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燕真
【摘要】圖形譜教學方法在最近幾年得到了廣泛的應用,這種教學方法可以將抽象的音樂知識以簡單的符號、圖畫的形式生動形象的展現在學生面前。本文對此做了深入研究,首先對圖形譜做了一個介紹,其中包括圖形譜的概述和作用,以及應用價值,最后結合實情況探討了圖形譜在課堂教學中的實踐與運用。
【關鍵詞】小學音樂;圖形譜;實踐運用;音樂能力
【中圖分類號】J616.3 【文獻標識碼】A
引言
小學音樂教育對于學生的發展來說十分重要,這種獨特的藝術形式給人們帶來了不一樣的感官體驗。素質教育的實施將音樂教育推到了一個新高度。在新課標改革的推動下,圖形譜教學方法受到了廣泛關注,在小學低年級音樂教學中應用圖形譜教學可以有效彌補傳統教學方法存在的不足,合理應用圖形譜教學可以利用形象的事物將抽象的音樂知識表現的更加生動具體,在很大程度上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助于深化學生對于旋律、歌詞樂曲結構的理解、記憶以及掌握,也能很好地強化音準,提高學生的音樂表現力。教師有必要對此進行深入研究和學習,以便將其更好的應用在實際教學中,為學生提高音樂水平,強化學生音樂能力,使其形成良好的音樂素養。
一、圖形譜概述
(一)概念和內涵
圖形譜也可以將其稱之為音樂結構圖,適合小學低段教學,其中包括色塊圖形譜、點線圖形譜、形象圖形譜等幾種不同形式。主要作用就是利用生動直觀的符號和圖畫將抽象難懂的音樂線條展現出來,是教師課堂教學的重要工具,可以有效幫助學生了解音樂的節奏、旋律高低以及曲式結構等特征,在享受音樂的同時強化音樂知識,有助于加深對音樂的理解和記憶。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運用圖形譜,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音樂、感受音樂,分析音樂結構、把握音樂旋律、體會音樂內涵,將抽象復雜的音樂結構以生動形象的符號展示出來,賦予音樂一定的輪廓和概念,刷新了學生對音樂的認識,幫助其更好地理解并掌握音樂能力,感悟每首歌中所表達的情感內涵,形成良好的音樂素養。
(二)圖形譜對音準培養的作用
音準問題是音樂學習的核心,也是學生能夠表演好一首歌的首要條件。低段小學生年齡較小,傳統的教學模式很難幫助其培養音準,對此圖形譜的運用可以有效解決這個問題,達到想要的效果。圖形譜的創編充滿樂趣,將歌曲的旋律起伏、節奏變化、力度張弛表現得淋漓盡致,學生可以通過觀察分析圖形譜了解歌曲的結構、旋律特點以及節奏變化,有助于幫助學生提高音準,從而準確的演唱歌曲,培養良好的音樂表現力。
1.幫助學生梳理歌曲結構
圖形譜的運用可以將歌曲的整體結構、段落劃分、清晰的呈現在學生面前。例如在學習人音版小學音樂二年級下冊“郊游”一課的時候,這首歌曲的創作采用了“同音重復”和“動機重復”的手法來展現旋律的變化,對于小學生來說很難理解,教師可以利用圖形譜的方式展現歌曲的基本結構,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直觀感受旋律高低走向,有利于音準的培養。
2.幫助學生把握音準旋律
每首歌的音樂都是存在一些細微變化的,對于這些東西教師要有意識的引導學生去感受和體會,圖形譜的展示可以讓學生更好的感受歌曲旋律變化的細膩之美,找準音高、句式長短以及旋律走向,對于歌曲演唱來說十分重要。例如在學習人音版小學音樂二年級上冊“時間像小馬車”一課的時候,這首歌曲的節奏十分有規律,教師帶領學生多聽幾遍歌曲,之后展示圖形譜,讓學生在讀譜的同時進行演唱,跟著歌曲的律動走向,馬蹄印越往上聲音越高,反之馬蹄印越往下則聲音越低。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有效幫助學生把握音準旋律和旋律音高,強化音樂表現力。
3.幫助學生感受歌曲內容,體會歌曲意境
教學過程中教師鼓勵學生自主繪制圖形譜,通過用手描繪音樂的縱向面貌,強化學生對于音樂的感知,有利于促進音準的養成,還可以培養孩子的創編能力。比如在教學人音版小學音樂三年級上冊“同伴進行曲”一課的時候,教師就可以鼓勵學生結合教材內容自主創作圖形譜,過程中引導學生一邊聽樂曲旋律,一邊觀看教師的圖形譜,一邊創作自己的圖形譜,以便學生更加深刻地感受歌聲中的連貫與跳躍,最后對照自己的圖形譜進行演唱。通過這樣的方式感知歌曲內容,利用多方面的感官刺激來實現歌曲的理解和演唱,有助于培養音準,提高音樂表現力。
二、如何設計圖形譜
(一)研讀作品,把握教學目標
設計圖形譜之前,要深入研讀作品,把握教學目標,設計適合學生的圖形譜。小學音樂教材每一冊都有不同的特點和要求,每一首歌曲都具備獨特的風格,樂曲每次呈現給學生的要求不一樣,圖形譜的設計也要隨之變化,根據教學目標指向某個元素或要素而進行。教師要提前研讀教材,把握每首歌曲的編寫意圖和教學目標,試著分析一下教材中自帶的圖形譜的設計規律,隨后根據不同歌曲的不同的內容合理設計圖形譜,保證可以更好地輔助教學。最后達到為教學內容所服務。
比如小學一二年級的音樂教學內容,設計圖形譜的時候主要注重節奏,圖形譜的表現要著重于節奏、音高和小節的表現;三年級中增加了新的音樂內容,因此圖形譜的設計也要適當改變,強調對樂節、樂句、樂段的感覺訓練。這樣針對的設計圖形譜可以更好的發揮其積極作用,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較好地實現教學目標。
(二)簡單清晰,明確旋律走向
