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俏竹

[摘要] 目的 觀察改革中病例導入式教學模式在護理教學改革中的應用效果,總結體會。方法 選擇2015級與2016級護理專業70名學生。2015級30名學生采用傳統教學方法,被納入空白組,2016級40名學生給予病例導入的教學方法,比較兩組學生的學習狀況與考試成績。結果 試驗組學生主觀題、客觀題成績分別為(17.4±1.7)分、(70.5±1.8)分,空白組為(10.6±1.7)分、(61.8±2.5)分,組間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學生問卷調查反饋信息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護理專業教學中采用病例導入式教學方法,有益于調動學生的能動性,提升學習效果,值得推廣。
[關鍵詞] 護理醫學;教學改革;病例導入;效果觀察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9)04(b)-0111-02
臨床護理學科是護理學教育中的主要課程。現如今社會群體對臨床護理服務質量提出多樣化、個性化需求,此時護理人員需不斷提升能力與素質,以促進現代臨床事業的持續發展進程。為達以上目標,傳統的護理教學模式做出調整、改革勢在必行[1]。病例導入法將臨床病例設為中心,組織學生通過自助解決問題的方式獲得一定啟發,進而產生更多的學習感悟,實現對護理知識的深刻理解、扎實記憶與有效應用。該次研究選擇2015級與2016級70例護理專業學生,分別采用不同的護理教學方法,發現病例導入式教學法取得的效果更為優良,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某醫學院70名護理專業的學生,其中30名來自2015級(空白組),男1例,女29例,年齡19~23(21.1±0.7)歲,采用傳統護理教學法;另40名學生來自2016級(試驗組),男3例,女37例,年齡19~22(21.4±0.5)歲,推行病例導入式的教學模式。已知兩組學生的入學成績、師資力量及教學條件基本無差異,應用的教材與課程學時設置一致,兩組學生以上資料經統計學軟件分析,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對比性。
1.2? 方法
空白組采用傳統教學法,即教師利用PPT、口述等方式講述專業知識,學生做筆錄。試驗組學生接受病例導入式教學法,具體步驟如下。
1.2.1 明確病例,提出問題? 首先,教師在課程開始前準備課程教案,前去該校相關附屬醫院的護理科室篩選典型病例。其次在制作多媒體課件時,將篩選出的病例附加進去,例如教師附加急性闌尾炎病例“某男性患者,27歲,在吃完午飯后20 min自感臍周隱痛;到晚間時,腹痛逐漸轉移至右下腹,同時合并持續性、劇烈、陣發性疼痛與惡心嘔吐癥狀,體檢時發現該患者體溫37.9℃,脈搏85次/min,下腹的麥氏點壓痛癥狀顯著,且伴有反跳痛”。最后,教師結合以上病例,對學生提出以下問題:①該患者當下最主要的護理診斷是什么,依據有哪些;②如果你是值班護士,接診該類病患時,對其初步的臨床診斷是什么,依據是什么;③在保守治療過程中,應觀察患者的哪些癥狀,具體護理流程與注意事項有哪些等等。以上典型病例導入護理專業教學中,能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進而實現教學目的。
1.2.2 布置病例,指導預習? 護理醫學涉及的醫學知識繁雜多樣,故此教師應加強對學生課前預習的引導。教師可以在課程教學的前一周,把案例資料與問題發放給學生,組織學生帶著問題去分析案例,并通過查詢相關案例形式探尋處理問題的方法。該種方法的應用,能協助對與案例相關的醫學知識有初步認識,同時在預習中看到自己與標準答案之間的差距,進而有更大的動力學習知識。
1.2.3 課堂具體教學? 將以上“急性闌尾炎”病例為實例進行分析,在護理教學中,首先,教師需結合教材內容對急性闌尾炎的護理診斷、具體護理方法與流程等進行講授,進而使學生掌握基本的理論知識;其次,通過視頻或音頻等將設計好的案例展示給學生,協助學生對病患情況有更全面掌握;最后,教師依照平均分組的原則對學生進行分組,組織學生對以上3個問題進行討論,采用書面形式記錄討論過程與結果,教師總結學生做出的答案,教師結合不同答案進行解讀,糾正錯誤之處,對表現優異的小組進行表揚,進而協助學生對急性闌尾炎具體護理流程與注意事項有較清晰認識。
