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設計學學科在我國尚屬新興學科,首飾設計作為設計學學科的一個專業方向在上世紀九十年代納入我國高等教育范疇。本文主要從珠寶玉石首飾行業的發展現狀以及發展趨勢著手,厘清現有首飾設計院校教學與行業之間的差距,從人才培養的角度試論手工技藝和現代科學技術的重要性和意義,探討首飾設計專業教學中藝術與技術的關系,為首飾設計人才的培養提供思路和教學改革的具體方法。
關鍵詞:首飾設計;藝術教育;手工藝;現代科技
根據教育部印發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2012年)》目錄,首飾設計目前尚未納入本科專業進行設置,大多數高校結合教育部的指導意見一般將首飾設計設置在藝術學門類設計學學科中的產品設計或工藝美術專業中作為一個教學方向或側重點,也有極少數院校設置在寶石及材料工藝學專業中。首飾設計教育需要密切關注行業的發展變遷,從課程教學著手梳理人才培養的具體方案,為我國珠寶首飾設計教育的長足發展和行業的現實需求提供有效的人力資源保障。
一、首飾設計行業的需求和學院人才培養的差距
面對我國珠寶玉石首飾行業的不斷發展,首飾設計行業對人才的需求不斷細分,首飾設計人才的培養與現實的需求存在明顯的差距。
1.首飾行業的用人標準
根據我國首飾企業的經營規模和生產方式大體可以分為珠寶品牌企業和中小型首飾工廠。首飾品牌企業對首飾設計人才的用人標準主要根據首飾行業工作經驗、學歷教育背景、技能水平大體可以分為首飾設計員(助理設計師)、首飾設計師、首席首飾設計師(高級、特級設計師,設計主管)等三個層次,成立專業的部門進行規范化管理,根據所展開的具體工作細分為創意設計(手繪為主)部、數據化設計(電繪為主)部、樣板開發部等,也有部分品牌企業按照國內、國際不同地域、不同受眾、不同主題增設相應的設計開發機構,一般具有完善的梯隊培養方案、人才晉升模式以及較好的福利待遇。中小規模的首飾企業或工廠一般統稱為首飾設計師,所從事的工作多為改良設計、改款設計或來圖來樣的訂單設計,身兼數職,要有手繪、電繪、3D打印的輸出以及手工樣板制作等綜合能力。
2.院校人才的培養標準
在我國首飾設計高等教育二十多年的發展過程中,逐步形成以清華大學美術學院、中央美術學院、北京服裝學院、廣西藝術學院等藝術院校為背景的藝術首飾設計人才和金屬工藝人才培養模式;以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工業大學、深圳職業技術學院、番禺職業技術學院等綜合院校為背景的珠寶首飾設計人才培養模式。目前我國開設首飾設計相關專業的院校所招收的生源基本為藝術類考生,在學歷教育上也逐步形成了中職、高職、專科、本科、碩士和博士等完整的人才層次。
根據教育部相關規定,以廣西藝術學院工藝美術(側重首飾設計)本科專業為例,要求學生在學校規定的修業年限(四年),修滿176學分(其中公共必修課修滿48學分、公共選修課修滿11學分、專業必修課修滿101學分、專業選修課修滿16學分)。參照教育部公布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根據培養方案有兩方面的具體要求,一是專業知識要求:設計能力方面要求掌握傳統工藝美術、珠寶首飾設計的基本方法及理論知識;創新思維能力方面要求具有較強的創新意識和能力,了解珠寶首飾的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和新概念,能夠在現代首飾設計中不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熟練運用傳統技藝及現代設計方法進行系統首飾設計,并以現代設計語言和設計手段(如電腦軟件、3D打印技術等)表達、物化首飾創意方案。具有較強的首飾制作實踐能力,能通過編織、鍛造、鑲嵌、雕刻等具體首飾制作技法將設計方案進行實物創作,并達到相應的工藝要求,具備自主創業或就業的專業技藝基礎。
綜上所述,院校在人才培養方面重點突出的綜合性應用人才的培養,首飾設計行業、企業則重點考核的是首飾設計專業人才的專業技能,單一從設計實踐角度去考評人才的能力,甚至直接關系到就業的具體崗位及其待遇。勢必導致培養單位和用人單位的在標準上的差異乃至矛盾。
二、手工技藝和現代科技在首飾教育中的作用
面對首飾設計行業和首飾設計相關院校在人才標準上的差異,其主要原因在于該專業的培養定位所致,為進一步縮短院校與行業之間差距,需要院校和行業深度合作。以項目驅動教學,將設計案例帶入課堂,采取訂單式培養方案或院校與企業聯合培養等模式均有教學改革的先例,也取得一定成績。本文試圖從學科屬性著手進一步厘清首飾設計專業人才培養的特殊性,重點論證院校在課程設置中手工基礎和現代科技的重要性以及在首飾設計過程中有關藝術與技術的關系等問題。
1.首飾設計專業的學科屬性
首飾設計涉及藝術學、設計學、寶石學、金屬材料、機械工藝等學科專業知識,從其生產加工的具體過程和歷史發展進程來看涉及傳統手工藝、民族藝術、現代制造業、先進制作技術等技藝門類。由此可見,首飾設計不僅僅是一個藝術造型設計,是融合多學科、多技藝而展開的,以裝飾人體及其環境為目的的裝飾品的研發過程,是從創意設計出發、以具體技術或工藝為手段的系統工程。在這個系統設計過程中,設計感、藝術性、時尚性、實用性、造型美、裝飾美、材質美、工藝美等詞匯均是不同角度的關鍵詞。
