都會存在打架現象。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只是認為這是給予他人應有的教訓,因為他人并未服從自己或是做出了令自己不愉快的事情。在他們的潛意識中,這種人就應該受到懲罰。而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教育他們要“以德服人”、“君子動口不動手”。交流是解決爭端的最好方式,也是最為和平的方式。當然由此帶來的弊端便是時間長。而對于小學生間的“戰爭”來說,大多是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只需要進行一些良好的交流即能解決,而不需要花費太多時間。小學生對于友誼與仇恨的理解是十分簡單的,他們不會勾心斗角,只是可能走歪了路,需要矯正,而不是有意而為之。將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應用于小學德育中去,能夠讓高年級的小學生規范好自己這種打架的不良行為,也能夠讓低年級學生認識到交流的好處,認識到應該以和平的方式解決爭端,從而減少打架事件的發生。這對于學生之后的發展也是非常有幫助的。再如,在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熏陶下,小學生能夠更加理智的進行選擇。舉個例子:小學生小明和小亮是非常好的朋友,有一天,小亮慫恿小明去幫助自己教訓一個人,給他點兒顏色看看,并且已經集結了許多的“勇士”。若小明未受到德育教育,或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教育,那么他很可能去意氣用事,好哥們一定要幫,去幫助朋友傷害另一個人,不管這件事情是正確的還是錯誤的。若小明接受過良好的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教育,那么就有極大的可能去勸誡小亮這樣做是不對的。這樣不僅能夠讓小亮一行人回頭是岸,更重要的是小明自己已經將這種正確的行為意識深埋在了自己的心中,這種行為意識很難再得到改變,或者說很容易去向更高一層的行為意識進化,而很難轉變為錯誤的或低一層的行為意識。這對于一個人的發展是十分有益的,而且還會對自身周邊的人產生積極的影響,從而讓更多的人認識到何為正確,何為錯誤。幫助小學生們形成正確的行為意識和生活習慣。
(二)為學校提供了更多的課外活動
中華民族傳統美德融入德育,能夠為學校提供更多的課外活動。眾所周知,小學階段的課外活動很少,學生往往是在學校中學習書本中的內容,然后去應用于考試,而非生活。在應試教育的環境下,進入學校后學生與外界的聯系變得越來越少。僅存的便是放學回家的時間和各種假期。而課外活動能夠幫助學生認識世界、認識先輩們。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融入,能夠給學校更多的機會去開展課外活動。以前的初中才會組織掃墓等活動,而在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影響下,小學生也能夠在學校的領導下去參加掃墓,去了解英雄事跡,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跟隨時代的步伐去適應這個世界。同時當小學生了解到英雄事跡后,其對美德的理解會更進一步。更加有利于小學德育工作的開展。而小學生在進行課外活動的過程中,由于課外活動占學習比例很低,因此他們能夠持續保持對于課外活動的新鮮感,而每次課外活動教師都能夠借機教授給小學生關于德育方面的知識,提高他們的道德素質。而且小學生并不會因此而感到厭煩,相反他們會珍惜課外活動的每分每秒,對于知識能夠更加用心的記下,這對于教育事業的開展具有很大的積極作用,而不僅僅局限于德育。同時學生還能夠在開展活動的過程中,根據美德和英雄的事跡找出生活中的不道德行為,如自身可加以改正,如不存在可預防不道德行為的發生。這對于學生適應社會發展,終身發展也是具有非常大的幫助的。
總 結
小學德育中,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在其中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中華民族傳統美德能夠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己,改變自己,豐富自己等等,從而促進道德水平的提高,促進優良品格的形成,有利于國家的發展和社會的長治久安。
參考文獻
[1] 呂樹金.淺談中華傳統美德在中小學德育工作中的促進作用[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8(03):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