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生軍
【關鍵詞】品德與社會教學;導入;學習興趣;教學手段;學科資源
【中圖分類號】G623.15【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0463(2019)11-0124-01
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內容符合學生的實際,貼近學生的生活,具有鮮明的時代性。在教學中,教師應努力提高課堂教學藝術水平,創設高效課堂,在教學方法上要有新的突破,以使學生主動學習,積極參與,從而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一、設置精彩導入,激發學習興趣
1.時事導入。品德與社會教學必須體現時代性,堅持與時俱進,要緊緊把握時代脈搏,凸顯社會發展中的重點和熱點。在教學中,教師可利用學生們對時事新聞事件感興趣的心理,給他們講一些新聞故事,以此激發學生的興趣,迅速把學生帶入到學習情境之中。當然,進行時政導入,需要教師做生活的有心人,要多聽新聞、多看書報,主動收集各類素材,切準社會前進的脈搏,把握新時代的特征。
2.設疑導入。講授新課前,教師可提出疑問,使學生處于“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狀態,啟迪他們積極思考,導入新課。如在教學“男女同學怎樣交往”一課時,筆者設置了以下問題:(1)我們班有男同學和女同學,請男同學說說女同學有什么優勢?女同學說說男同學有什么優勢?舉例說明。(2)在共同學習和生活中,你認為男女同學怎樣交往才能達到團結合作、互幫互助的目的?這樣設疑導思,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讓學生滿懷熱情地投入到了學習之中。
3.多媒體直觀導入。直觀導入,就是教師通過實驗、實物、圖表或幻燈形式來導入新課。多媒體教學具有視聽結合、生動形象、感受力強等優點,教師通過制作多媒體動畫課件,使抽象的原理、概念變得直觀、具體、形象,不僅能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幫助學生理解、領會、記憶,更能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讓學生興趣盎然地接受知識。
4.歌曲導入。中小學生開朗活潑、愛唱愛跳,將歌曲引入課堂,將歡樂融入學習之中,能使學生迅速進入學習角色。因此,利用歌曲導入新課比教師的直接敘述來得更感人,更能吸引學生。如在講授“走進新時代”一課時,可以先讓學生們唱《春天的故事》這首歌,然后順勢引入新課內容,使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狀態。
除此之外,還有故事誘導、小品表演、漫畫導入、歷史導入、典故導入等方法,無論運用何種方法,都要切合實際,因材施教,使導入新課達到預期效果。
二、豐富教學手段,創設輕松課堂
對于品德與社會課來說,其內容來源于生活,是社會生活和個人生活的再現與升華。教師不能拘泥于課本知識,必須從生活實踐中廣泛取材,而只有從社會生活中吸取豐富的營養,才能使品德與社會課更加生動活潑,富有生命力。而要做到這些,必須充分發揮多媒體教學的作用,通過多媒體給學生提供生動、豐富、形象直觀的資料,營造情景氛圍,開闊學生視野,使其更加深刻地把握、理解教材知識,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如在學習“侵略者在中國的罪行”一課時,針對外國侵略者在中國犯下的滔天罪行,以及中國人民慘遭蹂躪、備受欺凌,蒙受巨大的災難和屈辱,學生不能很好地把握和理解,筆者下載了一些反映當時狀況的圖片和影像資料,如“火燒圓明園”“南京大屠殺”等,在課堂上展示給學生,使學生了解了中國百年的恥辱史,明白了一個道理: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勿忘國恥,奮發圖強,齊心協力,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讓我們的國家更加繁榮昌盛,屹立于世界強國之林,才能使歷史的悲劇不再重演。這樣做,不僅讓學生輕松掌握了相關知識,而且激發了他們的愛國情感。
三、整合學科資源,提高學習興趣
葉圣陶先生曾說:“教育的最后目標是使各個部分分立的課程能發生的影響糾結在一起,構成了有機體似的境界,讓學生的身心都沉浸其中。”這正突出了學科間資源整合的特點。品德與社會課滲透了多個學科的知識,教師在教學中要應用各個學科的相關知識對學生進行綜合教育,讓學生快樂地學習,不覺得品德與社會課枯燥無味,使學生從不喜歡品德與社會課到很喜歡,增強學生對語文、歷史、地理等相關學科知識的掌握和理解,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掌握教材觀點,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動手、動腦等綜合能力,達到對學生各方面能力素養的提高,培養適應現代社會需要的復合型人才的目的。當然,利用學科整合進行教學,對教師自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能力與水平,汲取多學科多方面的知識,這樣才能真正發揮優勢,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編輯:孟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