2.手工技藝在首飾創意過程中的重要性
目前有首飾設計專業方向的相關院校均建有首飾制作實訓室,采用常規的首飾加工工藝進行教學,如鍛打、銼磨、鋸切、焊接、鑲嵌、拋光等首飾加工的具體環節,其首飾制作工藝課程一般設為4個學分,80學時左右。相對于首飾行業中對于首飾制作水平的要求相差巨大,如金屬銼磨不平整、虛焊或漏焊、寶石鑲嵌不牢等問題。在首飾加工企業中這些不同的工藝環節往往就是不同的細分工種,是需要長年累月的經驗積累才能形成的技藝體系,也是院校培養體系中目前無法解決的客觀問題。
盡管在首飾設計人才培養方案中強調的首飾設計,在今后就業過程中所從事的也多為設計相關的事物,并且在現代智能化加工設備的不斷滲透中,手工制作工藝看似落后的產物,作者認為手工制作反而是首飾設計人才培養最為重要的環節。首先,手工技藝是設計師的基礎技能。首飾設計師在設計首飾過程中必修充分了解首飾制作工藝的制作方法、工藝流程,只有通過自身的工藝實踐才能更好的理解首飾的成型方式、技術要求和功能結構。第二,手工技藝是設計創作的技術基礎。每一款首飾設計都需要根據其材料屬性和造型特征去考慮工藝要求,手工制作在設計的前期研發中不可或缺,無論是單件產品的生產還是批量化工業加工,用手工技藝制作樣本既能有效檢驗設計的方案,又能為后續生產探索最優生產方法,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周期和成本。第三,手工技藝是高級定制的唯一技法。隨著工業批量化首飾的快速發展,同質化首飾產品也帶來了審美的疲勞,近年來逐步興起的個性化、高端化首飾訂制可以較好的彌補同質化問題,但在高級定制過程中客戶對產品的造型、紋飾、創意以及手工技藝有更明確的追求和更高的要求。
3.現代科技在首飾制作過程中的必要性
科技是生產力,科技改變著人類的生產生活方式,科技的發展也時刻影響著珠寶首飾設計和制作。首先是計算機軟件在首飾設計教學和生產中廣泛應用,有效的解決了設計表現問題,從二維到三維,從效果圖到生產圖,從模型到實物,如jewelry CAD、3dsmax、3design、Rhino、Matrix等軟件或插件。其次是先進制造技術在首飾制作環節的應用有效提升了生產效率和產品精細度,如精雕機、3D打印機、精密鑄造機、激光電焊機等。目前首飾教學和珠寶行業在現代科技上仍有很大的差距。首先,在軟件的使用上存在的問題主要是參數細化、工藝結構和鑲嵌方式等方面。院校教學中缺少配套的實踐經驗,比如微鑲中爪釘的直徑和高度,每個首飾企業往往根據自身倒模的設備會有一個縮水比例,院校教學中則往往缺少數據的細化。其次,在先進制作技術方面院校明顯滯后,各類先進設備無法與企業類比。
針對目前院校在科技上存在的問題,一方面院校應加強自身軟件硬件建設,包括師資建設、購買正版軟件和硬件設備。另一方面應與行業合作,利用學校的人力資源優勢和行業的軟硬件條件探索合作模式,整合資源或資源共享,讓教學與生產實踐結合,以橫向項目驅動教學、以生產實踐完善教學、以產品成果檢驗教學。
4.首飾設計中的藝術與技術
首飾設計作為我國高等教育的一個專業或珠寶企業中細分的一個工種均起步較晚,發展空間較大。目前依托設計學學科開展首飾設計教育顯然是基于首飾造型的藝術性和設計感,但首飾設計中技術的重要性尤為重要。從我國藝術教育發展歷程來看,首飾設計是典型的應用美術、實用藝術。在創造性設計人才的培養模式下,堅持“藝術與技術的統一”,技術是藝術表現的重要支撐及特征。[1]首飾設計是一個系統設計工程,有關藝術與技術的問題作者認為是有機統一、協調發展、相輔相成的關系。第一,藝術是設計原則。首飾設計中藝術性、裝飾美、設計感應是整個設計活動中的重要評判標準。第二,技術是造物手段。手工技藝、現代科技的綜合應用是首飾成型的技術保障。第三,創意是關鍵。在遵循設計基本規律和表現方法、制作技術的基礎上,如何創新創意設計出優秀的首飾作品,在首飾的造型、材料、色彩、工藝、結構、功能等方面進行均可以進行創新創意設計。
三、結語
隨著社會發展的急劇變化,首飾設計教育必修面向現代化。首飾設計作為一門應用藝術或實用美術,在充分遵循藝術人才培養規律的同時,還須有把握工科中的邏輯性、嚴謹性和條理性。珠寶首飾設計創新教育除了對新材質、新形式展開探討外,還應真正把設計和銷售緊密結合,使學生在設計過程中建立甲方思維和消費者視角,更深入地了解設計和市場之間的關系。[2]需要深入了解首飾設計行業對人才的需求,尤其是行業從業人員的職業評判標準,院校需要與企業、行業攜手共進,共同為首飾設計人才的培養構建科學的、合理的人才培養體系。
參考文獻:
[1]張榮紅、劉惠華、張學云、任開.中西方首飾藝術教育模式比較與思考.寶石和寶石學雜志,2016(5)
[2]李詹璟萱.珠寶首飾設計教育創新模式研究.美術教育研究,2018(10)
作者簡介:
吳小軍(1981--)男,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為工藝美術傳統金屬工藝及其理論,現代首飾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