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娟
【摘要】作為我國傳統文化傳承與遺留的重要載體,文物的保護管理工作愈發受到人們的重視。文化保護工作包括文物調查、保衛、文物管理等工作內容,文物保護管理工作的有效開展可以在提升文物安全性的基礎上,充分發揮文物的實際作用與價值。也正因此,如何提升文物保護管理效果成為現階段文物工作者的首要任務,本文針對基層文物保護管理工作的幾點思考進行分析探究。
【關鍵詞】基層;文物保護管理;思考
文物是人類歷史發展過程中的文化載體,是我國五千年文明歷史發展的一種重要見證。文物自身不僅可以體現出特定時期的文化、民俗等信息,還蘊含著較高額度歷史價值。在社會不斷發展的背景下,人們對基層文物保護工作的開展提出更高標準和要求,以此實現對文物的高質量保護和管理。基于此,應認識到文物保護管理的重要性,基于現階段文物保護管理現狀的分析,總結出幾點提升文物保護管理有效性的措施,進而促進我國文化遺產的有效傳承發揚。
一、注重宣傳力度的提升
現階段文物保護管理中,我國幅員遼闊,文化氛圍濃厚,文物遺跡遍布全國各地。而受到不同地域不同思想文化的影響,使得人們對文物歷史文化認知、社會價值認知存在一定的差異,部分地區存在文物保護意識較差的問題。部分民眾認為,文物保護管理是政府職責,與自己毫無干系,甚至部分民眾為了獲取巨大經濟利益,從事盜竊文物、非法占有的違法活動。與此同時,部分地區文物部門同樣缺乏文物保護意識,這就導致文物保護工作的開展受到嚴重的限制。盡管現階段部分管理部門已經重視對文物保護管理工作的強化,構建以全面參與為基礎,政府為主導的保護新體制。但是受到宣傳力度小、措施實施未完全落實等因素的影響,導致文物保護部門無法形成有效的行動力,其文物保護管理工作效果不佳。聚集于此,需要通過強化宣傳力度來提升公眾參與的積極性。所以,文物管理部門在實際保護管理中需要注重對文物保管認知的提升,強化宣傳效果,注重集中宣傳反面宣傳、正面宣傳以及日常宣傳有機結合,進而實現對宣傳力度的提升。與此同時,文物部門需要將文物保護的參與權、受益權、知情權以及監督權開放,通過接受公眾監督的方式強化公眾的文物保護意識。此外,文管部門可以積極聯動博物館、媒體單位以及檔案部門進行相關宣傳活動的組織開展,為公眾提供多元化的文物保護參與渠道,進而提升民眾的文物保管自覺性,為文物保護管理工作開展奠定基礎。
二、注重相關體制制度的健全
近年來,隨著文物學術價值被人們逐漸發掘,文物保護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也逐漸顯現,越來越多的個人、組織參與聲討文物損毀行為之中。而這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出當前基層文物保護工作開展不到位,其保護工作流于表面。特別是在文物保護管理執法過程中,由于執法力度的不足,導致文物保護工作處在艱難的困境之中,無論是相關政府部門,還是基層文物保護單位,都缺乏一定的責任意識,導致其保護管理工作開展效果較差。基于此,要想確保文物保護管理的有效性,需要注重對執法力度的提升,結合對相關文物保護管理制度、體系的健全和完善,確保其工作開展有章可循、有據可依。另外,文物保護單位需要積極聯系當地政府部門對相關規章制度、政策機制進行科學規劃和完善,通過對文物執法體系的完善提升文物保護管理的制度化、規范化。
三、注重文物保護經費扶持力度的加大
文物保護管理屬于公益性事業,所以大部分基層文物保護單位的經費來源主要是政府的財政撥款,除此之外再無其他經濟來源。盡管現階段文物保護管理工作越發受到我國黨中央、政府的重視,其經費也在不斷提高,但是仍無法滿足于文物保護管理工作的開展。文物保護管理工作極其耗費資金,無論是文物建設項目還是修繕項目,都涉及大量的資金,僅僅依靠政府財政補助是無法填補資金缺口的。再加上文物作為珍貴的歷史考古參考資源,需要通過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才能起到良好的保護效果。所以,在實際文物保護中,相關部門需要注重對資金渠道的拓展,結合多措并舉的方式為文物保護管理工作的開展提供充足資金。基于此,首先,政府部門需要強化財政預算工作,相關部門需要注重對專項經費的落實,并將其納入財政預算之中,避免經費挪用、私吞等現象出現。其次,基層文物保護單位可以基于實際情況進行專項保護經費的申請,通過對文物保護管理工作進行科學規劃,實現對專項保護經費的有效申請。最后,文物保護部門可以結合多方籌措的方式來強化資金建設。文物保護是社會公眾的共同責任,每一個個體都有保護文物的職責和義務。所以當地政府部門可以積極倡導社會組織、企業、個體共同參與到其中,結合正規的捐款、投資來強化文物資金支持,進而提升文物保護效果。
結語
針對文物的保護管理工作而言,是一項具備系統性的工程事業,需要秉承著持之以恒的原則來不斷強化文物保護管理工作。基于此,要想促進文物實際作用與價值的發揮,需要對當前保護管理現狀的分析研究,進一步總結出強化文物保護管理效果的建議,進而推動我國文物保護事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