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景蘭 方熙嫦 涂文明
摘? 要:啦啦操運動作為我國新興的一項體育運動項目,具有集健身、娛樂、競技、藝術為一體的獨特優勢,越來越多地走進了全國各大高校的體育課程教學中,豐富了高校校園文化,促進了學生身心素質協調發展,增強了學生團隊協作意識和合作精神。本文結合筆者高校啦啦操教學中的實踐經驗,對高校啦啦操運動發展問題進行系統深入分析研究,并提出對策措施,為推動啦啦操運動在高校中推廣普及提供一些有益的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啦啦操運動? 高校? 推廣
中圖分類號:G807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05(b)-0192-03
Abstract:Cheer leading as a newly emerging sport item in our country, has the unique advantages of fitness, entertainment, competition and art. It has more and more entered the teaching of physical education course of the majo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hina. It enriches the campus culture, and promotes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with physical and mental quality, and strengthens the sense of teamwork and spirit of cooperation. Based on the author's practical experience in cheer leading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makes a systematic and in-depth analysis and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Cheer lead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promotion and popularization of cheer lead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provide some useful reference.
Key Words:Cheerleading; College; Popularize
啦啦操原名為“cheer leading”,譯成中文則表示為“加油”的意思,是早期部落社會為激勵外出征戰或者打獵求食的勇士而舉行的一種儀式,用肢體語言來表達對勇士們的尊敬和祝福。而現代的啦啦操則是來自于美式足球運動員的吶喊助威,而后經過一百多年的發展,逐漸演變成為一項以競賽和審美為目的的現代體育運動項目,并于1998年前后引入我國。作為我國新興的一項體育運動項目,啦啦操運動憑借著其熱情奔放的表現形式,以及獨具特色的藝術魅力,迎合了青少年一代求新求美求異的價值追求和個性需求,被贊譽為“歡笑運動”,得到了廣泛的好評和熱烈的歡迎,成為青春活力的特有代名詞。由于啦啦操運動具有集健身、娛樂、競技、藝術為一體的獨特優勢,近年來,越來越多地走進了全國各大高校的體育課程教學中,極大豐富了高校校園文化,促進了學生身心素質協調發展,增強了學生團隊協作意識和合作精神。筆者作為一名高校啦啦操運動教師,結合在高校啦啦操教學中的實踐經驗,從高校普及啦啦操運動的價值、高校啦啦操運動的獨特優勢、高校啦啦操運動存在的問題,以及高校推廣啦啦操的對策建議等方面,進行了系統的分析研究,旨在為啦啦操運動在我國高校中推廣普及提供有益的理論思考和實踐參考,以更好地促進啦啦操運動蓬勃健康發展。
1? 高校普及啦啦操運動的價值
1.1 啦啦操運動能夠增強學生的體質力
