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旭娟
【摘要】高職市場營銷專業英語教學存在課時、實踐教學、“雙師型”教師培養等方面的問題。提高市場營銷專業英語教學質量,可以依據“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ESP教學相關理論,通過分析學生的需求,從教師供給側進行教學改革。
【關鍵詞】市場營銷;高職英語;ESP人才培養模式
【基金項目】2018年度廣西工商職業技術學院院級項目“‘供給側視域下高職院校管理類專業新型ESP英語人才培養模式研究”(XY2018YB10)。
一、目前高職市場營銷專業英語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第一,課時安排不足,導致目前的市場營銷專業英語課程設計比較被動,難以安排豐富翔實的教學內容。由于現在的高職院校安排一至兩個學期的校外實習或者實踐教學,學生在校內學習的總課時量大量減少。各專業在設計人才培養方案的時候,為了保證專業課的教學,或者認為高職生就業用不上英語,所以開設的英語課都較少。有些學校只開設一個學期,有些學校開設兩個學期,英語總課時量距離《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建議的至少180課時相差甚遠。
第二,市場營銷專業英語實踐教學不足。因為外企的數量有限,而且涉及商業機密,能夠接受高職生英語實踐教學的企業和崗位數量與當前的高職在校生數量成反比。另外,各高職院校在建設校內實訓基地的時候,傾向建設專業實訓室,而建設英語實訓室較少。高職生缺少校內校外英語實踐的機會。
第三,缺少“雙師型”教師。高職的英語教師大多數畢業于外國語學院英語專業,具有較高的英語水平,但是缺乏企業工作經歷,特別是市場營銷專業相關的工作經歷。
二、理論基礎
(一)“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來源于19世紀法國經濟學家薩伊的“薩伊定理”,即供給自動創造需求的理論,它強調市場的絕對主體地位[1]。2016年全國兩會之后,“供給結構側改革”成了全民熱烈討論的話題,教育供給側改革成為教育工作者討論的焦點。教育供給側改革主要研究的問題是改革教學供給方的教學活動,以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滿足社會經濟發展,滿足“一帶一路”倡議,滿足向海經濟建設對人才的需求[2]。
(二)ESP相關理論
ESP是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的縮寫,是指“專門用途英語”或“特殊用途英語”。ESP是與某種行業或學科相關,根據學生的需求而開設的英語課程,它培養學生在特定的職場環境中運用英語的能力[3]。
當前的高職英語教學偏向通識英語(EGP)教學,注重英語知識的傳授,忽視了學生專業的特性,學生在學校所學的英語難以滿足畢業后工作崗位的需求。所以,高職英語教學需要運用ESP理論,分析企業和學生的需求,重新設計滿足供給側需求的市場營銷專業英語課程。
三、“供給側”視域下高職市場營銷專業英語課程模式思考
(一)教學資源建設
高職英語教育供給側改革的目標是通過教師供給側的教學改革,使高職的英語教育滿足學生畢業后在工作、生活和終身學習等方面的需求。因此,高職英語教學資源建設要充分考慮到學生工作的需求、生活的需求和自我提升的需求。而學生的需求不能憑空臆造,必須通過大量嚴謹科學的調查研究,發掘學生對英語的真實需求,從而整合出滿足學生需求的教學資源。
從教學資源的形式看,教學資源建設不應該局限于編寫紙質教材,還應該包括微課制作、課程網站建設、網絡資源的整合使用以及實踐教學基地的建設等等。
總之,高職院校需要加強ESP英語教學資源建設,解決“雙師型”教師不足的問題,深入企業調研,向理論知識和實踐教學經驗豐富的專業教師學習,了解學生需求,建設滿足學生需求的教學資源庫。
(二)教學內容設計
英語教師在設計市場營銷專業英語課程教學內容的時候,不僅要考慮學生的語言學習,而且要重視學生對語言的運用。教學內容的設計要以學生的需求為目的。首先,考慮到專業特點,學生就業后需要用英語做市場活動策劃、商務談判、產品介紹及市場調查報告等。教師的教學內容需要包含這方面的專業詞匯、句型、寫作模板等,同時還需要注重這些內容的聽說訓練。其次,考慮到學生就業后差旅的需求,甚至休閑旅游的需求,教師的教學內容設計應該包括交通、住宿、點餐等方面的英語聽說訓練,使學生能夠真正將英語作為今后工作、生活的工具。
(三)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
1.根據需求分析,開展項目教學。項目教學法以建構主義理論為依據,既是實現教學技術與課堂教學活動相結合的有效途徑,又是同時教授語言和教授內容的一種最有效的方法[4]。
項目教學是一種探究式的學習模式。教師設定一個真實的工作任務,讓學生以個人或者小組的形式,在真實的世界中,借助線上、線下多種資源開展探究活動,在限定的時間內,通過自己的努力或者團隊的合作,完成工作任務,解決任務中一系列相互關聯的問題。在項目教學中,教師發揮引導和指導的作用,而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該教學模式解決了目前市場營銷英語教學中存在的英語語言知識與市場營銷專業知識和技能銜接不緊密的問題,同時為師生提供了真實的營銷英語實踐性環節。該模式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實操能力和創新能力,從而提高市場營銷專業的英語課程教學質量。
