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洪梅
摘要:在素質教育不斷的推動下,教育教學在開展的過程中更加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而核心素養這一詞匯在課程中的出現,就可以更好地落實素質教育的要求,值得教師的關注和研究。所以,在當前的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師在語文教學的開展中,就應滿足時代需求、重視核心素養的滲透,使得學科價值得到展現,使得學生得到更好地發展和提升。
關鍵詞:初中語文;核心素養;滲透
核心素養在語文課程中主要就是指,學生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滿足自身和社會發展的關鍵能力和必備品質,是推動學生全面和綜合發展的主要路徑。所以,初中教師在語文教學的開展中,應該順應當前的教育趨勢,重視對學生核心素養的滲透等。從語用能力、審美素質、文化品格、思維品質四個維度促使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使得課程的內涵和價值得到不斷的展現。
1 轉變文本載體,鍛煉語用能力
在語文核心素養實際培養的過程中,語言的運用能力是占據首位的,也是教師在課程中應該率先培養的[1]。對于語文學科來說,學科教育的主要開展目的就是帶動學生語言運用能力和意識的不斷提升,這是教師在課程教學中應該達到的目的。至此,在課程的開展中,教師就應該追求語文文本載體的轉變,使得學生的語用能力得到進步和發展。例如,在講解《夜雨寄北》這首古詩的過程中,作者在古詩中主要就是借助復信的方式對自己的情感進行抒發。古詩當中的前兩句主要借助問答的方式對眼前景象進行了描寫和抒發,將自己的孤寂之情及對于妻子的懷念之情展現了出來。后面兩句則對重逢歡悅進行設想,對夜的孤寂更好地進行了對托。所以,在教學實際開展中,可以先讓學生對詩句進行理解,在后續中就可以進行文體的轉換,可以讓學生將古詩文的載體有效轉變為散文,讓學生將自己的感受和情感體會融入到其中。這樣不僅可以深化文本理解,也能使得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和意識得到不斷的增強,使得核心素養的導向作用得到不斷的展現。
2 善于現代技術,培養審美素質
新課標倡導,在現代教育的實際開展中,教師應該不斷加強現代技術的運用,應該不斷加強教學的現代化、網絡化、信息化建設,為教育的開展帶來更多的便利和優勢。初中教師在語文教學的開展中,就應該加大現代技術的運用,加強課程中的氛圍創造等。例如,在講解《春》一課的過程中,為了使得學生對“春”的美景更好地欣賞,使得學生與作者之間產生思想共鳴,教師就可以一邊借助信息技術為學生展現春天的美麗景致,一邊在這樣的氛圍下對學生聲情并茂的朗讀。為學生在課程學習中營造視聽結合的畫面等。這樣就可以使得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入情入境,使得學生的審美素質得到提升,學生的鑒賞能力和審美情趣得到不斷的生成。
3 挖掘課本內涵,形成文化品格
在語文核心素養當中,文化品格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2]。應該使得學生在知識理解和掌握的過程中不停滯在表面上,而是對知識背后深刻的文化內涵更好的感知。所以,教師在語文教學的實際開展中,也應該對課本內涵深入性的挖掘,促使學生的文化品格得到鍛煉和形成,讓學生的文化素質和底蘊得到不斷深化。例如,在講解《桃花源記》一課之前,教師就可以在課前為學生設置任務。如,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的方式在課前預習的過程中在互聯網、書籍中找尋與古文、古文作者相應的資料,使得學生能站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對古文內容更好的品評。在后續的課程實際開展中,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展示自己在課前收集的資料,對課的內容進行補充,使得學生感受到古代背景和古人文化,使得學生的文化品格得到形成。
4 創設問題情境,生成思維品質
在核心素養的導向下,教師在課程的開展中也應該加強問題情境的創設,促使學生的思維品質得到良好的形成[3]。例如,在講解《皇帝的新裝》一課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先讓學生開展角色扮演,讓學生分別扮演大臣、皇帝、騙子、孩子等角色,使得學生對文本內容進行理解。在后續中,教師則可以聯系生活:“在實際生活中,你覺得大臣、皇帝、騙子、孩子分別代表哪幾類人?這篇故事對你的實際生活有著怎樣的啟示?”讓學生掌握文本主旨,使得學生的思維品質得到鍛煉和生成。
5 結語
總之,在初中階段的語文教學當中,為了推動學生的全面和綜合發展,教師大力的推動核心素養教育的實施是非常關鍵的。這樣可以展現學科價值,促使學生獲取到更多。所以,教師在教學的開展中,也應該加強對核心素養的關注,應該轉變文本載體、善于現代技術、挖掘課本內涵、創設問題情境。使得學生的語用能力、審美素質、文化品格、思維品質得到生成,讓學生獲取到更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陳雪英.初中語文課堂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教學探索[J].學周刊,2018(25):47-48.
[2]楊淑芬.基于核心素養的記敘文寫作素材精細加工策略[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8(07):42-44.
[3]陳夢璇.部編本初中語文教材研究現狀及開發路徑探索[J].教學與管理,2018(21):7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