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方華 姚金環 王桂霞
摘 要:青年教師的工程實踐能力是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因素之一。青年教師作為應用型本科高校發展的中堅力量,承擔著理論教學、實踐教學和培養應用型人才的艱巨任務,因此針對青年教師的工程實踐能力提升對人才培養質量和青年教師的自身發展都至關重要。文章以社會需求為導向,結合時代背景從以下幾個方面提高青年教師的工程實踐能力:(1)開展新進教師崗前工程實踐培訓機制;(2)構建教學科研成果與工程實踐成果并重的評價體系;(3)建立內外兼顧的“傳幫帶”機制;(4)加大工程實踐能力提升引導宣傳力度。
關鍵詞:青年教師;工程實踐能力;崗前培訓機制;評價體系;傳幫帶;政策導向;宣傳與引導
第四次工業革命是繼蒸汽技術革命(第一次工業革命),電力技術革命(第二次工業革命),計算機及信息技術革命(第三次工業革命)的又一次科技革命。第四次工業革命,是以人工智能,清潔能源,機器人技術,量子信息技術,虛擬現實以及生物技術為主的技術革命。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技術創新和擴散的速度非常快,新興技術和各領域創新成果的傳播速度和廣度已經遠遠超過了前幾次工業革命。在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大背景之下,工程領域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需要調整,從而適應時代和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和要求。隨著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蓬勃發展,激發了社會對復合型人才的強烈需求,復合型人才不僅僅需要具備知識的寬度和深度,更應具備創新發展能力、溝通交流能力、合作共贏精神、解決復雜工程問題的能力等等。
化工行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和基礎產業,與國民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的生活息息相關。然而,我國的化工高等教育仍然存在重理論、輕實踐,重知識傳授、輕能力培養,重課內、輕課外的“三重三輕”現象,造成人才培養模式與化工產業和社會發展出現嚴重脫節,直接影響了人才培養質量。化工專業的畢業生在進入企業之后,由于缺少工程實踐能力,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勝任化工工程師的崗位,發揮化工工程師的作用,因此很難達到社會、行業和企業對化工工程師的要求。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青年教師的工程實踐能力弱,無法帶給學生相關行業的實踐信息、實踐經驗和實踐資源,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學生工程實踐能力的提升,因此形成惡性循環,這一現象是值得深思的。高校的青年教師往往都是“從校門走向校門”的年輕博士,理論教學經驗不足和工程實踐能力缺乏的事實嚴重影響了青年教師的教學水平,不能引導學生學以致用,所培養的學生同樣缺乏工程實踐能力,長此以往就會形成一個工程教育質量的惡性循環。除此之外,目前針對青年教師工程實踐能力的培養往往流于形式,工程實踐能力不但沒有得到切實的提高,浪費時間的同時還喪失了大好的學習機會。加之現今學校和青年教師任然存在重科研、輕實踐的傾向,學校對教師的考核仍然以教學和科研為主,對教師工程實踐能力的提升缺乏考核、激勵和引導政策。在2017年“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華東理工大學副校長錢鋒院士一針見血地指出,我國工科教師隊伍“非工化”趨向日益增加,工程設計和實踐教育嚴重缺失,這一狀況亟待加以扭轉。
一、要想提高青年教師的工程實踐能力,需要從制度和政策上進行革新
具體舉措如下:
(一)開展新進教師崗前工程實踐培訓機制
為了進一步培養和提升新進教師的工程實踐能力,開展新引進教師的工程實踐培訓機制。要求新引進教師在開展具體的教學任務之前,必須經過生產實習、畢業實習、企業見習、實驗實踐課程等工程實踐鍛煉,或者到相關工程企業進行進修后方可獨立承擔教學任務;
(二)構建教學科研成果與工程實踐成果并重的評價體系
為了進一步激勵青年教師提高工程實踐能力,改革教師的考核評價機制,重視對工程實踐能力的獎勵,構建教學、科研、工程實踐并重的評價制度。進一步完善職稱聘任條件,將青年教師參加工程實踐能力鍛煉作為職稱聘任的必要條件,并將工程實踐成果與科研成果對等;
(三)建立內外兼顧的“傳幫帶”機制
高校內部有很多教師具有企業工作經驗,工程實踐經驗豐富,因此可以在高校內部建立“傳幫帶”機制,借助老教師豐富的企業工程實踐經歷幫助青年教師提升工程實踐能力;同時,可以外聘企業有經驗的工程技術人員就工程實踐能力要求較強的理論課程進行授課,與此同時與青年教師建立外部的“傳幫帶”關系,針對工程實踐問題開展相關的授課和培訓活動,借助企業資源提升青年教師的工程實踐能力。
(四)加大工程實踐能力提升引導宣傳力度
積極開展以工程實踐能力提升為主題的宣講會、動員會活動,提高青年教師工程實踐意識。開展以青年教師為主體的教學競賽項目,通過以賽促學、以賽促練的方式,推動青年教師工程實踐能力的提升,并對工程實踐成果突出的團隊和個人給予一定的表彰和獎勵,充分發揮政策導向的作用,倡導和組織青年教師積極提升工程實踐能力
二、結語
以社會需求的為導向,在新時代新背景下,要提高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適應時代的發展,應首先從師資隊伍的工程化建設入手,尤其是加強對高校青年教師工程實踐能力的培養。青年教師的工程實踐能力的培養任重而道遠,學校需要在制度和政策上發揮保障、引導和激勵的作用,從而激發青年教師的工程實踐意識,特別是在職稱評聘等相關政策上,確保青年教師的工程實踐成果得到支持與鼓勵。除此之外,堅持不懈的做好校企合作平臺,在經費和政策上給予支持,結合合理的政策導向才是提高青年教師工程實踐能力的內在驅動力。
基金項目:文章為2018年廣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學改革工程項目“基于專業認證的化工專業學生工程設計能力培養改革與實踐”的研究成果,項目編號:2018JGA177。
作者簡介:及方華(1987- ),女,河北任丘人,講師,博士,研究方向:化學化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