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忠華 李光茂
摘要:隨著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高職教育專業群建設的作用日顯突出。本文主要闡述了高職院校專業集群全方位對接產業集群體的現實意義。以湖南鐵道職業技術為例,從全方位對接產業集群的角度出發闡述高職院校專業集群構建及建設。
關鍵詞:全方位;對接產業集群;高職院校;專業集群
高等職業教育和產業集群相互促進,共生共融。前者是大批實用性、適用性、高技能人才培養的主要渠道,為產業集群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支撐與智力支持。產業集群的發展,高新技術的廣泛運用,涌現出大量智能型職業崗位,從而對技術應用型人才產生巨大需求,這種需求進一步促進了職業教育的專業建設、教學改革和師資隊伍建設,從而更深層次促進了職業教育的整體發展。
一、高職院校全方位對接產業集群的意義
高職院校作為地方產業經濟科學發展的人才載體,雙方的耦合發展問題始終是學者關心的焦點,區域產業集群的發展決定了高職院校專業群的生存和發展。
專業集群應該是高職院校發展到一定階段、進行內涵發展的必然產物,構建專業集群意義重大。
1、有利于發揮高職院校特色辦學模式
高職教育對社會、對產業、企業的貢獻不同于本科院校,高職院校主要是間接的服務。雖然眾多高職院校積極探索校企共同育人、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校中廠、廠中校等多種產學合作模式,但是缺乏技術服務、技術轉讓與轉化、直接投資、組織生產、開辦企業等方式的深層次合作。這種主要以間接服務為主的對接產業集群的方式使高職院校游離于經濟生產和社會進步的主流之外,難以發揮其直接服務方面的潛力和優勢。
2、有利于高職院校的提升知名度
開展高職院校全方位對接產業有利于高職院校站在戰略的高度開拓辦學模式新思路,有利于高職院校特色辦學模式的探索與創新,探索辦學模式的最終目的是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特色和品牌是高職學院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體現。高職學院以產業結構特點和學院所擁有的辦學基礎,努力塑造自身特色,創建優質品牌。高職院校進行專業群建設,有利于專業品牌的樹立。由于各專業目標的相對一致性,實訓投入的相對集中性和長、短期建設的相對統一性,利于在較短的時期內集聚起師資、實訓、科研、教改、專業與課程建設等方面的優勢,形成合力,創出特色和品牌,提升學院的知名度。
二、全方位對接產業集群的高職院校專業集群建設
湖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堅持“全方位對接軌道交通產業鏈辦專業,政、行、企、校深度合作育人才”辦學理論,在人才培養質量提高方面,致力于探索、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在專業建設、專業群構建方面,發揮了示范引領作用。
1、對接產業集群崗位群的需求,形成相應的專業群
專業群的構建要考慮企業崗位的設置背景,針對某個行業相關的職業崗位來設置專業,滿足企業崗位群的需要,盡可能大面積覆蓋行業崗位群,為企業提供全面的、“打包式”的立體化人才服務,減少企業人才招聘過程中的成本,暢通畢業生就業渠道,逐步形成相應的專業群。學院在專業發展中,依據軌道交通裝備制造產業鏈的發展,適時調整專業方向,使專業點涵蓋軌道交通產業的主要崗位群。學院開設鐵道類專業18個,這18個專業涵蓋了軌道交通裝備制造產業鏈的“車、機、供、電、量”各個方面:“車”即機車制造及運行,學院開設有城市軌道交通車輛技術專業、鐵道車輛專業、鐵道機車專業、鐵道機車車輛制造與維護專業;“機”即機械加工,學院開設有數控技術專業、數控設備應用與維護、電機與電器專業、機械設計與制造專業;“供”即供熱與供電,對應的專業是制冷與空調技術專業、鐵道供電技術;“電”是電機、電器與電子,對應開設有電氣自動化技術(鐵道自動化)專業、應用電子技術(鐵道電子技術)專業、鐵道供電技術專業;“量”是測量、檢測,對應開設有動車組檢修技術專業等,實現了學校專業集群與軌道交通裝備制造產業鏈主要崗位群人才需求的對接。
2、深化課程體系改革,對接產業鏈的主要工作過程
學院在校內的專業群建設方面,要深化課程體系改革,對接產業鏈的主要工作過程。在進行課程體系改革過程中,要把握“崗位能力與課程模塊的一致性、課程內容與生產實際的一致性、校內實訓與企業工作的一致性、學校管理與企業管理的一致性”原則,使課程體系對接產業鏈的主要工作過程。可以設計“公共基礎學習領域”——主要包括通識類課程、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側重培養學生科學文化素養和通用職業能力,奠定“寬基礎”;“專業學習領域”——主要包括專業課和各類實習實踐,側重于使學生習得專業技術知識和提升專業技能、崗位技能水平;“拓展學習領域”——主要包括各類選修課、專題講座、假期社會實踐等,側重于拓寬學生的專業知識面,滿足未來職業生涯的可持續發展需求。學院的專業群以全國職業院校裝備制造類示范專業點和省級示范特色專業——鐵道機車車輛制造與維護專業為龍頭,以省特色專業和精品專業——數控技術專業為骨干,以機械設計與制造、電機與電器技術等專業為支撐,對接軌道交通裝備制造與應用領域,在裝備制造全壽命周期的服務理念下,既滿足服務機車車輛整機、機車車輛零部件生產制造,又適應軌道交通裝備客戶服務等配套崗位,專業群內各專業具有“專業基礎相通、職業崗位相關、教學資源共享”等特征,專業群90%以上的畢業生在軌道交通裝備制造與應用崗位就業,其專業群的課程體系構建。
3、注重對位發展,凸顯重點專業群的適應性和科學性
對位發展有兩層涵義:一是專業和行業的對位;二是專業群內部課程的對位。專業設置與行業崗位群對接是衡量專業設置是否科學合理的重要標志,一方面體現在專業設置滿足區域經濟和產業轉型升級的需要,另一方面體現在學生本專業的就業率。高職院校要根據服務面向和工作領域崗位需求,深入分析專業群內的核心專業與相關專業間的共性和差異性,系統設計專業群課程體系,實現不同專業(方向)人才分流培養,凸顯專業群的適應性。
4、構建科研服務平臺,提升專業服務產業的能力
職業學校要結合自身的實際和服務面向的產業領域,在綜合分析學校已有特色、優勢的基礎上,適應區域經濟發展的需要,要做好“專業立體維護”。有長度:對接產業鏈的延伸,將相應專業前伸后展,形成“專業鏈”;有寬度:對接產業分工細化,將相應專業細化派生,形成“專業群”;有高度:對接產業發展不同層次的用工需求,利用現有學歷教育專業資源,舉辦長短期培訓班,形成“專業塊”。學院構建了一種融合雙方優勢資源的獨特的“雙螺旋共生共贏”產教融合機制,構建并實施“校企培養雙交替,崗位、技能雙遞進”的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實施校企雙主體交互式教學組織模式,校企共同開發核心課程、建設教材和專業教學資源庫,高效統籌共享教學實訓資源,實現雙主體育人。
[參考文獻]
[1]張揚,王穎.高職教育與區域戰略新興產業協同發展途徑研究[J].江蘇高教,2016,(1):138-141.
[2]孫峰.專業群與產業集群協同視角下的高職院校專業群設置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4(5):4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