高校體育運動主要是以身體運動為主,通過運動提高學生機體的力量和耐力,增強學生身體的靈活性和協調性,進而起到增強體質、促進健康的目的。啦啦操是由舞蹈、體操、跳躍、技巧等集合而成的一項全新體育運動項目,通常在節奏明快的背景音樂中進行,融合了基本體操和健美操的律動,包含了各種跑、跳、走、拋等各種動作要領,具有動作多樣化、發力快準短等特點,既可以發展速度、力量和耐力等運動素質,又可以增強身體的柔韌性、平衡性及協調性,從而促進學生體能的全面發展以及健康體質的養成。
1.2 啦啦操運動能夠增強學生的意志力
意志品質是現代人不可缺少的一項重要心理素質,特別是作為國家棟梁的高校學生,更應當具備堅強的意志品質。高校體育教學,不僅要注重對學生體育技能的傳授,也要關注對學生意志品質的培養。啦啦操相對于田徑、舉重、游泳等競技體育運動而言,盡管在挑戰運動員身體極限上較少,但是啦啦操訓練過程中也同樣極為辛苦的,需要克服許多困難。一套完整的啦啦操動作,短則需要3~5min、長則需要30min以上,而這樣一種高強度、不停歇的激烈運動,要想堅持到底,就要求運動員必須具備過硬的耐力和頑強的意志力。因此,在練習啦啦操動作的過程中,無形之中也鍛煉了學生吃苦耐勞和頑強拼搏的精神品質。
1.3 啦啦操運動能夠增強學生的凝聚力
團結協作是某一集體里的單位個體之間在實踐活動中表現出來的互相溝通、默契合作的一種自覺活動。在高校中,各類體育活動特別是集體項目,對于提高學生間的相互交流、相互合作能力具有獨特的作用。啦啦操是一種集體性運動項目,其核心精髓就在于借助于團隊的力量,以隊形的靈活變換充分展現啦啦操的優美性及藝術性。可以說,一場完美的啦啦操表演,絕不是僅僅依靠某一個人的單獨表演就可以完成的,而是通過各隊員之間的默契配合、精誠協作而達成團隊的整體性、連貫性,是團隊意識、團隊協作、團隊力量的高度融合,進而實現精彩的表演效果。因此,全面普及高校啦啦操運動,對于培養學生團隊精神和集體協作意識都是非常有幫助的。
1.4 啦啦操運動能夠增強學生的審美力
高校體育運動倡導多樣化,在于使學生發掘和體會各種運動所特有的動作美、技術美、節奏美和韻律美等,從而不斷增強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啦啦操將體育與表演相結合起來,其動聽的音樂、優美的舞姿、歡樂的笑容、絢麗的服飾,具有高度的藝術性和觀賞性,無不體現著高校學生的健康美、青春美,無不展現著團結向上、青春活力、健康自信的良好精神風貌,帶給觀眾以情操上的陶冶、以心靈上的凈化。學生在參與啦啦操運動中,也可以在一致的行動、默契的配合中,盡情地去創造美、體驗美、分享美,進而逐漸形成正確的審美標準和審美取向,不斷提高自身的審美能力。
2? 高校啦啦操運動的獨特優勢
2.1 具有與之相匹配的高校學生群體
啦啦操融合了諸如青春靚麗的元素,展現的是一種積極健康、樂觀向上的生活姿態,體現的更是一種充滿動感、充滿活力的青春之美。這種特征,與當代青少年特別是大學生群體自由開放的價值取向、陽光豁達的品性追求相契合、相一致,符合時代發展潮流,易于為高校學生所接受和喜愛。因此,啦啦操自傳入我國之始,就迅速受到了高校學生的青睞和追捧,所以逐漸風靡大學校園。可以說,高校大學生是啦啦操運動最為忠實的“粉絲”,也是最為合適的“運動員”。
2.2 具有與之相適宜的校園體育文化
高校校園體育文化,是在大學校園這樣一個特定區域內呈現出的一種體育文化,是以大學校園為空間、以學生和教師為參與主體、以課外活動為主要內容、以校園精神為主要特征的一種群體性文化,其主要的表現形式為教育、健身、競技、審美及娛樂等。而啦啦操運動作為體育力量與藝術美感有機結合的肢體運動形式,不僅具備以上所有屬性和特征,而且又進一步拓展了校園體育文化的精神內涵,使其更富有活力和創新意識,越來越成為了高校校園體育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3? 高校啦啦操運動存在的問題
3.1 投入力度不夠
高校啦啦操的開展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比如,啦啦操教練員的培訓,啦啦操比賽和表演所需的服裝、道具,啦啦操訓練相配套的場地、器械等,都需要有大量的資金作支撐。但目前在很多高校所開設的體育運動課程中,主要還是以田徑、足球、籃球、乒乓球等傳統運動項目為主體。而啦啦操運動作為一個新興的體育運動項目,很多高校領導因對其缺乏充分了解,因此對啦啦操的重視程度以及幫扶力度還遠遠不夠,在資金的投向和宣傳的方向上,也往往都傾向于傳統的體育運動項目上,阻礙了啦啦操運動在高校的發展。
3.2 師資力量薄弱
