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慧婷
【摘要】兒歌的篇幅一般都是簡短而精致,內容比較淺白,融合學生熟悉的生活內容容易理解,注重趣味性和情感性,配上活潑有趣的歌詞和優美悠揚的韻律,一直深受學生的喜愛。兒歌在陶冶愛國情感、提高集體主義意識、塑造堅毅的性格、培育一顆感恩的心等方面有著重要的作用,特別對學生的思想行為有著深遠的影響。挖掘利用兒歌的育人價值,以豐富的表現形式,展現兒歌特有的魅力,對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有著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兒歌;滲透;德育教育
【中圖分類號】G623.71 【文獻標識碼】A
兒歌具有語言表現形式多樣、韻律排序豐富、節奏感輕快等特點,不僅僅使學生心情愉悅,還能給學生帶來美的享受和道德情感的熏陶,對學生的德育教育起著重要的作用。學生在兒歌中認識世界和認識自己,懂得道理,塑造出開朗樂觀的健康心態,從而形成健康的情感和良好的思想品德。本文結合教學實踐,探索在實際的兒歌教學活動過程中,可以有意識地滲透德育教育方法,使兒歌教學活動和德育教學有效地融合在一起,以便把學生培養成德、智、體全面發展的人。
一、以境促學陶冶愛國情感
充滿童趣的兒歌,具有強烈陶冶情感和渲染情感的功能。依照學生的年齡特點營造恰當的教學情境,引領學生進入兒歌所表達的具體情景中去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是培養愛國情感最有效的教學手段之一。運用音畫結合渲染教學情境和營造氛圍,學生能更深刻地體會兒歌表達的愛國感情,激起自我的愛國情懷。
生動的場景與德育因素結合幫助學生理解兒歌是促使學生得到教育與發展的一種方法。一年級學唱《國旗國旗真美麗》時,學生通過播放的視頻觀看熟悉、莊嚴的升旗儀式場景,讓學生認識到中國國旗的神圣和美麗。邊聽歌曲邊看視頻,幫助學生理解兒歌的情緒特點和變化,使學生仿佛置身于大操場上,仰望神圣的國旗冉冉升起激動人心的那一刻情境。《國旗國旗真美麗》是一首活潑、歡快的兒歌,學生的情緒在視、聽覺結合的氛圍下迅速被調動起來。讓學生通過說一說懂得國旗顏色是紅色,大的五角星和四顆小的五角星分別代表了我們偉大的中國共產黨和全國各族人民,當然也包括每一位可愛的同學啦;接著唱一唱學生懂得用活潑、親切的音色來演唱這首歌,學生感受到一種美好的情感;最后用演一演的方法請學生模擬升旗儀式的場景等一系列教學活動,讓學生學會了唱兒歌,也了解了美麗的國旗。
借助熟悉的情境,從音樂的課堂里回歸現實生活,學生在無形中受到愛國情感的熏陶。他們感到做一個中國人是多么值得驕傲和自豪,愛國旗如愛自己一樣,鼓勵他們要為中國的強大和民族的振興而獻出一份力量。
二、品詞明理塑造堅毅品格
用心品讀兒歌的歌詞,對理解兒歌豐富的內涵和塑造優良的品質有著很大的幫助。因為,兒歌的歌詞往往蘊含著很深的哲理和意境,能影響學生品格的形成。一、二年級兒歌的歌詞帶有很強的故事情節,把這些歌詞的內容展示出來,教師稍加引導,讓學生說出自己理解的歌詞含義,能更好地理解兒歌的內涵。
細細品讀歌詞不但能提升情感教育,還能很好地滲透德育教育。例如,二年級的兒歌《蝸牛與黃鸝鳥》,我把這首歌的歌詞寫好在每幅圖里展示出來,請學生邊看邊說歌詞,歌詞全出來時再完整地念一遍。學生在念到歌詞“蝸牛背著那重重的殼啊,一步一步那往上爬”這句時,都被蝸牛頑強的毅力所感動。學生理解蝸牛與小黃鸝鳥之間幽默有趣的對話含義,懂得蝸牛因為自知爬行速度很慢,在葡萄樹剛發芽的時候就開始,為達到心中的理想和目標而努力,背著重重的殼,一步一個腳印,腳踏實地、不怯不餒地按既定目標走著自己的路,等到葡萄成熟時,蝸牛就能和輕巧靈敏的黃鸝鳥共享美味的葡萄了。
通過說、念、聽學生很快能理解歌詞表達的意思,明白歌詞歌頌的是蝸牛那種信心百倍、不斷進取、堅持不懈的無畏精神,而黃鸝鳥嘲笑別人為目標而奮斗的行為不可取。學生也懂得了做任何事情應具有不畏艱難、對奮斗目標執著追求的堅毅品格。
三、聽賞引情培育感恩之心
情感是指人們對某些事物喜惡的態度,它對人們的道德行為起著巨大的調節作用。那么,如何讓學生在聽賞兒歌時,以情感為媒,讓學生充分地表達心靈受到觸動的感情,達到以情冶人的目的呢?