1.2.4 教學成果檢測? 為檢測教學成果,教師可應用考試與下節課上提問方式進行。該次研究中建議教師結合教學大綱進行命題理論考試,為確保課程教學效果評估的客觀性,教師出一道病例分析與解決題,其是一道主觀性試題,將病例導入式教學法到護理專業教學中,能提升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強化理論知識的靈活性,協助學生將其較巧妙用于臨床實踐中。同時發放《學習情況評價調查問卷》,共涉及5項內容,依照二值邏輯判斷的原則[2],每項內容規定只能選擇“是”或否。
1.3? 統計方法
該次試驗研究數據選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進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考試成績
試驗組學生主觀題、客觀題成績均高于空白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問卷調查結果
和空白組相比較,試驗組有更多學生認為學習氣氛活躍、有益于提升分析、處理問題能力,掌握與理解知識的能力,并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加強基礎理論與臨床問題之間的關聯性。經比較,組間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護理學專業是臨床護理醫學的核心課程,本專業的主要發展目標是培養具有創新精神、扎實基礎的護理人才。為實現以上目標,學生務必要扎實掌握、深刻理解護理學的有關知識,并在臨床實踐中有效應用。護理學相關教材的編排具有明顯的規律性,均是依照護理流程對有關疾病進行編寫的,若教師采用照本宣科傳統方法對教材知識進行講解,那么很難構建活躍的課堂教學氣氛,難以激發學生對知識學習的積極性[3]。
病例導入式的教學模式是以PBL原理為基礎,設計以病例為導向的教學方法,其以病例為中心,做出有關問題,引導學生探討相關的基礎與臨床知識,有助于調動學生對護理學知識學習的能動性,培養與發展學生的臨床思維與應用能力[4]。
在該次研究中,試驗組學生考試成績高于空白組,調查問卷反饋情況優于空白組,與國內部分研究結果相一致。回顧該次的研究歷程,認為病例導入式教學在應用期間,充分考慮了學生的接受能力與分析能力,進而有效扭轉了傳統課堂教材中學生熱情度不高、精力不集中等教學局面,樹立了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有益于培養與提升學生的自主分析能力。此外,該種教學模式有助于提升教師的教學水平,促使教師更精心地進行教學案例準備、問題設置等工作,結合護理教材內容與臨床護理工作需求導入相應病例,強化理論與臨床實際之間的結合性。為優化護理教學質量,將病例導入教學方法的實用價值充分發揮出來,教師要選擇具有代表性的病例資料,并強化問題設置的啟發性、針對性與實用性,充分結合學生的實際能力與知識面[5]。在具體的課程教學中,可將病理制作成PPT課件,將圖像、聲音等融合為一,進而實現更真實的還原臨床病例,協助學生對臨床實踐有更清晰、直觀的認識,為問題分析與比較創造優勢條件,進一步增強學習積極性,促進臨床思維能力與實際工作能力的有效培養、提升。
綜上,護理專業教學中采用病例導入式教學方法,有益于調動學生的能動性,提升學習效果,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曾建英.CBS聯合PBL教學法在婦產科護生臨床教學中的應用[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5,23(5):130-131.
[2]? 鄭高福,孟艷麗.病例導入式教學在中職內科護理教學中應用的效果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7(30):43.
[3]? 石立玉.淺議病例導入法在外科護理學教學中的應用[J].職業,2016(12):85.
[4]? 姜維華,梁玉伏,鄭翠英,等.病例導入式教學法在口腔護理學教學中的應用[J].首都食品與醫藥,2016,23(6):13.
[5]? 李妍.內科護理教學中多元化教學法的實施[J].基層醫學論壇,2015,19(11):1556-1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