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音樂是一種美,而欣賞音樂就是感受美的過程。隨著小學生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小學生通過音樂學習提高了音樂知識、提升了音樂感知能力和欣賞能力。音樂欣賞能力是小學素質教育的體現,是學生全面發展的表現,只有做好音樂教學課程學習,才能調動學生音樂學習的積極性。作為小學音樂教師,要創造內容豐富的視聽動相結合的音樂教學方式,讓學生體會音樂的真、善、美。本文針對蘇教版小學音樂的教學課程,對視聽動教學相結合的方式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音樂欣賞;審美能力;視聽動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小學音樂課是一門藝術課程,是小學音樂教學的重要內容。它通過展示優秀的音樂作品使學生從中獲得音樂的真善美,還能豐富并開發學生的想象力,從而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
小學音樂課程分為以下幾個部分:(一)組織教學;(二)導入新課;(三)介紹作品(包括作者生平、創作背景及體裁形式);(四)分析作品(包括調式、調性);(五)借鑒優秀作品,理解作品包含的意義;(六)參與扮演音樂橋段內容。這種教學方法涵蓋了音樂教學的所有作品,可以幫助學生較為系統地掌握所學的作品。弊端在于不太靈活,學生不能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本文就針對如何培養小學生音樂欣賞能力展開探討。從教師多年的教學經驗來看,小學生模仿能力強,接受新事物能力也很強,又比較活潑愛動;但是由于他們不太受管教、注意力比較分散等特點,這就要求教師在音樂教學過程中,要考慮如何通過學生的興趣愛好提高學生欣賞音樂的能力,豐富他們的音樂情感。
一、如何培養小學生欣賞音樂的能力
在小學音樂課程學習中,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豐富的音樂想象力,只有通過反復的聆聽,才能使他們發現音樂的美。看,要求教師在低年級音樂教學中,逐步引導他們認識和理解音樂語言;聽,要求教師在聽的過程中根據音樂想象做些簡單的律動,啟發學生理解音樂,通過抒情優美的曲子可以讓學生隨著音樂節奏搖晃、做動作等;想,是教師建立在聽的基礎上,發揮學生豐富的想象力,音樂思維比較抽象,它是通過聽覺激起聽者在情緒上的共鳴而產生聯想的;唱,是通過教師讓學生輕聲哼唱歌曲或主題音樂,欣賞每首歌、每段樂曲所包含的豐富內涵和情感;做,是音樂教師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征,讓學生親自動手做一做,通過具體的實踐來加深他們對音樂內容及情緒的理解。比如高年級同學欣賞音樂的時候,可讓他們相互交流,根據樂曲的段落結構寫出每個段落所描繪的大概內容。所以,學習音樂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只有通過不斷的實踐,才能找尋一條適合音樂教學的道路,才能發揮音樂教學的真正意義,才能促進小學生素質的提升,讓學生產生音樂共鳴。音樂是靠聲音傳播的,因此懂得通過聽覺欣賞音樂顯得至關重要。在音樂課程學習中,教師只有反復多次地讓學生用心聆聽,才能發現音樂之美。著名音樂教學家卡巴里夫斯基告訴我們,培養和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必然成為他們熱愛生活,陶冶情操的助長劑。在音樂聆聽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豐富的想象力,真正理解樂曲所包含的意義,幫助學生發揮豐富的想象力,懂得欣賞音樂。比如,在學生欣賞《外婆的澎湖灣》這首歌曲時,教師要向學生講解歌詞的含義以及唱者所表達的對外婆思念之情,講述自己對外婆的懷念之情,再邀請個別學生描述外婆的關愛之情。在播放樂曲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閉上雙眼、敞開心扉,去感受童年最美好的回憶,幫助他們根據自身的不同經歷,產生不同的音樂審美情感。聽完樂曲后,教師可以通過讓學生談談這首歌帶來的感受,有的學生說是思念,有的學生說是遺憾。教師告訴他們這些感受都是可以有的,因為他們是在用心感受這首樂曲。
