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許財
摘 要:當前,國庫集中支付改革工作已全面鋪開并進入“深水區”,無論是從傳統的國庫集中支付模式到全流程無紙化集中支付模式,其革新力度之大已深遠地影響著國庫集中支付工作的各個方面,為我國探索建立現代財政國庫支付制度奠定了基礎。財務核算信息監管作為當前國庫集中支付改革的延伸和拓展,是我國現代財政制度的一項制度創新,其對財政資金的安全規范高效運作起著保駕護航的作用。本文就國庫集中支付財務核算信息集中監管展開論述。
關鍵詞:財務;監管;創新;作用
一、財務核算信息集中監管是現代財政國庫管理制度改革的延伸和拓展
我國實行國庫集中支付以來,通過建立國庫單一賬戶體系,以集中支付方式使財政資金運作由“中轉站”變為“直達區”,解決了以前資金資金支付慢、撥付效率低、甚至可能被人為截留沉淀的問題。但隨著財政收支規模的不斷擴大以及對預算要求越來越精細化與效益化管理的同時,財政資金通過國庫集中支付后預算單位使用過程中是否按預算規定使用、會計核算的準確性、使用效益如何等財務管理方面的問題也日益凸顯。在原有財務核算管理模式下,預算單位的賬務都集中由單位內部掌握處理,存在手工操作和會計電算化并存、單位間會計核算水平參差不齊現象,所帶來的問題是財務核算信息不透明,因單位會計信息失真、不規范、不完整的原因導致預算、核算、決算各環節業務斷節的情況也時有存在。因此,實行財務核算信息集中監管就是探索解決上述問題的一項創新舉措,它的主要依據是以國庫集中支付改革為切入點,利用當前先進的網絡信息技術將預算單位的會計核算信息數據快速地傳輸到財政部門,以此達到預算單位會計核算信息與資金指標、支付單據三者之間的匹配與關聯,從而構建起一個用款計劃事前管理、資金在事中支付、會計信息事后集中監管的預算執行的高清晰度的可追溯體系,有效解決財政部門與預算單位間因信息不對稱而產生的監管缺位等問題,有利于進一步加強政府的財務監督管理。
二、財務核算信息集中監管為財政資金安全使用穿戴好“防護衣、安全帽”
近年來,我國正全面探索健全和完善財政管理體制,尤其是在預算編審及執行監督管理方面,隨著改革的深化和推進,財政管理重心逐漸向預算編審和監管、優化預算執行方面靠攏,而財務監管工作也是貫徹深化預算管理改革要求的重要抓手。它通過將預算單位的會計核算信息集中起來,一方面提高了預算單位財務管理的透明度,另一方面大大提升了財政部門的工作效率。經過一系列的改革,從原來要求預
算單位專人跑腿提供審批表附加合同書、發票等紙質復印件
加蓋單位公章等一整套繁瑣復雜的流程事務中解放出來,只需打開系統輕點鼠標即可輕松實時查詢預算單位每一單核算業務、每一張會計憑證,隨時知曉預算單位用了哪些錢、正在做什么、進度如何等,使每一筆財政資金安全高效運行并經得起時間考驗。由此可見,財務核算信息集中監管將打通財政資金內部分配撥付到外部使用的關鍵通道,實現財政資金使用管理全過程無“禁區”監管。
三、財務核算信息集中監管是打出財政“放管服”組合拳的有效舉措
財務核算信息集中監管在強調預算單位的預算執行主體責任的同時也在著重發揮財務核算數據的服務作用,主要體現在:一是以 “放”為主。財務核算信息集中監管堅持“三權不變”的原則(即保持預算單位資金使用權、財務管理權和會計核算權不變),不干預預算單位日常財務管理,其它業務以預算單位操作管理為主。二是重點 “管”。通過統一會計核算規程和會計核算軟件,將預算單位的會計核算數據集中到財政部門,并快速對這些數據的合規性進行判斷,對異常數據及時預警處理。三是強調“服”。財政的各項收支核算指標數據是財政政策和宏觀經濟調控決策最可靠的依據之一,是貨真價實、經得起掂量的“真金白銀”。財務監管工作通過對反映財政預算管理各個環節中資金活動情況的最為重要基礎數據——單位日常會計信息的集中匯總,既可全面了解預算單位的執行進度、資金流向、支出結構、現金管理等預算執行信息,為部門做好預算編審、政府資產管理、績效評價考核等提供基礎數據,而且可以為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決策提供有力數據支撐平臺。
