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秀紅
摘要:讀寫是語文學科學習的重要內容之一,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不容忽視,隨著新課改地持續深入,對學生語文素養有了更高層次的要求,除了基本學科知識的掌握之外,讀寫技能是提高學科素養的主要途徑,閱讀可以開闊眼界,增加知識儲備,寫作能夠鍛煉學生思維能力,提高綜合素質。因此,教師首先應制定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案,以提高學生讀寫能力為教學目標,從而探究小學語文教學課堂讀寫訓練的相關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讀寫訓練;能力
閱讀和寫作不僅是在小學語文學習中有重要作用,初高中語文試卷中閱讀寫作的分數占比相對較大,只有小學打好讀寫能力的基礎,進入中學后學生的語文才能更有競爭力。教材作為優秀的讀寫資源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將每篇課文的作用最大化,教師應充分了解課文,挖掘其中適合讀寫訓練的內容,根據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把握教學進度,了解不同學生的學習能力進行分層教學,保證每節語文課的課堂質量,不斷提高課堂效率,最終實現提高學生語文成績與綜合素質的最終目標。
1 當前讀寫訓練存在的問題
1.1 未制定適宜小學生的教學方案
由于小學生年齡較小,傳統讀寫訓練較為枯燥乏味,教學方案缺少明確的教學手段與目標,對學生個人能力了解不明確,因此讀寫訓練的教學方案較為模糊,讀寫訓練仍只停留在布置作文、課后閱讀等作業上,教師未能為學生找到系統學習讀寫的方法,自然學生的讀寫能力難以提高。
1.2 傳統教學觀念影響教學
雖然目前素質教育熱度不減,但是傳統應試教育思想在部分教師心中仍然深根蒂固,對考試分數具有“執念”,高分才是唯一。這種應試教育下,教師是課堂的主導者,課堂模式已經僵化,卻仍堅持灌輸式教學,課后反復刷題,這種做法不僅降低了學生對學習語文的積極性,更無法提高讀寫能力,學生思維得不到鍛煉,綜合能力自然無法提高,學習寫作模板、答題模板應對考試的做法只能暫時性提高成績,對學生未來持續發展百害而無一利。
2 讀寫訓練策略探究
2.1 利用課文進行讀寫訓練
課文是多位專家學者仔細挑選后選人課本的,是最適合小學生閱讀學習的內容,因此教師應該充分利用課文對學生進行讀寫能力的培養。課文的閱讀能夠提高學生欣賞美文的水平,課文中的遣詞造句更能夠為小學生的寫作提供良好范例。例如在部編版五年級語文上冊的《慈母情深》一文的學習中,我們可以學習到將環境描寫與個人心理狀況相結合的描寫,當寫到“我”看到母親工作的地點時,以最簡單的語言描繪出母親工作的簡陋,壓抑的氛圍直接影響“我”的心理狀況。這種由環境描寫過渡到心理描寫的手法值得同學學習,可以使過渡更加自然不生硬。
2.2 積累素材加以練習
寫作能力的提高更離不開素材的積累,素材積累更需要大量的閱讀,寫作和閱讀是不可分割的,盲目背誦范文與寫作模板是錯誤做法。日常教學中教師可以每節課前讓同學分享一則收集的素材,既可以使名人名事,也可以是時事熱點,這能夠幫助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養成看新聞、留心生活中各類素材的好習慣。課文內容也可以作為素材寫進作文。例如部編版五年級語文上冊第四單元的《少年中國說》,可以作為好詞好句積累,用于以后相關作文內容。
在練習方面,課本部分單元后會有作文練習,如部編版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二十年后的家鄉”,教師首先在課堂上點撥思路,課下作為作業,交齊后教師為學生進行針對性批改,這樣才能提高寫作水平。
2.3 增加閱讀量提高讀寫能力
除了課文的閱讀外,教師也應引導學生大量閱讀中外名著,避免因為讀書過少而造成詞匯量匱乏,寫作自然難以下筆,只有多讀書,讀好書,才能真正實現文思泉涌,好詞好句信手拈來。寫作應以實踐為基礎,以日常生活中的有意義事為素材,如果脫離實際生活文章就會空洞乏味,詞藻堆砌只會使文章更加浮夸虛無,因此,教師可以讓學生養成每天記日記的習慣,認真仔細地觀察生活,只有這樣才能寫出具有現實意義、與讀者會產生心靈溝通的好文章。在課堂上教師更應該帶領學生多進行閱讀練習,分析精彩的詞句,并進行仿寫練習,仿寫也是提高寫作能力的好方法。
3 結語
綜上可知,讀寫能力的提高需要教師與學生共同努力,教師應根據班級情況制定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案,貫徹“以人為本”的素質教育方針,充分利用課文進行閱讀寫作練習,同時教師應帶領學生認真積累寫作素材,增加知識儲備,多讀好書,適當進行詞句仿寫,寫作練習從生活出發,不要脫離實際,避免詞藻堆砌,文章空洞無物的情況,從而在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同時,增強讀寫能力與綜合素質,為初高中的語文學習做好鋪墊。
參考文獻
[1]高會然.小學語文讀寫結合教學的實踐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3.
[2]陳玲.小學語文群文閱讀與寫作整合的教學個案研究[D].西南大學,2018.
[3]歐雯.小學語文教學讀寫結合策略探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