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康賢
摘 要 小學數學總復習要注重基本功訓練,復習過程要兼顧教與學,對知識進行系統整理,實施精加工,把學生的各種反饋信息經過由表及里的分析、歸納和整理,加強針對性訓練,切實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關鍵詞 小學數學 總復習 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2文獻標識碼:A
小學數學復習課就是把平時相對獨立地進行教學的知識,是把帶有規律性的知識,以再現、整理、歸納等辦法串起來,進而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溝通,并使之條理化、系統化。 數學復習的主要目的和任務是查漏補缺,系統梳理,夯實“雙基”,提高能力,促進學生發展。幫助學生梳理知識,形成網絡,使知識系統化、結構化,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及知識之間內在聯系的把握,并在梳理的同時查漏補缺,彌補平時學習的薄弱環節,做到溫故知新,融合貫通。
1注重雙基訓練,抓住重點
復習課的雙基訓練要抓住重點,為下一步知識的梳理做好準備,將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激活。同時也是對學情進行一個初步的摸底,對重要的基礎性知識做好查漏補缺,切實做到舊知要爛熟。教師要引導學生把所學的知識進行系統歸納和總結,彌補學習過程中的缺漏,使所學的數學知識條理化,更好地掌握各部分知識的重點。重視知識的系統化,避免題海戰術。教師要有效合理地系統學生的基礎知識,內化知識結構。復習應該重基礎、全面反饋、再提高、再發現。以教學大綱為依據,針對于每一部分知識中的基礎、重點和難點內容,選擇中等難度的題目,要求學生在自己復習的基礎上獨立認真的完成。教師通過批改發現學生中存在的問題,著手編寫復習課教學計劃,重點理清基本概念、基礎計算、基本操作、基本應用方面的知識結構網絡,再指導學生理清自身掌握情況作一個小結。針對學生全面試探反饋出來的問題,著手重點解決每一個部分知識中典型的綜合的試題,理清每部分知識的解題思路。
2突出主體性,加強針對性
復習課的教學,教師一定要有開放包容的積極心態,走出“面面俱到”的狹隘心理,摒棄“滿堂灌輸”的單一模式,給學生主體暴露思維軌跡、表達認知疑難、傾訴學習困惑提供充分的時空。在此基礎上,數學復習過程便以學生生成的“思維軌跡、認知疑難、學習困惑”為起點構建起新的復習主題,引導學生在觀點碰撞、意見爭論、交流解惑的過程中,實現對數學知識來龍去脈的清晰把握和深層感悟,從而凸現出“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的課標理念。理解了“知識點”、建構起了“知識鏈”、明確了知識的來龍去脈后,還需要教師安排一定篇幅的課堂練習。由于復習課是建立在以往新授課和練習課的基礎上教學的,所以,復習過程中的練習設計應盡量減少單純模仿、重復操練的機械式內容,更不能用枯燥無味的試卷來代替,要針對學生易錯、易混淆、難掌握的知識點,精心設計針對性強的復習內容,彌補學生不完善的知識體系。適度增加情境練習和綜合應用的拓展性內容。不斷鞏固提高學生應用數學知識的能力,滲透數學思想方法,才能真正做到高效教學、高效復習。
3內化知識結構,提高綜合素質
復習不是簡單地再現舊知識,而是要通過對舊知識的系統整理,給學生以新的信息,引發新的思考,促進新的發展,特別要引導學生自主參與整理,形成知識網。通過分類歸納,讓現實生活中活生生的問題來激活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加深對表面積、體積、容積概念的理解,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思考力、初步的比較分類和抽象概括能力,使學生大腦里存儲的知識更具條理化,為建構新的知識(如圓柱的表面積、體積、容積)做好知識和心理上的準備。 在小學數學總檢測時仍須對學生進行一系列的適應性、開放性、靈活性演練、診斷性測試。為此,教師就要花一定的時間挑選、組織、編排、翻新、綜合、內化學生能力,編制成質量高、目標性強、檢測點準、靈活開放的測試題,學生感到每一題都是有價值的試卷。在綜合檢測試驗后,教師做出全面反饋,進行最終的知識結構調整內化手段,進一步調控學生的全面復習。教師不僅要精講巧析、洞查、記錄學生的缺陷,及時對癥下藥,并在下一次檢測中有所側重,努力使學生做到“知此知彼,百戰不殆”。
4盤活知識點,完善知識鏈
在數學復習課的教學中,“知識點”是至關核心的內容。如何有效地激活盤存于學生大腦中的“知識點”呢?這需要教師給學生營造回憶“知識點”的積極情境,從而實現數學復習活動認知與情感的和諧同步,千萬不要“冷飯重炒”。 “冷飯重炒”只能讓學生暫時機械地記住這些“知識點”,而缺乏思考和理解的記憶是不長久的。 知識點回憶起來了,但還是零散的,常有“見葉不見枝,見木不見林”之感。布魯納曾指出:“知識如果沒有布滿的結構把它連接在一起,那是一種多半會被遺忘的知識。”為了使學生整體系統地感悟知識,形成良好的認知結構,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理一理”、“串一串”、“連一連”等自主性復習方式嘗試創造“知識鏈”,并借助教師的適度點撥完善認知網絡,學會整體建構的方法,形成整體建構的思想。
5精講、多練
構建單元或者主題的知識網絡體系時,小學生做起來比較困難,且比較耗時,所以可以由教師完成,但要講解,使學生理解整個知識體系。找規律的問題,學生往往表意不清,這需要教師來規范學生的語言,甚至是讓學生記住教師的語言。教師要么不講,要講就必須講明白。多練很有必要,但要突出層次。一般的練習設計都遵循:先基礎再拔高,由淺入深的規律。在練習中,題目過易、過難都起不到復習的效果。重練習,提高學生練習的興趣與效果,切忌不加選擇的拿來主義,反對不人道的題海戰術。應把復習的重點放在教材上,對教材中的練習做到人人過堂,條條過關。二類教輔上的習題可作參考,星號題應視其難度,針對不同學生區別對待,不要求人人皆會。
總復習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復習課不是舊知識的簡單再現和機械重復,關鍵是要使學生在復習中把舊知識轉化,既要使優生的知識結構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更上一層樓,又要完成對差生的轉化,縮短優生與差生之間的距離,使班級的整體知識水平得到全面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