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燕 侯丹 閆勇勇 鄭志超 張晴 吳麗紅



[摘要] 目的 為了加強口腔醫學專業研究生動物實驗、動物模型設計的思維創新能力的培養以及培養國際化視野口腔科研新人才。方法 針對高等院校口腔醫學專業研究生《實驗動物》課程,進行了創新性教學改革,重點設置了口腔醫學研究常用實驗動物的特性及應用、口腔疾病動物模型、口腔醫學研究動物實驗設計、口腔醫學動物實驗技術、口腔生物材料動物實驗評價、免疫缺陷動物和基因工程動物在口腔醫學研究中的應用、口腔醫學動物實驗中重視動物福利等內容。結果 開展PBL和故事式教學等先進的教學方式,加強了口腔醫學與醫學實驗動物學、基礎科學研究結合,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提升顯著。結論 通過口腔醫學研究生實驗動物學創新性教學內容設置,并加強了學科交叉與結合,培養了口腔醫學研究生學生科研應用實踐、創新思維能力和動手能力,為日后從事口腔科學研究奠定實驗動物學理論和操作基礎。
[關鍵詞] 口腔醫學;研究生;實驗動物學;創新性;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 R7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9)04(b)-0113-03
醫學實驗動物學是一門以生命科學為主體的新崛起的獨立的綜合性基礎學科,是生命醫學乃至整個生命科學的基礎和重要支撐條件,在自然科學基礎上綜合了醫學、動物學、胚胎學、生物遺傳學等諸多學科理論知識和研究成果為一體,知識體系不斷交叉整合,互相融合[1-2]。現代口腔醫學科學在不斷地進步與發展[3],與口腔疾病研究和防治相關的各種新藥物、新技術、新手術、新材料在應用到人體之前,都必須在動物身上探索、試驗、改進和發展。近年來,國家對口腔醫學研究投入的增加使得動物實驗課題逐年上升,廣州醫科大學口腔醫學專業研究生選修醫學實驗動物學課程率為100%,實驗動物知識的了解和掌握有助于該專業研究生課題的開展和研究論文內容豐富、質量提升。口腔醫學院開設實驗動物學已經有4年,現就開課以來的教學經驗和體會進行總結,希望促進口腔醫學研究生實驗動物學的教學改革和發展。
1? 突出口腔醫學特色,優化理論和實驗教學內容
目前全國口腔醫學專業的《實驗動物學》課程內容設置無針對性,與大醫學課程內容幾乎一致。國內高校未見針對口腔醫學研究生設置的《實驗動物學》課程。傳統的《實驗動物學》課程極少設置實驗動物口腔知識相關的內容,教材也是比較簡單、零散地描述口腔醫學相關的實驗動物知識。針對口腔醫學專業研究生,我們在傳統《實驗動物學》內容的基礎上對教學內容設置進行創新和改革,有針對性地增加口腔相關知識點,見表1、表2。
2? 教學方式多樣化,引入PBL、故事式教學方法
基于教學方式的多樣化,我們采用授課老師主講-學生提問、學生主講-授課老師提問和師生討論的形式,采用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方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和故事式教學方法[4]。PBL是基于現實世界的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方式,與傳統的以學科為基礎的教學法有很大不同,PBL強調以學生的主動學習為主,而不是傳統教學中的以教師講授為主,研究生通過自主探究和合作來解決問題,從而學習隱含在問題背后的科學知識,形成解決問題的技能和自主學習的能力。以2016級口腔醫學研究生為例,在緒論部分,我們把22名學生分成了5組,每小組4~5名,每個組安排了一個問題討論。下面我們舉一個PBL教學的案例:
背景故事:
金絲猴也會牙痛?
人們常常會說:“牙疼不是病,疼起來真要命”,牙科醫生在面對牙痛患者時,往往是除了給鎮痛藥外,別無良策。美國德克薩斯牙科大學的專家們為了解除齲齒病人的痛苦,曾設計了多種治療方案和藥物,卻苦于找不到合適的動物模型做測試。后來看到一份野外動物考察報告,金絲猴有時候會無緣無故地在樹上吱吱叫著到處亂竄亂跳,腮部腫了起來,牙科專家對其進行口腔檢查發現口腔里有齲齒并患有牙周炎,后來牙科專家從一些患牙病、口腔病的金絲猴口腔里取出牙垢和患病組織,經過滅活等一系列處理以后,注入健康金絲猴體內,使之產生免疫反應,再將這些金絲猴的血抽出來,制成帶有抗體的血清,用于預防金絲猴相關牙病和口腔疾病等,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討論:①猴口腔解剖生理與人的異同點;②猴為什么喜歡吃香蕉、蘋果?有科學依據嗎?③牙痛原因(齲齒、牙周炎、口腔癌等)思考金絲猴適用于制作哪些口腔疾病模型;④為什么從一些患牙病、口腔病的金絲猴口腔里取出牙垢和患病組織,經過滅活等一系列處理以后,可用于防治預防金絲猴相關牙病和口腔疾病?⑤齲齒、牙周炎的常用制備方法及模型評價方法;⑥在進行猴實驗時,如何自我防護?⑦口腔醫學研究中,猴子常用的口腔給藥方式?⑧聽說猴子喜歡照鏡子,為什么?⑨在美國有個很大的靈長類安置中心,做完實驗的猴子需要頤養天年,真的嗎?⑩猴子疼了會流淚嗎?猴子痛苦時會有什么表現?
