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付虎
摘 要 隨著護理工作的發展,心理護理逐漸被人們所重視。護理人員在護理工作中能否正確運用心理引導,這往往直接關系到病人的生命與健康。因此,護理人員一定要重視心理護理在臨床工作中的意義,要善于進行心理引導,解決病患所面臨的問題。
關鍵詞 心理引導 心理特征 引導方法 注意問題
中圖分類號:R473文獻標識碼:A
心理引導就是指運用心理學等理論,根據患者面臨的問題,對護理對象心理所進行的幫助、指導和服務,從而改變患者不良的心理狀態的行為,使之有利于疾病的康恢。
1心理引導是護理中的一項重要工作
護患之間的心理引導,主要是通過溝通的形式來完成的。能否準確地把握心理引導對象的心理特點,是護理人員進行心理引導的基本要求,是做好護理工作的重要環節。
2心理引導應注重患者的心理特征
醫院的患者來自社會的各個階層,他們在所患疾病、年齡、性別和性格等方面會有所不同,這必然會導致他們心理特點會有著明顯的差異,護理人員就需要熟悉和掌握不同患者的心理特征,把握好心理引導的方法和尺度,才能做到對癥下藥,做好心理護理工作。這就要求醫護人員設身處地考慮病人的心理需求和行為,加強與患者的溝通來培養護患之間的情感,增加病人的理智,謀求治療上的默契配合,達到最好的治療效果。因而把握好患者的心理特征,是進行有效心理引導的基礎條件。
3正確運用心理引導的方法
護理人員在進行心理引導的過程中,應結合不同患者的心理特征,了解掌握患者的性格特征,有針對性的進行心理引導,為患者排憂解難,爭取達到早日康復的目的。
3.1運用語言溝通進行心理引導
運用語言溝通進行心理引導,就是要求護理人員在護理工作的過程中,通過與病人的交談來進行的心理引導,其主要包括與患者交談的語言、語氣和語調等方面。護理人員主要是通過運用語言溝通的技巧來引導患者配合治療。
3.1.1巧用安慰性的語言來進行心理引導
生病總是一件令人時沮喪事情,患者在這個時候是最需要安慰。護理人員應該在這個時段用安慰性的語言進行引導,幫助病人克服病魔的纏繞,最終康復。這里需要值得注意的是護理人員一定要針對不同病人的心理特征,尋找不同的安慰性語言的來進行心理引導。
3.1.2善用鼓勵性的語言來進行心理引導
入院治療的病人一般心理都比較脆弱,護理人員適時給予病人一定鼓勵,對于調動病人積極與疾病作斗爭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護理人員應當善用鼓勵性的語言來進行心理引導。
3.1.3妙用暗示性語言來進行心理引導
一般而言,對于性格比較抑郁型的病人我們應多采用暗示性語言來進行心理引導,效果會較好些。積極的暗示性語言可以使病人有意無意地在心理活動中受到良好的刺激。
3.2運用非語言溝通進行心理引導
運用非語言溝通進行心理引導,就是在護理工作過程中,運用護理人員的行為,包括儀表、儀態和表情等技巧來引導患者配合治療。護士應結合患者的性格特征,運用非語言溝通來有針對性的進行心理引導,幫助病人早日康復。病人在住院期間與護士接觸的頻率高、時間長,護士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至關重要,言談舉止中稍有不慎都有可能會引起病人的不滿情緒。因此,護士不僅要努力提高護理技術水平,還要在工作中不斷加強自身的修養,除了要善于運用語言溝通進行心理引導以外,還要善于在行為、儀表和儀態等方面進行心理引導,對待病人和藹可親,有親和力,使病人愿意接近你,想跟你訴說心中的問題,從而達到心理引導的作用。
4運用心理引導時應注意的問題
4.1與病人交流要多采用美好的語言
在交談中多用安慰、鼓勵和積極向上的語言,切忌一些敏感的話題和不吉利的詞語;說話不但要注意上述幾種方式,還要因人因病采用不同的談話技巧。
4.2為病人護理時要多采用換位思考的方法
對于性格比較急躁的病人,在護理時就應該多采用商量性語氣,避免用命令式的語言強加于人,令病人反感;而對于性格比較抑郁型的病人而言,他們一般比較敏感,心理比較脆弱,在護理工作中除了要多用安慰性的語言外,還要注意不能流露出事不管己的態度等等。
4.3靈活應對談語的內容
護理人員在護理過程中對于病人提出的各種問題,回答時都應要使用婉轉的語調來盡可能滿足病患問題。但要注意的是,對于性格比較斤斤計較的病人不合理要求要委婉拒之,而對于性格比較抑郁型的病人而言,就盡量不要直接拒絕,更要耐心解釋和疏導,并可以根據情況把談語的內容轉移到其他方面去。
4.4避免使用傷害性語言
無論是何種性格的病人,都要避免對他們使用傷害性語言。特別對于性格比較急躁和性格比較抑郁型的病人而言,這一點顯得尤為重要。對于上述類型患者的傷害性語言刺激,很易引起或加重此類患者的病情。例如,醫務人員一句漫不經心的話可以導致嚴重的醫原性疾病,一聲惡語可以使冠心病發作甚至猝死。
總的來說,心理引導是一門心靈的藝術,也是一種護理的手段,護士在臨床工作中,要善于應用心理引導的各種方法應對患者的心理問題,用美好的語言或非語言的心理引導手段來輔助技術護理,使患者的生理及心理得到全面康復。護士要努力培養自己的心理引導能力,恰到好處地運用心理引導這項工具,在與病人的接觸中促進護患之間的心理溝通,從而達到增進病人身心健康,促進身心共治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