在聽賞兒歌教學活動時,教師要做好充分的、生動的課堂引導,激發學生產生共鳴的情感,并在共鳴中形成感恩的品格。在教學三年級兒歌《唱給媽媽的搖籃曲》一課時,學生通過多次聆聽欣賞,初步感受體會搖籃曲的意境后,知道要把握好音色與情緒,學會演繹平靜、溫馨、甜美的兒歌要用較慢、輕柔、深情的聲音來表現。第一遍初聽兒歌旋律時,引導學生邊用LU在心中哼唱,邊用手畫旋律線感知歌曲:在繁星點點的夏夜里,風溫柔地拂過,窗外的小樹在跳舞,夜空中的星星在調皮地眨眼、溫柔地微笑,它想用美妙的歌聲唱出對媽媽的愛。第二遍聽聆聽:窗外的金龜子在安靜平和的夜晚低聲的吟唱,優美動聽的歌聲多么吸引人啊,原來它們是在唱歌給媽媽聽。第三遍聆聽:夜深了,媽媽累得趴在桌子上睡了,小女孩多想把桌子當成搖籃,輕輕地、輕輕地搖著讓媽媽好好休息。學生在聽賞幾遍后,在演唱時能用深情、輕柔的歌聲完美地唱出對媽媽的一片摯愛與真情,自然而然流露出真情實感。
邊聽邊賞去引發學生的情感,讓學生得到情感滿足。“用心”地去體會父母的愛,學會如何去愛自己的父母,理解父母為了養育自己而辛勤工作,只有懂得感恩,才會懂得付出。既培養學生從小懂得關心父母、培養感恩的意識,也引導學生學會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對家人、朋友的“愛”。
四、合作表演 提高集體意識
合作表演教學活動模式在音樂教學日常課堂里是最常見的,而且是最簡單有效的教學手段。在兒歌教學活動里合唱、舞蹈表演等實踐活動多數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呈現,學生在小組合作表演過程中會懂得相互配合和協作的重要性。充分發揮每個學生的音樂潛能,學會與人合作交流的能力,可以增強團隊合作精神和集體主義精神,有利于形成有凝聚力的團結群體。
兒歌德育教育潛移默化的作用是難以估量的。在兒歌《小兔子乖乖》教學時,學生在了解每種樂器對應的角色之后,以5人小組為單位,分別一人扮演兔媽媽,一人扮演大灰狼,剩下的學生扮演小白兔。當音樂慢慢響起的時候,大灰狼一邊唱一邊敲小白兔的門:“小兔子乖乖,把門開開,快點開開,我要進來。”小白兔扮演者擺著手大聲唱著“不開不開我不開,媽媽沒回來,誰叫也不開。”大灰狼看到小白兔不上當只好灰溜溜地走了;兔媽媽到家了,邊唱邊敲門,小兔子知道是媽媽回來才開門。學生們非常認真地投入到有趣的音樂劇表演中,互動與配合非常到位。
小組表演的音樂活動,能幫助學生深刻地理解和記憶了這首樂曲,學生受到不能隨便相信陌生人,要勇敢與邪惡作斗爭的思想教育。在整個表演過程中個體與個體間思想的交流到合作表演的成功,學生認識到團隊合作的重要性,從而提高了合作的意識,培養了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
五、結束語
總之,在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學探索證明兒歌在加強德育滲透有重大的現實意義。為學生提供了表現個人情感的機會,啟迪引發他們的思維和想象能力,從而形成奮發向上的高尚情操。因此,在兒歌教學活動中,我們要深入地去挖掘兒歌內在的德育教育因素,充分發揮兒歌的情感教育作用,培育學生的優秀品質和陶冶性情,發展學生的精神生活,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促使其身心獲得健康快樂的成長。
參考文獻
[1]文靜.淺析在音樂教學中如何滲透愛國主義教育[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1(8):98.
[2]柯爾伯格,魏賢超,柯森譯.道德教育的哲學[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