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彩鳳
摘 要: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要求:語文閱讀教學中要培養學生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有較為豐富的積累和良好的語感,能閱讀日常的書報雜志,能初步鑒賞文學作品,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文章通過樹立“大語文觀”,正確認識課外閱讀的作用;方面談如何指導課外閱讀樹立“大語文觀”,正確認識課外閱讀的作用,激發閱讀興趣,教給閱讀方法,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等三方面淺談如何對小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的指導,通過培養閱讀興趣,讓學生感受閱讀的樂趣;加強學生課外閱讀指導,教會學生閱讀方法;創設豐富的閱讀活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
關鍵詞:小學生;課外閱讀;指導
新課程標準要求:“課外閱讀總量六年制不少于150萬字,養成寫讀書筆記的習慣。”無疑這是針對目前小學生知識積累明顯不足而指出的一條出路。課外閱讀是指學生在課外的各種獨立形式的閱讀活動。它是語文課外活動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經常的形式。開展課外閱讀活動,使學生將課內學到的知識和方法能在課外閱讀中得到運用,以開拓學生視野,擴大他們的知識面,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隨著小學語文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語文教學“以讀為本”的觀念深入人心。然而,要使課外閱讀收到一定的實效,離不開老師的正確指導。那么我們在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時應該注意哪些問題呢?
一、樹立“大語文觀”,正確認識課外閱讀的作用
當前許多教師認為重視課外閱讀就是為了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成績,甚至有些教師更加片面地認為重視課外閱讀僅僅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其實語文世界是一個無所不包的大世界,我們要看到其作為一門綜合性學科在人的一生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只有努力構建課內外聯系、校內外溝通、學科間融合的語文體系,給學生創造一個廣闊的語文學習空間,才能有效地提高學習的效率。課外閱讀的根本目的應該是使學生從優秀的傳統文化、中外文學精品和科普讀物中積累豐富的自然科學知識和社會科學知識,受到思想教育和美的熏陶,培養語感,提高學生的整體語文素養,為終身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因此,我們不應把學生局限在課堂里自我封閉,要乘課改之機改變觀念,著眼于學生綜合素質,著眼于學生學習的長遠利益。正確認識課外閱讀的重要性,切實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營造寬松的環境,留給學生自由發展的空間,走進課外閱讀的繽紛世界。
二、激發閱讀興趣
對于我們這些鄉鎮小學的孩子來說,學習閱讀是一個相當困難的過程。家長們文化水平高低不同,而且許多家長忙于生計,無暇顧及孩子的學習。這就要求我們教師盡可能地將全體學生帶動起來,激發學生的學習過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讓學生產生閱讀的內部動力,學生才能主動去了解、研究,漸漸培養學習的持久性,提高自學能力。特別是對那些初學閱讀的學生來說,教師應該成功地激發他們的閱讀動機,使他們在頭腦中將閱讀與樂趣相聯系。那么如何激發課外閱讀的興趣呢?
(一)樹立榜樣
平時,教師可以有意識地向學生介紹司馬遷、毛澤東、馬克思、高爾基等古今中外的名人熱愛讀書的一些故事,激發課外閱讀的興趣。老師在學生的心目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學生們往往想了解自己的老師在他們這個年齡是如何學習的。根據這一心理特點,教師可利用時機和學生談談自己兒時的學習,為學生樹立榜樣。及時表揚班里喜愛閱讀、知識面廣、寫作進步較大的同學,請他們談課外閱讀的收獲,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二)根據學生的年齡、心理等特點,適時推薦課外讀物
從學生喜歡的故事入手推薦課外讀物。學生最愛聽有趣的故事,特別是童話、寓言或相關英雄人物的故事,老師可選擇適合少兒年齡、心理等特點的故事作生動形象的講述,在學生聽得津津有味之時,引導他們自己在課外進行閱讀。
結合課文推薦課外讀物。如:學了課文《海底世界》,可推薦《海洋》一書;學了《小壁虎借尾巴》,可推薦《尾巴的功能》;學了《賣火柴的小女孩》,可推薦《安徒生童話》等。
從學生好奇心入手推薦課外讀物。小學時期兒童正處于知識的渴求期,他們對天體宇宙、大自然等未知的領域充滿好奇,每天有許許多多的新的“為什么”提出。大人在這個時候也時常因自己知識的貧乏而感到尷尬,教師可向他們推薦《動腦筋爺爺》、《十萬個為什么》、《宇宙探索》等書,鼓勵他們自己去找答案。這時我們會發現,孩子們時常會被自己的新發現所激動。
從學生的興趣愛好入手推薦課外讀物。前一、二年有許多學生收集水滸108將的卡片。教師應趁熱打鐵,及時指導各年級學生閱讀《水滸傳》,讓低年級的學生閱讀注音本,高年級的學生可閱讀簡本或原著,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
推薦與習作要求相關的課外讀物。引導學生把從課外讀物中學到的知識運用到習作中,在讀寫之間架起一座橋梁。啟迪了學生習作的思路,提高了學生的寫作興趣和閱讀興趣。
(三)組織各種類型的讀書活動,給學生展示才華的機會
在大量的課外閱讀中,學生增長了知識,開闊了眼界,掌握了許多的精妙詞句,他們非常渴望自己的努力得到老師、家長和同學的認可和贊許,從而滿足自己的成就感。所以我給學生提供盡量多的機會讓他們展示“才華”。我的做法是:①每周的語文活動課開展一些讀書心得交流會、朗誦比賽、講故事、猜謎語、讀書經驗交流會等活動,使它成為學生們表演的舞臺。②在班上的學習園地中,我專門開辟了讀書專欄,發動學生把課外閱讀中學到的精詞妙句、百科知識等摘抄上去,以互相交流學習。這樣,學生的閱讀成績獲得了肯定的展示,心理上產生了極大的滿足感,從而更加激發了他們課外閱讀的熱情。
三、教給閱讀方法,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
(一)讓學生明確不同體裁的讀物有不同的閱讀要求:讀童話、寓言重在明理;讀歷史故事重在了解歷史事實;讀詩歌重在體會意境;讀科普讀物重在明白科學道理。
(二)培養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
俗話說:“好腦瓜比不上爛筆頭。”因此,讀書要心到、眼到、口到、手到。在閱讀過程中,邊讀邊用含義不同的符號畫出重要內容;在書頁的空白處作批注;做內容摘要,整理閱讀提綱,將書讀“薄”;展開想象、推理,進行分析、評價,寫心得體會,將書讀“厚”。
(三)讓學生抱著研究的目的讀
結合研究性學習,定期向學生安排一些有研究價值且學生力所能及的研究課題,讓學生帶著一定的研究專題,主動地上網進行超文本閱讀,并查閱相關的課外讀物,最后寫出小論文。在這樣的閱讀過程中,學生通過知識的整合和創新,解決了實際問題,掌握了“做學問”的方法,既培養了學生的科研意識,又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能力,學生的閱讀興趣也可以得到長久的保持。總之,如果一個人能在他的幼年時期就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將有益于他終生的發展,因為書是人類進步的搖籃,是人類永遠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