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玉靖
摘 ? ?要: 職業教育在改革發展新形勢下涌現出了新型教學模式,“國際化辦學”就是其中一種。這一教學模式發展至今,具有兩種實踐形式:一是依托于外部的有利條件,二是依靠院校自身的資源優勢。這一模式在發展過程中雖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存在一些問題,妨礙其進一步發展。本文結合高職院校實際情況,對國際化辦學模式的構建策略進行分析。
關鍵詞: 高職院校 ? ?國際化辦學模式 ? ?實踐形式
如今高等職業教育的國際化已經成了一種重要的發展趨勢,是高職院校迎合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態勢,順應時代發展潮流,對國際化內涵進行深入研究和發展的重要體現。在這一國際化趨勢下,高職院校更是提出了國際化辦學模式。這一辦學模式的探索過程和有效實踐方式已經成為高職院校關注的重點內容,要求高職院校根據高等教育國際化提出的嚴格要求構建國際化辦學模式。
一、高職院校國際化辦學模式的基本概述
在經濟全球化這一時代發展潮流下,世界各國之間的交流開始頻繁加快,合作需求不斷擴大。在這樣的開放性全球化發展背景之下,高職教育面臨國際化這一重要的教育發展趨勢,提出了構建國際化辦學模式的這一概念。所謂國際化辦學,實際上是辦學指導思想。高職院校構建這一指導思想下的辦學模式時,要注重將其納入高職院校的發展戰略之中,讓專門的機構及制度、經費和人員等要素積極配合,推進高職院校的國際化辦學進程。
在高職院校的國際化辦學模式下,其具體要求是:首先,高職院校的師資隊伍要具有國際視野和國際化教學水平。教師應積極參與海外學習,并在海外學習過程中積累教學經驗。這有利于拓寬教師的知識面,使其以國際化教學視野開展國際化教學。其次,學生結構要具有國際化的特征。在此基礎上,高職院校要真正構建合理的國際化辦學模式,要求學校為學生提供海外學習機會,使其增加學習經驗,這對于學生提高國際化學習水平具有積極的意義。
二、高職院校國際化辦學模式現存的問題
在國內高職教育中,國際化辦學模式實際上還處于初級發展階段,其在實踐運用過程中會產生一些問題,影響國際化辦學模式的健康運行。因此,高職院校的教育工作者要注重重新審視當下的國際化辦學問題,為構建科學合理的國際化辦學模式提供良好的條件。
(一)高職院校國際化辦學經驗比較匱乏
高職院校在開展國際化辦學活動的過程中,首要的不可忽略的問題是自身辦學經驗匱乏。國際化辦學模式本身是比較新穎的辦學模式,國內高職院校開展的國際化辦學處于起步階段,意味著國際化辦學模式的科學構建會受到經驗匱乏這一因素的影響,需要高職院校教育工作者在國際化辦學實踐過程中不斷摸索前進[1]。在這個過程中,高職院校難免會遇到更多的辦學困難,導致高職院校國際化辦學模式的發展滯后。這是高職院校構建科學合理的國際化辦學模式時必須考慮和解決的問題。
(二)高職院校國際化辦學師資水平不足
師資力量是保證國際化辦學質量的重要影響因素,當前一些高職院校的國際化辦學師資水平比較低,顯然會阻礙高職院校國際化辦學模式的正常發展。比如有些高職院校的教師運用外語或雙語講授專業課程的水平欠缺,顯然不符合國際化辦學模式所需的師資條件。因為在國際化辦學模式下,教師的英語水平和教學能力都要過硬,并且在國際化教學中講究高效的教學方法,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高職院校的國際化辦學水平。高職院校要針對師資水平不高這一問題探尋有效的解決方法。
(三)高職院校國際化辦學的文化差異問題
在國際化辦學環境下,各國之間的文化會存在或多或少的差異。在以往的高職院校國際化辦學過程中,有些教師疏忽這一個問題,沒有意識到中西方的學生在思維方式、社會習俗、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等方面的差異[2]。這一問題可以歸結為文化差異問題,該問題顯然會阻礙國際化辦學合作方之間的有效交流與溝通,甚至會在交際過程中產生誤解或者成見。若是這一交流與溝通方面的文化差異沒能得到良好的解決,則不利于推進高職院校國際化辦學模式的構建。
三、高職院校國際化辦學模式的構建策略
(一)通過教學過程的國際化推進國際化辦學模式
所謂教學過程國際化,就是要將課程體系、教學內容、教學資料和教學方式方法朝著國際化方向轉變。世界各國構建國際化辦學模式的經驗表明,課程體系與教學內容的國際化可以為實現國際化辦學模式下的人才培養目標提供保障,也就是圍繞提高國際化辦學背景下的人才培養質量這一核心展開教學[3]。教學資料與教學方式方法等方面的內容實現國際化,能夠保障教學過程的實施效果。因此,高職院校從教學過程國際化這一方面出發需要做到以下兩點:
一,高職院校要為缺乏國際學習機會的學生提供足夠的接受國際化教育的發展機會。在這個方面,教師要注重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英語學習氛圍。在國際化辦學模式下,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是一個薄弱環節,要提高國際化辦學模式構建的有效性,教師必須注重讓學生在合適的語言環境下提高國際化英語應用水平。在這個方面,教師可以開展分層次教學,實施小班授課模式,針對學生的實際英語水平開展有效的因材施教活動。同時,教師要注重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比如教師可利用網絡資源創造網上模擬英語語言環境,增加學生的語言環境體驗,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自主投入學習。
