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桂容
摘要:勵志教育的本質是一種特珠形式的教育,旨在通過文化內容的傳輸幫助學生自身樹立對學習、個人發展等全方面的崇高理想,并利用激勵內客推動學生去主動完成設立的目標,從而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而在初中德育教育的過程中,勵志教育能夠更好的幫助學生實現自身德育素養的發展。本文對勵志教育在初中德育教育中的應用策略進行簡要分析。
關鍵詞:勵志教育;初中德育教育;應用措施
勵志教育內容在整體初中德育教學模塊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對于提升學生的個人發展潛力,幫助學生找到未來發展方向具有積極的意義。初中階段的學生正好處在青春期的發展時期,大部分的學生都具備一定的逆反心理,教師一昧的說教勢必會加深學生的逆反心理,而利用勵志教育,能夠更好的通過心理學的教學方法去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使學生具備主動學習能力,從而提升其自身素養。
1 在學校的學習空間中構建勵志教育環境
在以往的初中教學課堂中,受傳統教學觀念(如應試教育、填鴨教育模式等)的影響,德育教育本身并沒有受到學校和教師的重視,而教師的教學重點大多放在了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和能力方面,忽略了對學生自身素養的提升;另一方面,家長作為學生的“第一任老師”,其在家庭環境中開展的家庭教育對于學生未來的發展和自身學習基礎的奠定有著重要的影響,但是很多家長則抱著“學習就要首先搞好成績”等較為片面的思想對學生進行教導,這種現象的出現導致學生的心理變化和發展直接被教師和家長忽視,不能實時了解到學生心理思想的變化情況,且在這種情況下想要在德育教育中開展勵志教育,基本是難以實現的。因此教師和家長需要改變自身的傳統觀念,重視起勵志教育對于學生自身心理素質發展的作用,利用家庭、校園和班級空間來構建勵志教育環境,滲透勵志教育的精髓,幫助學生能夠更好的受到環境所帶來的良性影響。
例如,教師可以在班級里構建勵志文化,在班級一角中引導學生自主創設“勵志文化角”,要求學生需要以“勵志”為主題自主創作或者收集一些名言警句、勵志繪畫作品、手抄報等內容,在文化專欄里進行張貼,促使每個學生都能投入到活動當中,在班級濃厚的勵志文化氛圍中獲得被得到認可的體驗;其次,強化家長在勵志教育中的作用,教師選擇部分關于勵志教育的視頻內容,在課下發到家長手中,引導家長與學生一同觀看,鼓勵學生在家長的幫助下書寫觀后感,從而激發學生自身的勵志思想,構建勵志系統。
2 強化教師自身的勵志教育素養和技能
學校是學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場所,而教師作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要引導者和監督者,有責任、有義務在處于青春期的初中生子自身的心理發展出現問題的背景下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影響,幫助學生完成自身的思想道德建設,樹立學生的學習信心,健全學生的人格,從而使學生能夠更好的實現個人發展。新課改的要求是與初中德育教育中的勵志教育觀念相符合的,勵志教育模式需要強調以學生為本,教學也需要建立在學生想聽、想學的基礎上來開展,所以教師能夠借助新課改所帶來的教學優勢,更好的開展勵志教育工作。學校要對教師進行科學合理的德育教育工作,提升教師自身的道德素養,傳授給教師開展勵志教育的途徑和方法,引導教師實施全方位教育,從而使學生能夠得到綜合勵志教育內容的學習知識。
3 利用多媒體設備開展勵志教育工作
在社會經濟和時代不斷發展的背景下,當前網絡信息技術迎來了自身發展前所未有的機遇,技術創新,設備更新換代,越來越多的現代化信息技術內容開始大范圍的進入校園和教學課堂,在為教師的教學工作提供了極大的便利,提升了教師的教學效率和質量的同時,也為學會提供了更加多樣化且豐富的學習資源,拓寬了學生的視野,增強了學生的認知。在中國悠久的歷史發展以及誕生的傳統文化中,蘊含著豐富多樣的勵志經典和故事,這些內容大部分都是真實存在的,能夠更好的吸引學生自身對于勵志教育的關注度,改善學生的學習思維,使學生真切感受到歷史發展中的真實勵志故事內容和體現出的含義及文化,促進學生自身對于勵志文化的理解。
例如,教師可以在課堂中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相關勵志故事的視頻內容,如“紅軍萬里艱難長征路”、“鄧亞萍的冠軍追逐路”、“中國鐵路之父詹天佑”等,利用這些真實發生過的勵志故事來激發學生對勵志內容進行自主探索的興趣,引起學生的共鳴;還可以定期帶領學生進行課外實踐活動,參觀博物館、文化館等公共教育機構,多渠道輸出勵志教育內涵,使勵志教育能夠在初中德育教育中發揮出積極作用。
4 結語
初中德育工作對于學生的發展有著重要意義,強化勵志教育模式,豐富教育內容,從而促進學生的綜合能力發展。
參考文獻
[1]文杰.探究勵志教育在初中德育教育中的應用[J].文學教育(下),2020(04):152-153.
[2]張玉香.德育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開展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9(34):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