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妙
摘 要:“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為高職院校的就業指導工作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同時也為教育的改革創新帶來了新動力。本文結合“互聯網+”時代背景,深入分析了其對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影響,并結合傳統的大學生就業指導模式,探索出基于“互聯網 +”就業指導新路徑,從而提高大學生的就業創業意識和能力。
關鍵詞:互聯網+;高職學生;就業指導;思路
高職院校是培育專業技能型人才的搖籃。伴隨著高校招生規模的日益擴大,大學生就業特別是高職院校學生就業難問題已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如何增強高職院校學生綜合素質,提升其就業能力和全面發展能力,不僅是現階段高職院校需要解決的重大課題,也是高職院校辦學建校的方向性問題。
1 高職院校學生就業能力不足的表現
1.1 就業競爭力嚴重不足
產生這個問題有三個主要原因:一是對人生坐標和職業定位缺乏正確認識。一些高職院校畢業生對新常態下的就業形勢認識不足,就業期望值定位過高,迷戀大城市、大機關、大企業,看不清招聘單位的用人取向,對自身優勢劣勢缺少認知,亂投簡歷,形成高定位與低成功率的反差。二是就業信息渠道相對狹窄。面對海量招聘信息,高職院校學生缺乏面向市場的信息收集、整理和分析能力,特別是在渠道選擇上過于倚重校園招聘信息,缺少到人才市場、信息市場去闖蕩的勇氣和技巧,擇業能力嚴重不足。三是不善于推銷自己。高職畢業生同普通高校畢業生在人才市場上同臺競技,往往采取大學生通用的應聘招數,即把所學專業成績單、英語四六級和計算機等級等證書作為學歷和能力的證明,而自身的交際能力、實際動手能力等潛在優勢沒有轉化為應聘過程中的比較優勢,難以取得用人單位的認可,從而造成在人才市場上與適用崗位失之交臂的現象。
1.2 就業心理有待成熟
高職生面對經濟社會職業分化與階層分化帶來的心理沖擊,在選擇就業時顯得不夠自信,具體表象為三個方面:一是職業意識不強。職業意識是體現個人綜合素質的關鍵指標,其核心思想是愛崗敬業。在改革的大背景下,企業發展多傾向于多元化、規范化、精細化,崗位分類和分工逐步細化,對學生的要求也不盡相同。大學生需要發自內心地認同一份工作,才能做到愛崗敬業、踏實肯干。當前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制定,主要圍繞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和專業水平的提升,忽略了對學生職業意識的培養,從而導致出現高職學生職業意識不強、崗位認同度不高。二是職業自我效能感和職業成熟度低。以人生觀、價值觀、耐挫力、思維方法、積極防御系統、自我概念等為主要內容的自我效能感,作為人格力量貫穿于職業生涯的全過程。自我效能感強,可以變職業壓力為積極面對挑戰的動力,推動職業潛能的開發。職業成熟度從職業認知、態度、價值觀等角度,以個體在職業發展過程中的思維和行為模式,作用于職業環境而影響其職業發展,可在就業創業教育中幫助學生塑造良好的心理品質。三是社會適應能力弱。
2 “互聯網+”視野下大學生就業新思路
2.1 加強學生就業指導教育
在高職院校畢業生擇業過程中,很容易出現盲從心理,導致就業方向產生誤差,在后期工作中易產生沮喪、失望、自卑等不良情緒,不利于學生良好的開展職業生涯,也是導致學生慢就業現象的原因之一。因此,需要高職院校對學生加以引導與鼓勵,加強就業指導教育,為學生構建一個完善的職業求職內容,使學生深入了解職業市場,有助于學生明確職業方向。我國高職院校普遍設有就業指導課程,但由于教師只是將就業指導課程作為一項教學任務,所投入的精力與熱情較少,無法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所達到的教學質量較為一般,學生真正學到的職業知識十分有效。因此,高職院校應加強就業指導教育,對就業課程質量加以重視,以此提高教師對就業指導課程的投入度,促進學生對職場信息的全面了解。首先,教師應打破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樹立新型的教學觀念,致力于培養學生就業能力,以此解決學生就業出現的盲從心理。
2.2 營造良好的文化環境
高職院校就業指導工作開展中,有必要營造良好的文化環境,形成有利的校園文化,以發揮其潛移默化的作用和影響。現階段,人才競爭較為激烈,高職畢業生面臨嚴峻的就業形勢,如若高職院校能夠創新就業指導工作模式,加大文化建設,則有利于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價值觀和良好的職業形象,由內而外的保持獨具特色的魅力。所以,高職院校可以通過設置就業文化長廊、融入校企文化和創新文化等方式,使學生在高職院校就讀期間受到就業文化的熏陶,不斷增強其自身的就業意識和樹立正確的職業觀。俗話說,文化能夠影響人和作用人,只有通過營造良好的文化環境,才能使學生將其內化為自覺的行動,有利于提高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
2.3 創建專門的工作機構
“互聯網+”時代下,高職院校應針對就業指導工作而創建專門的工作機構,為該項工作的有效開展提供保障。作者認為,該工作屬于非線性的工作范疇,因而創建網狀式的工作機構尤為重要,并將工作責任有效落實。首先,從高職院校視角看,應完善就業指導工作機制,創建專門的研究室、心理咨詢室等,提供一切輔助設施,為就業指導工作提供全面的服務。其次,從各院系視角看,為學生配備足夠的就業指導教師。一方面,教師加強與學生溝通,及時了解學生需求等;另一方面,教師將學生需求反饋給學校指定機構。從學生視角看,發揮學生社團的力量,組織學生參與社會實踐。如此,在立體式就業指導工作機構的作用下,高職院校就業指導工作能夠得到有效開展。
3 結語
高職院校應積極開展就業指導工作,對提高畢業生就業能力發揮重要作用。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對高職院校就業指導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而其傳統工作逐漸暴露出問題,降低工作效率。因此,作者認為,應提出“互聯網+”時代下高職院校就業指導工作有效開展的對策:一是確立科學的目標;二是營造良好的文化環境;三是創建專門的工作機構;四是組建高素質教師團隊;五是搭建就業平臺。
參考文獻
[1]許力雙.中國高職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徑研究[D].吉林大學,2016.
[2]向奕.財經類高職高專畢業生就業現狀分析及對策——以四川財經職業學院為例[D].四川師范大學,2012.
[3]李林陽.珠三角區高職院校畢業生就業問題研究——以珠海市為例[D].廣西師范大學,2014.
[4]李燕.淺析新時代高職院校輔導員對女大學生的就業指導工作[J].沿海企業與科技,2013,03: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