二,高職院校要注重提高國際化辦學水平和對外國學生來華留學生的吸引力。在這個方面,高職院校可建立起中外合作辦學模式,旨在培養國際化高端技能型人才。為了增強這一辦學模式和人才培養模式對外國學生的吸引力,高職院校可以緊貼區域經濟發展開設國際化專業,比如國際貿易專業、市場營銷專業、會計專業、旅游管理專業等。此外,高職院校還可將優秀的企業文化融入人才培養之中,讓學生在國際化學習過程中受到熏陶,并潛移默化地獲取實用性的知識和技能,對于提高學生的業務能力、拓寬學生的視野、突破學生的固有思維等方面都有較大的作用,能夠對來華留學生產生較強的吸引力。
(二)加強國際化辦學中教師隊伍的建設
在高職院校的國際化辦學過程中,加大教師隊伍的建設力度是不可忽視的重要教學舉措。因為國際化辦學模式下的教學質量會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教師綜合素質的影響,高職院校必須重視提升教師隊伍的國際化教學水平[4]。為此,高職院校可做到以下幾點:一,遴選合格的師資,并對現有師資進行有效的培養。高職院校可將教師派到合作方參與長期的海外學習,以提高教師的教育觀念、語言能力和教學手段運用能力等,讓國際化辦學模式下的高職院校與合作方之間進行全面的接軌。高職院校可以讓教師參加短期的培訓與交流,在合作方的環境中體驗國際化的文化差異,鍛煉教師的跨文化交流能力,也可以學習其中的先進管理經驗,并且收集其中的優質教學資源。二,高職院校可積極引進有國際教育背景、外資企業工作經歷、實際英語運用能力良好的人才,以完善國際化辦學模式下的教師隊伍結構,提高師資隊伍水平。在這個方面,高職院校可以邀請合作方的優秀教師到國內學校開展培訓,建立一個跨國的兼職教師隊伍,有利于加強高職院校和合作方之間的交流,推動其國際化辦學模式的構建。
(三)有效消除國際化辦學中文化差異問題
在高職院校國際化辦學模式下存在的文化差異問題必須受到院校的重視,并且采取有效的對策解決中西文化差異問題[5]。為此,高職院校可以開設有針對性的中西文化比較的相關課程,也可以定期開展中西文化講座活動、與文化差異相關的英語文化周活動、英語小品比賽、英語歌曲比賽,等等。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讓學生既清晰認識到中西文化之間的差異,又讓學生學習如何才能消除文化差異帶來的影響,甚至調動學生掌握文化差異下英語運用能力的學習積極性。尤其是課堂教學中,這一文化差異是非常關鍵的影響因素,要求教師對此予以足夠的重視,采取有效的教學策略,消除中西方文化差異,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在這個方面,教師可以積極引進國外的優質教材資源。國外教材資源可以讓教師受到一定的啟發,也可以引導學生運用不同的學習思維學習英語,有利于調動學生的英語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還可以有效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育理念和教學能力可以得到提高,有利于保障高職院校國際化辦學模式的高效構建,提高院校的國際化辦學質量。
四、結語
高職院校推廣國際化辦學模式,是當前職業教育的重要教學發展趨勢。面臨國際化辦學模式下存在的各種問題,高職院校可以采取相應的措施予以解決,以全面推進國際化辦學模式的發展。因此,高職院校可以通過教學過程國際化這一方法推進國際化辦學模式的發展,也可以通過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消除文化差異的教學舉措和學校活動等方式達到構建國際化辦學模式的目的,以保障高職院校的國際化辦學水平和辦學質量提升。
參考文獻:
[1]劉劍飛,陳彬.高職院校國際化辦學模式和保障措施探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8(34):84-87.
[2]顧衛杰,李璐,陸建軍.高職院校國際化辦學模式研究與實踐[J].湖南郵電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17(02):51-53.
[3]樓敏盛.高職院校“走出去”辦學模式探索——以金華職業技術學院國際化特色高校建設為例[J].河北軟件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19(02):19-21.
[4]史金虎,秦益霖.高職院校國際化辦學路徑探索與實踐研究——以常州旅游商貿高等職業技術學校為例[J].江蘇教育研究:職教,2017(1):29-31.
[5]吳曉玟.高職院校國際合作辦學問題研究及對策[J].高等職業教育(天津職業大學學報),2017,26(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