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雪
摘 要:歷史學科中包含了非常多的信息和資源,能使人們通過學習更好地掌握歷史知識。教師在教授學生基礎知識點時,要轉變教學理念,提高教學方法。不僅要重視教材中的歷史內容,還要通過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實現有效教學,并在培養學生時空觀和史料觀點的過程中讓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獲得升華。對高中歷史核心素養下的教學工作進行簡要分析,希望在立足核心素養培養的同時,讓學生的歷史史料觀,歷史時空觀獲得提升。
關鍵詞:核心素養;高中歷史;教學策略
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師要以學生為核心,圍繞學生的特點展開針對性教學,使學生能夠不斷提高自身的能力,在核心素養的影響下更好地成長。教師要重視學生對文化傳統的學習和掌握,重視對歷史資源的應用和篩選,從而完成更高質量的教學工作。
一、基于核心素養開展高中歷史教學的意義
現階段高中歷史課程教學中需要將歷史的時間、地域看成是歷史節點的主要劃分依據,并將其看成是中國歷史與世界歷史的分界點,力爭將每一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民俗等方面的內容進行綜合性的概述,這樣才能在大量歷史人物、歷史故事提供的過程中以主要的歷史事件為代表。所以歷史的史料觀和時空觀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關鍵所在,歷史學習中史料觀的引入,能讓學生對知識內涵有深入的研究,進而能在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同時,了解到歷史的時間和空間節點。由于歷史是過去發生的事情,所以需要依靠時間節點進行具體的知識內容講授,而教師需要根據提綱進行知識內容的詳細概述,可以將歷史的背景、內容和影響為主要的授課內容在板書總結過程中呈現,能讓學生形成較好的歷史學習習慣。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在歷史學習過程中感受其真實性和生動性,也更能感受到歷史的精神繼承,這對提升學生的歷史探索精神有積極的影響[1]。
二、基于高中歷史核心素養開展歷史教學策略的有效方法
1.基于歷史核心素養培養學生的史料觀
利用歷史證據展開推理和論證是人們學習歷史、認識歷史的主要途徑。教師可以通過這樣的方式總結歷史規律,得出相應結論,提高學生對歷史的認識。因此,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培養學生的史料觀。教師要引導學生從不同的渠道收集資料,以不同的方式對歷史信息進行了解。多元文化中展開分析和選擇,最終還原歷史真實面目,將更加真實、可信并且具有充分依據的歷史展現出來。教師在教學中應當注重對史實的應用[2]。
例如,教師可以為學生例舉一些帶有趣味性的歷史故事,同時也要讓學生將其所掌握的歷史典故等與同學進行分享,對教學資源進行有效的豐富。這些資源都將成為教師對難點問題進行總結時的重要依據和清晰的脈絡。教師使用這些資源,可以為學生講解不同歷史時期的政治經濟以及文化背景,并提高學生對歷史知識點的認識和記憶,強化學生能力,使學生從史料出發進行分析,提高教學有效性。如,教師為學生講授新中國初期外交政策的相關內容時,教師需要為學生引入趣味故事,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美國第一次訪華時,中國當時物資貧乏,沒有太多好的東西招待外賓,在國宴上將新疆的甜梨裝盤端上來,當時西方國家對中國多有成見,與周總理開玩笑奚落中國貧困,招待外賓用如此簡單的食物。待西方來賓品嘗此梨后,周總理不緊不慢地說道,中國現在正在建設時期,只能用普通的梨招待外賓,但當來賓吃了梨子后,對新疆梨的口感贊不絕口。甚至有的外賓提出回國后能否帶一箱回去。此刻很多人開始關注這個物產豐富的東方國家,一個普通的梨沒有任何加工都能如此美味,周總理用這種方法奠定了中國的地位,他每次用自己的智慧和胸襟沖破西方人對新中國的輕視,最終讓中國在世界舞臺上有一席之地[3]。
2.基于歷史核心素養培養學生的時空觀
歷史是一門內容繁雜的學科,其中融入了經濟、政治、文化方方面面。歷史區別于其他學科的本質特點是具有獨立的時空性質。這里提及的時空性一方面指時間,另一方面指空間。若從時間上說,歷史發展是指某個特定歷史時期的時間走向軌跡,若能將這些時間點聯系在一起,能看到今天的歷史發展情況。所以歷史課程教學期間,需要根據歷史的時間概念,結合具體的歷史階段和特定的歷史時期,培養學生對歷史的敏感性,使得學生對歷史有系統化的認知。
譬如,在提到封建社會的時候,學生能想起來唐宋元明清這些具體的朝代,并能說出這些朝代的發展狀況和具體的發展特點,若提到奴隸社會能夠想到的朝代則是夏、商、周這些朝代。除此之外,教師要對學生的歷史學科術語使用進行系統化的培養,使學生能對了解到知識內容展開深入探究,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深化學生的知識內涵。又如,在歷史知識內容學習的時候,教師說的公元前、公元后、公元等具體的時間術語的對應概念。每個朝代皇帝的年號,對應的時間術語的歷史發展變遷。從空間角度看,歷史發展過程中經歷的則為具體的地理空間狀況,所以教師為能調動學生的歷史知識對比能力,需要對學生的歷史地域知識認知能力有更好的了解,以深化學生的歷史知識素養。春秋版圖的分裂與割據;秦朝一統天下后的版圖劃分情況。教師希望學生在高中歷史階段具有更好的時空觀念,這樣能更好地深化學生的知識內涵,也能在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方面做出突出貢獻[4]。
總之,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對學生的引導,從核心素養角度出發,積極培養學生的個人能力,使學生能夠在學習中更好地發揮自身能力,更好地實現成長。
參考文獻:
[1]向佐軍.基于核心素養的歷史學科能力培養策略分析[J].中學歷史教學,2016(10):29-31.
[2]劉主勝.淺論高中生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策略[J].新課程研究旬刊,2017(3):107-108.
[3]葉小兵.簡論基于核心素養培養的歷史教學特征[J].歷史教學(月刊),2017(12):31-32.
[4]王華.培養高中學生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有效途徑和方法[J].考試周刊,2017(45):41-42.
編輯 馮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