二、音樂動靜結合的紐帶
在音樂教學過程中,小學音樂欣賞最“致命”的問題是學生無法建立內心對音樂的初步形象,教師可以用具體形象化的畫面對學生進行音樂講解,使學生能更好地將音樂與形象聯系在一起,更好地理解音樂,懂得欣賞音樂。把直觀的音樂使用具體的事物和音樂之聲聯系在一起,在視野中通過具體形態來解釋音樂、表現音樂,對于還不太成熟的小學生來說,音樂只能以動態形象與畫面直觀相結合反映出來。當學生無法將音樂和動態形象聯系起來,教師可以通過組織一些學生扮演樂曲的人物角色,以供其他學生欣賞,讓學生能比較直觀地感受音樂,這種有效的表達方式,如在《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音樂中有許多擬人象聲旋律,學生單憑聽,很難理解音樂所表達的思想情感。這時,教師可通過視頻播放展示給學生觀看,再用聲音發出來,學生就能輕易直觀地把“小矮人”“蘋果”“白雪公主”的各種人物聲音和人物形象聯系在一起,進而借助音頻播放讓音樂比較直觀地展示給學生觀看,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生欣賞音樂的能力。
三、模擬場景教學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一)談話帶入情境。
在音樂教學中,通過面對面交談是音樂課中常用的一種方法,教師用豐富多彩的語言、飽滿的面部表情、抑揚頓挫的語氣來提高孩子們的音樂感受,從而鼓勵他們學習感受音樂作品。教師運用語言的刺激,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音樂創作靈感,使他們對音樂充滿好奇,全神貫注地沉浸在音樂創作中,通過音樂去感受藝術的美。
(二)色彩營造情境
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運用自然界五彩繽紛的色彩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因為孩子們對于五顏六色的色彩是非常喜愛的,多變的色彩往往都能激發他們的音樂愛好。
(三)以游戲的形式體驗情境
游戲對于小學生會產生一種不可抗拒的吸引力,教師可以在課堂中組織學生扮演游戲中的角色,讓他們自然而然地把自己作為歌曲中的一份子,這樣,教師通過讓孩子扮演游戲角色,使他們產生親切感,加深了音樂教學的創造性;另一方面,教師通過引導學生扮演相關人物的角色,不僅使音樂所表達的含義以動態畫面展現在學生面前,而且還使他們會更加積極地學習音樂,這種新型的音樂教學方法使學生感到特別好奇,他們既可以聽到,又可以看到,對音樂就會有比較深刻的體會。以角色扮演體會情境,通過扮演童話、故事中角色,可以使學生理解歌曲的內容,掌握歌曲的演唱方法,讓音樂以一種生動活潑的場景展現在同學們的面前,讓孩子們成了熱情的演員或觀眾,融入故事情境之中。
四、通過音樂認真聆聽學生心聲
在音樂教學中,學生很難對作品產生深刻的感覺和印象。往往需要通過親身參與才能誘發他們本身的感受能力,因為學生音樂審美的認知特點決定了兒童音樂聆聽的表層性和直感性,音樂教學活動正是將學生放在對音樂感受和音樂活動的重要位置,以學生為主體,通過師生互動環節真正感受音樂的魅力。因此,教師要運用合理有效的輔助方法讓學生多聽,通過聽覺感受音樂。
音樂教學較為提倡的輔助教學手段是指通過突出音樂特點,利用人聲配音、音律節奏、樂器輔助等工具,通過人聲模擬、樂器演奏、聲勢律動等方式感知作品的某一典型要素,幫助學生欣賞音樂作品、參與音樂學習課堂。這是學生感受和理解音樂最直接、最簡明的方式。通過音樂欣賞讓學生感受到音樂的美好,產生音樂靈感,可以讓他們用自己喜歡的動作來表達自己對音樂的欣賞,在參與中感受到愉悅和美感。
參考文獻
[1]張新月.插上音樂共鳴的翅膀——讓孩子愛上小學音樂欣賞課[J].新課程(小學),2018(12).
[2]張芳.音樂欣賞,促進小學生身心健康發展[J].好家長,2018(11).
[3]魏娜.淺析如何培養小學生音樂的審美觀[J].黃河之聲,2018(11).
作者簡介:陳思思,本科,蘇州外國語學校,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音樂欣賞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