2.分析市場營銷專業詞匯特點,開展預制語塊教學。語言學家研究發現,詞匯的加工和使用經常以語塊的形式出現。語塊的結構相對完整,使用者在交際時可以整體提取使用。高職英語教師可以將語料庫的研究應用于市場營銷專業英語教學,即通過對大量市場營銷英語資料的統計分析,提取出市場營銷行業英語中的高頻詞和主題詞,開展預制語塊的市場營銷專業英語教學。學生通過這些預制語塊的學習,能夠快速理解語篇,有效提高英語應用能力。
3.巧用現代教育技術,開展信息化教學。首先,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先進的教學設備,播放與教學相關的圖片,或者是典型的市場營銷案例視頻,引起學生的興趣,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刺激學生的思維拓展力,有效提高學生課堂學習的參與度。
其次,教師可以使用多媒體課件展示英語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或者把英語語言學習的重點和難點制作成微課,把抽象的知識點變得直觀化。
再次,通過對“雨課堂”“藍墨云班課”“超星學習通”“優學院”等優秀APP的使用,豐富課堂教學活動方式,活躍課堂學習氛圍,把教學活動從課堂內延展到課堂外,從線上、線下雙面開展教學活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教學效果。例如教師使用“雨課堂”授課,把PPT推送到學生手機,方便學生課后復習,節省學生課上做筆記的時間;使用點名功能實現快速考勤,提高學生的出勤率;開啟彈幕功能,讓學生把自己思考的答案或者觀點投放到屏幕上與大家分享討論,加強師生互動;使用課堂測驗功能,實現自動批改和評分,教師可以快速準確地了解學生課堂學習情況,便于查缺補漏。現代教育技術的飛速發展給市場營銷英語教學帶來了福音。
4.教學中融入優秀的中國傳統文化,培養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在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與地區的經濟合作中,市場營銷專業人才迎來了巨大的機遇與挑戰。作為“一帶一路”合作的倡議國家,中國的經濟與文化均受到世界各國的關注。但是,傳統的英語教學注重外國文化的引入,忽視了中國傳統文化的輸出。因此,市場營銷英語教師在教學中應該適當導入優秀的中國傳統文化,引導和鼓勵學生了解多元文化,解決英語教學中學生母語文化失語的現象,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核心競爭力。
(四)課程評價
傳統的課程評價方式主要是通過期末考試來測試學生的課程學習效果。這種只用一次考試來衡量學生學習效果的方式,忽略了評價結果的科學性、準確性以及真實性,不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能動性。因此,市場營銷英語課程的改革必須包含課程評價體系的改革。課程的考核應該把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引導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積極投入,努力學習。
同時,根據課程的特點,采用多樣化的考核方式,改革單一的紙質考試形式。例如,在過程性評價中,可以從學生在項目教學活動中的表現、課外在線學習情況以及學生參與課堂內外的師生互動情況等方面進行考核;在終結性評價方面,可以采用小組展示或者提交視頻等方式進行考核。
四、結論
有效的高職市場營銷專業英語教學,需要通過分析學生的需求,從教師供給側進行教學改革:通過建立滿足學生需求的教學資源庫,設計符合學生工作、生活和終身學習需求的教學內容,采用項目教學、預制語塊教學、信息化教學,以及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等多種方式,實現高職市場營銷專業英語課程的供給側改革,提高市場營銷專業高職生的核心競爭力。
【參考文獻】
[1]胡鞍鋼,周紹杰,任皓.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適應和引領中國經濟新常態[J].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02):17-22.
[2]曹麗英,彭禹.教育供給側改革視域下的大學英語教改路徑探討[J].文學教育,2018(11).
[3]鐘潔珊.ESP理論在市場營銷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才智,2015(10):21-22.
[4]方齊.項目教學法在大學市場營銷專業英語課程中的應用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5(03):11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