四、財務核算信息集中監管是提高單位財務管理水平的有力抓手
隨著財政部頒布的新會計制度的施行,對預算單位的財務核算信息要求更加嚴格和精準化,財務核算監管應以“互聯網+業務應用”的思維,建設一個 “云平臺大數據”系統,在前臺接收財政在財務核算過程中的各項指標、支付數據,在后臺生成以前臺數據為基礎的各種報表,實現財務核算資源信息的互聯互通,大力推動財務信息一體化管理,逐步向管理型財政、效益型財政方向提升。
近幾年來,財政部門陸續建立了針對具體業務的各種業務操作平臺,包括政府資產管理系統、資金動態監控系統、專項資金上報平臺等,從運行實施情況來看,僅能應付日常工作一般化需求,且效率甚微,主要原因有:
第一,財務核算信息集中監管整體推進不平衡、覆蓋不全面。據統計,全國各地的政府財務核算信息集中監管工作進展不均衡,“頭重腳輕”現象普遍存在,有的地方省級已實現全覆蓋,地市改革推進較快,但縣區改革推進緩慢且大部分縣區尚未啟動改革,距離實現多級預算單位聯動的全覆蓋還有較大差距。
第二,隨著財務核算信息集中監管工作推進,在實際操作方面存在一些問題亟待解決。這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一是會計核算方面,人為干預因素在財務核算中時有存在,使得會計信息滲水失真,導致預算編制執行與會計核算脫節,再加上預算單位核算體系不統一,導致財務制度無法落實;二是應用軟件方面,財務核算軟件業務鏈條分散化、流程不連貫,無法發揮財務監管系統“數據集中”優勢和“財務監管”作用;三是數據應用不充分,沒有充分挖掘財務核算數據信息的效用,缺乏與外部監督部門(人大、審計等)的數據聯動與信息互通,在實際工作當中開放數據共享的發展理念仍需繼續擴大與深入。
國庫集中支付部門應轉變思維模式,堅持成果導向,以信息化建設為切入點,把全局意識放在首位,以點帶面,多維度、循序漸進地整合有效信息資源,努力做好財務核算信息集中監管工作。
第一,以會計信息標準化為起點高標準、嚴要求全方位推進。財務核算信息集中監管應利用現代先進互聯網網絡信息技術建立一個“數據大集中”模式的財務監管系統,將預算單位的會計核算信息集中到財政部門,實現會計核算信息與資金指標、支付數據三者關聯,達到實時記賬、監管,保障財政資金支付使用既符合定用途、會計核算準確規范,又可實時動態進行監管。
第二,立足長遠、科學謀劃,突出重點抓好財務核算信息集中監管工作三大舉措。全面推進財務核算信息集中監管工作的正常有序開展,系統建設是基礎,健全制度是重點,普及應用是目標。需從如下三方面著手下工夫:一是抓好財務監管系統的整體規劃和建設。財務監管系統是開展財務監管改革的載體和平臺,要因地制宜、擇機結合“智慧城市、數字政府”規劃要求和財政管理信息系統一體化建設思路,將財務監管系統與預算管理、庫款調配優化、支付管理、動態監控、資產管理、政府綜合財務報告、決算報表等財政信息系統對接,實現各環節互聯互通,建成集會計核算、出納管理、比對糾錯、分析預警等功能于一體的監管平臺;二是著重建立健全財務監管制度。結合財務管理工作實際,建立健全符合本地區、本部門的財務監管改革管理制度。明確實施原則、具體內容、工作要求和工作流程等事項,規范有序做好賬務監管工作,促進預算單位按照規范要求做好財務核算工作,確保有規可依、有章可查。三是著重發揮財務監管效用。在大力推行財務監管工作實現本級預算單位全覆蓋的同時,也要注重提升財務監管效用、挖掘財務核算數據價值,使財政國庫工作全面提質增效。
財務核算信息集中監管是現代公共財政的發展趨勢,其在強化預算單位財務監管、提高預算執行透明度、細化預算支出管理、規范單位財務管理、提高會計信息質量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被譽為管住預算單位的“電子警察”,同時也有效遏制了各種腐敗現象的發生,保證財政資金安全、高效、廉潔運行,真正做到“財為民所用,政為民所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