由于啦啦操運動在我國的引入時間還不是很長,國內許多高校還沒有開設啦啦操運動這一門專業課,啦啦操專業教師相對較為缺乏。通過走訪各高校啦啦專業教師,發現目前開設啦啦操教學的高校中,普遍存在著由體育舞蹈教師或健美操教師來兼任啦啦操教學這種現象,雖然能夠勝任啦啦操基礎教學,但由于教師隊伍專業素養不高,特別是動作編排、舞蹈設計、技巧銜接等方面能力不足,直接影響了啦啦操運動教學質量,也限制了啦啦操運動的發展水平。
3.3 專業發展受限
啦啦操項目分為舞蹈啦啦操和技巧啦啦操兩個大類。目前,在我國高校開設的啦啦操課程,基本上是以舞蹈啦啦操為主。舞蹈啦啦操對于舞蹈形式的選擇較為寬泛,編排相對簡單,凡是可以展現歡樂、鼓舞士氣的舞蹈均可以加以利用,它的動作相對比較簡單,危險系數也比較小,且對運動員素質的要求不高,對運動場地的要求也不高。而技巧啦啦操則必須有托舉、翻騰、拋接等高難度動作,既增加了危險性,同時也對運動場地、器材及運動員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也是許多高校只選擇開設舞蹈啦啦操課程的主要考慮,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我國啦啦操運動走向專業化、職業化和多元化的發展道路。
4? 高校推廣啦啦操的對策建議
4.1 注重啦啦操運動宣傳推介
建立啦啦操教學與推廣職能部門,積極在高校校園內開展啦啦操系列主題活動,充分利用校園局域網、廣播、宣傳欄、校報、高校微信公眾號、微博和官網等媒介,對啦啦操運動和文化進行宣傳,借助高校各類慶典聯誼晚會,以及各項賽事活動,諸如球類比賽、運動會等,穿插安排啦啦操表演節目,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讓高校學生充分了解啦啦操運動的價值,增進對啦啦操運動的認知度和認同感,進而激發他們參與啦啦操運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4.2 加強啦啦操教師隊伍培訓
教練水平的高低,將直接影響啦啦操隊的整體素質,必須高度重視啦啦操教練員隊伍專業水平的提高。建立啦啦操教師隊伍的在崗培訓和繼續教育制度,將啦啦操教學納入體育教研體系,完善啦啦操課程體系,常態化組織啦啦操教師進行高質量的學習培訓,著力提升啦啦操教師個人業務素質和專業水平,從源頭上確保啦啦操教學質量。在此基礎上,支持啦啦操教師走出去,更多地參與啦啦操各類研討交流活動,溝通經驗、交流心得,進一步拓寬啦啦操教師隊伍的思維和視野。
4.3 推動啦啦操運動專業發展
重視啦啦操文化產業發展,開設啦啦操選修課和必修課,讓啦啦操教學成為體育教學的其中一個組成部分。建設啦啦操訓練基地和教室,大力支持和鼓勵學生啦啦操俱樂部、啦啦操社團發展,組建高校專業技巧啦啦操運動隊,努力為學生參與啦啦操活動及比賽提供更多的政策和資金支持。比如,為專業技巧啦啦操隊平時訓練提供良好的訓練場館和器械,配備相應的服裝和道具,讓他們有條件開展專業技巧訓練。同時,積極推開啦啦操市場化運作,走市場化道路,加強與社會機構的合作,共同打造啦啦操運動學習平臺,讓啦啦操運動走出校門,參與到各類商業宣傳所舉辦的節慶活動和文體活動,達到既鍛煉隊伍又擴大影響的目的。
5? 結語
實踐證明,在我國開展啦啦操運動,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有利于磨礪學生的意志品質,有利于增強學生的團隊意識,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啦啦操運動作為我國一項新興的體育運動項目,就目前而言,高校是最適合開展啦啦操運動的重要場所,高校學生是啦啦操運動的主體對象。但不用諱言,我國高校啦啦操教學起步較晚,當前許多高校開展啦啦操運動還存在著投入力度不大、師資力量不足、專業層次不高等諸多問題和矛盾。對此,應在搞好宣傳鼓動、建好教師隊伍、推動專業發展等方面下功夫求實效,以推動啦啦操運動在高校健康、穩定、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 趙明哲.簡談啦啦操運動的價值及其在我國高校的推廣[J].青少年體育,2016(11):102-103.
[2] 張獻芳.高校推廣啦啦操運動的必要性分析[J].當代體育科技,2014(34):123-124.
[3] 雷星.高校啦啦操運動開展的影響因素及對策[J].科技資訊,2018(13):233-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