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淑玲 陳旭林
摘要:詞語是小學語文的基礎,直接影響著學生的閱讀理解與寫作能力。本文分析了目前小學語文詞語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例如小學生詞語應用能力不足,教師未結合語境講解,以及教學方法單一等。然后針對這些問題出了改進策略,以期可以給小學語文教師的詞語教學工作提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詞語教學;改進策略
無論是書面語還是口語其都是由詞語來構成的,小學語文中進行詞語教學一方面能促進學生進行詞匯積累,更好的理解文本內涵。另一方面還可以加強學生對詞語的應用,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因此教師要注重詞語教學,提升詞語教學效果。
1 教師在語文習語教學中存在的誤區
1.1 小學生詞語運用與表達的能力不足
小學生語文教學中學習詞語的目的有二,其一,促使小學生理解詞語含義,不會在閱讀中出現障礙,進而更好的理解課文。其二,在理解詞語的基礎之上學會應用詞語,在日常生活中、作文寫作中通過詞語來表達情感與思想。但是在小學語文教師實際教學中,往往僅可以達到第一個目標,第二個目標卻沒有實現,小學生在詞語學習之后,不能實際應用。很多小學生在學習詞語時,僅僅是一遍遍的抄寫、背誦其含義但是并不能應用,這種枯燥乏味的學習模式讓小學生出現的抵觸情緒。
1.2 單獨進行詞語教學影響學生理解
詞語是在句子中段落中來發揮自己的作用的,離開了句子或段落單純拿出詞語來分析與解釋不利于學生的理解。但是在實際教學中,很多語文教師就是這樣操作的,在課文開展正式講授之前先解釋詞語,將其作為一個單獨環節。為了學生無障礙閱讀,更好的理解本文這一做法本無可厚非,但是很多教師認為之前已經解釋過詞語了,在課文中就沒有必要在對其進行分析。
1.3 教師的詞語教學方式單一
很多教師認為詞語教學是基礎知識教學,語文中的基礎內容不會像數學中的知識一樣產生復雜的變化。因此在詞語教學的過程中也無需過多變化,需要學生做的就是記憶,教師只要將詞語的讀、寫、義教授給學生即可。教師常用的教學方法是,在課文中標注出生詞、生字,然后照本宣科進行解釋,詞語教學的教學方式單一。簡單機械的教學也使得學生對詞語學習失去了興趣,影響了其語文知識的學習。
2 小學語文詞語教學改進策略
2.1 日常交流中注意詞語的應用與積累
詞語學習是一個長期積累的工作,每天學習一個詞語,一個學期下來學生就可以積累大量的詞語,這對學生的語文成績提升有積極作用。因此在語文學習中學生要注意詞語的積累,詞語積累的方式可以采用以下幾種:
第一,在與他人日常的交流溝通中進行積累。在交流中可以應用一些自己學習過的詞語,不但可以加深對這一詞語的印象還可以提升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
第二,在讀書寫作的過程中注意詞語的積累。在讀書中遇到優美的詞句可以摘抄下來,進行一點一滴的積累,閱讀的書越多,積累的詞匯也就越多。學生還要注意在寫作的過程中應用課堂所學詞匯,不但可以靈活應用詞語,還能給自己的文章添彩。
2.2 結合教材創設詞語教學環境
詞語的學習離不開語境,教師要明確這一點然后結合上下文進行詞語教學,使得學生對這一詞語的理解更加透徹。
以《伏爾加河上的纖夫》這一內容的教學為例,在這一課程的教學中有一個詞語“白哲”,根據字典上的解釋“白哲”指的是一個人的皮膚因為白而顯得異常干凈,白里透紅。白里透紅是一種十分健康的皮膚狀態,但是這與課文中的語境是完全不相符的,此時教師就應當結合教材內容來教學。通過聯系上下文可以知道,這里的“白哲”值得是由于生活的貧困,導致人出現了一種病態的白,皮膚蒼白無血色。
2.3 采用多樣化方式展開詞語教學
詞語雖然是小學語文中的基礎知識,但是基礎知識的教學方式也是多種多樣的,教師要結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采用多種方式來教學。
針對小學低年級的學生,教師要以字音、字形的教學為重點,在此基礎上在開展語義教學,可以結合圖片來進行。針對中年級的學生教師則以詞語含義的解釋為重點,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課文內容,可以采用故事、表演等方式來授課。例如在學習“三顧茅廬”這一成語時,教師就可以給學生講解這一成語的來源,劉備是如何請葛亮出山為其出謀劃策的。不但可以吸引學生興趣,還可以增強學生對這一詞語的印象。針對高年級段的學生,教師則可以引導其自己結合上下文來猜測某一個詞語的含義,然后教師在對這一詞語進行規范化講解。
3 結語
綜上所述,詞語是語言的組成部分,是語文教學中的基礎知識,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以引導學生進行日常的積累與應用,提升自身的語言表達能力。同時還應當結合教材中的語境進行教學,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來教學,以良好的提升小學語文詞語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楊慧.淺析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策略研究[J].南北橋,2018,000(013):109.
[2]盧習竹.小學語文詞語教學策略研究[J].中外交流,2018,000(029):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