……(只要課程不結束,問題不會斷,對學生和老師的備課要求更高)。
3? 緊跟科學研究前沿,不斷更新口腔醫學動物模型及動物實驗研究新內容
3.1? 增加口腔疾病與全身性疾病聯合動物模型的內容
口腔是全身器官的一部分,全身系統性疾病可累及口腔,在口腔出現各種表征,口腔被稱為是人體的無聲警報系統[5]。口腔疾病可以引起或加重全身其他器官的病變,對全身造成明顯的影響。因而,建立口腔疾病與全身性疾病聯合動物模型是研究口腔疾病與全身性疾病關系、防治方法等的基本支撐條件。譬如,合并糖尿病的牙周炎動物模型、合并糖尿病的口腔腫瘤動物模型[6]、合并骨質疏松的種植體周圍炎動物模型、呼吸綜合征致咬合紊亂動物模型等。
3.2? 增加口腔微生物與口腔組織再生關系研究的相關動物模型內容
口腔微環境與組織再生過程直接相關,口腔微環境的穩態依賴于口腔微生物群落和宿主自身生理特征的雙平衡,口腔微生物群落失調可能影響口腔天然的免疫屏障功能。近年來大量研究結果表明全身性疾病導致的宿主免疫失衡直接影響口腔微生物群落,因此課堂上我們講述通過建立動物模型,研究多項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腫瘤、肥胖、胃炎、多發性硬化等)[7]與口腔微環境(如細胞自噬、免疫細胞等)、口腔微生物之間的相互作用機理,如舉例使用抗生素特異性敲除病原菌處理牙周炎動物模型,探討特定口腔微生物對牙齦再生和壓槽骨再生能力的影響。
4? 鼓勵研究生自主學習和歸納總結
課堂教學目標不再是教師會教,而是學生會學,也就是學生會思考,會歸納,會總結[3]。 因此,教師應該引導研究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主動、自覺地歸納、總結知識點和學習方法。表3和表4分別展示研究生學習過程中自主總結的知識點:口腔醫學常用實驗動物齒式及其在口腔醫學中的應用和口腔常見疾病動物模型及制備方法。
5? 目前口腔醫學專業《實驗動物學》課程設置的困難和不足
5.1? 缺乏口腔醫學專業相關的《實驗動物學》教材
實驗動物學教學師資本身就比較缺乏[8],目前更加是沒有專門針對口腔醫學專業的《實驗動物學》教材,現有的各學科綜合的《實驗動物學》教材關于實驗動物口腔醫學的相關內容比較零散和稀少。雖然有些教材有專門的口腔疾病實驗動物模型的內容,但教材比較舊、版本更新速度較慢和內容已跟不上口腔醫學的發展,而且目前仍然沒有全國統一的教學大綱,無綱可循。
5.2? 缺乏口腔醫學專業相關的動物實驗儀器和教具
在華南地區口腔醫學動物實驗條件不足,目前還沒有一個專門針對口腔醫學研究的標準化的口腔動物實驗教學中心,動物實驗教學質量不高,標準化口腔動物模型嚴重匱乏,適用動物口腔儀器設備嚴重不足,難以滿足口腔醫學研究的需要。
5.3? 授課教師有待提高口腔醫學專業知識
目前醫學實驗動物學教師的培養主要以大醫學方向為主,實驗動物學的在口腔醫學方面的教學以及專項科研尚未起步,授課教師基本從其他學科引進,教師缺乏全面、系統性的專業口腔醫學知識體系和技能,應該鼓勵教師多參加國內外的學術交流,或者到國內外重點大學或研究機構進修,使其能較好地了解實驗動物學口腔醫學方面的發展動態和研究進展。
[參考文獻]
[1]? 韋燕飛,趙鐵建,伍冠一,等.中醫藥院校研究生醫學實驗動物學課程建設初探[J].廣西中醫藥大學學報,2017,20(2):113-114.
[2]? 宋國華,高繼萍,軒瑞晶,等.醫學實驗動物學培養科研創新思維教學體系的建立[J].基礎醫學教育,2018,20(5):388-390.
[3]? 張凌琳,葉玲,鄭巧,等.口腔醫學實驗教學面臨的挑戰與創新[J].實驗科學與技術.2013,11(1):146-148.
[4]? 梁超,方肇勤,潘志強,等.基于“課程設計”的《實驗中醫學》PBL教學初探[J].時珍國醫國藥.2017,28(9):2253-2254.
[5]? 王左敏.口腔微生物組與全身疾病[J].中國醫刊,2018,57(8):702-704.
[6]? 李博磊,李龍江,周學東,等.口腔微生物與口腔癌[J].口腔醫學研究,2015,31(6):558-561.
[7]? 宋文靜,葛少華.Ⅱ型糖尿病牙周炎及牙周基礎治療對其影響的現狀研究[J].口腔醫學,2018,38(9):839-842.
[8]? 陳彥希,陳敦學,陳偉,等.能實驗動物學教學改革的思考[J].教育現代化,2018(8):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