旋律是音樂的靈魂,是音樂的主題和激情。任何人在聽了一首作品之后,首先記住的就是歌曲的旋律。因此教師在設計圖形譜的過程中要提前研讀作品,深入挖掘每一首歌曲,并進行全面地分析,注意明確旋律的走向,爭取圖形譜的設計簡單清晰,通過點、線等圖形或符號將抽象音符形象化、直觀化,在捕捉音樂靈魂的同時帶給學生不一樣的震撼。
三、小學音樂低段教學中利用圖形譜培養學生音樂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合理運用圖形譜,培養音樂節奏感知力
圖形譜的特點是清晰簡潔、生動形象,可以通過簡單的符號將復雜的音樂知識生動、形象、直觀的展現出來,例如樂曲節奏的長短、音調的高低強弱以及旋律的走勢等都可以通過圖形譜來表達。通過分析小學音樂教材可以發現,很多內容都配有相應的圖形譜,例如人音版中的《回聲》《跳起來》《拍手拍手》等。生動形象的圖形譜將歌曲的意境和旋律展現得淋漓盡致。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這些圖形譜進行課堂教學。
例如在學習人音版小學音樂《草原上》這首歌的時候,教師就可以根據教材上的圖形譜運用圖形譜進行教學(圖1),讓學生在賞析音樂的同時觀看圖形譜,通過圖譜中對于音樂形象的生動表達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分析其中包含的知識。
通過分析顏色豐富、色彩鮮明的圖形譜幫助學生深化對歌詞的記憶;根據圖形譜中圖畫的走勢分析樂曲旋律高低音變化,掌握節奏的長短,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節奏感和音高感,在激發學習興趣的同時不斷強化學生的音樂能力,課堂效果事半功倍。
(二)合理運用圖形譜,培養樂曲結構分析能力
圖形譜雖然簡單,但是卻可以充分的展現歌曲的整體結構特征以及旋律特點,學生通過分析圖形譜就可以進行學習和演唱,并在此基礎上感受音樂所表達的情感。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要懂得善于利用圖形譜,幫助學生理解樂曲結構。
例如在學習《法國號》這首歌的時候,教師就可以根據歌曲實際特點設計圖形譜。然后引導學生進行歌曲欣賞,首先向學生展示圖形譜,隨著音樂的響起鼓勵學生注意聆聽,分析這首歌的結構特點,討論與其他音樂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從根本上理解這首歌的樂曲結構,認識到它屬于“復樂段”結構,采用的是重復的旋律手法。加深對于樂理知識的掌握,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樂曲結構分析能力。
(三)合理運用圖形譜,培養學生音樂創造力
在實際音樂教學過程中合理運用圖形譜可以將學生的聽覺和視覺完美結合到一起,在欣賞音樂的同時充分理解音樂形象,感受歌曲中聲音的強弱變化,不斷強化這種感受,更好地理解樂曲的特點。因此,教師要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合理運用,同時鼓勵學生根據學習內容自主創作圖形譜,利用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表達音樂,不僅可以深化對于歌曲的理解,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音樂表現力,培養良好的音樂素質。
例如在學習人音版小學音樂《獅王進行曲》這首歌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引導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想法以及對歌曲的理解自己創作圖形譜。首先聆聽歌曲,讓學生根據歌詞和曲調想象這首歌所表現的是什么動物;隨后利用多媒體在大屏幕上畫出動物的簡筆畫形象,(獅子),分別有大獅子和小獅子,鼓勵學生想象這是什么動物?隨后引出整首歌所表達的音樂形象——獅子。接下來再引導學生根據上述做法利用符號來表現獅子吼叫的聲音(用波浪線表示),豎線是獅王出巡,最后呈現出全幅圖形譜,指導學生邊聽歌曲邊讀譜,很快就能將這首歌表達的形象、情感以及節奏長短和結構特點牢記心中。過程中需要注意的是所有活動都要同步進行,邊聽歌邊畫譜,邊畫譜邊讀譜,邊讀譜邊想象,將圖形譜的積極作用充分發揮出來。在提高學生音樂水平的同時強化其想象力和創造力。
四、結語
綜上所述,音樂課堂要變得不枯燥,還可以在玩中學,通過圖形譜既形象又生動。因此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老師必須要多思考多研究,哪種形式的教學手段是適合孩子們的,做到潤物細無聲。圖形譜的運用在很大程度上豐富了音樂課堂的色彩,濃厚了課堂氣氛。對此音樂教師要必須要不斷創新教學方法,改變教學觀念,全面迎合新課標的要求,善于實施多元化教學,合理運用圖形譜,引導學生深挖圖形譜、分析圖形譜、創作圖形譜,充分發揮圖形譜的積極作用,幫助學生不斷提高節奏感知能力和音樂表現能力,從根本上強化音樂技能。
參考文獻
[1]夏志娟.乘著“圖形譜”的翅膀在音樂中飛揚——淺談圖形譜在小學低段音樂教學中的有效運用[J].音樂大觀,2013(1).
[2]錢麗梅.形聲結合快樂聆聽——圖形譜在小學音樂欣賞教學中的運用[J].新課程(小學),2014(4):86-87.
[3]劉彥江.淺談圖形譜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上旬,2017(8).
[4]馬小娟.讓童心在歌聲中飛揚——小學音樂教學淺談[J].小學時代(教育研究),2013(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