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華 楊娜
[摘要]美術教育是審美教育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幼兒美術教育啟蒙繪畫技能,對幼兒的發展和構成完整、健康的人格有重要作用。但部分家長因為受周圍教育環境的影響,對孩子的美術認識方面形成了一些誤區,這些誤區會扼殺孩子的天性。本文將論述一些常見的家長認識誤區及幼兒美術教育中出現的問題,并提出走出誤區的建議。
[關鍵詞]認識誤區;幼兒美術教育;因材施教
隨著時代的發展,中國教育越來越注重素質,以人為本,注重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受環境的影響,所謂的“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思想,讓許多孩子家長選擇給孩子報美術培訓班來提高孩子的美術素養,各種各樣的美術培訓機構涌入教育市場。然而,目前的幼兒美術教育市場出現了不少問題,家長對美術教育的認知存在誤區,在某種程度上限制了幼兒的美術教育的發展。本文以此角度,對幼兒時期美術教育中出現的問題做探討
一、家長對幼兒美術教育的認識誤區
(一)孩子畫得不像就是沒有繪畫天分
一些家長經常以成人畫像不像的標準評價孩子的畫,認為孩子學習美術的目的就是做小畫家,比賽拿大獎,忽略了孩子本身,導致孩子因為畫而畫,而不是因為喜歡,違背了孩子成長發展的需要,極大地打擊了孩子的積極性。
(二)教師名氣越大越好
家長經常以孩子的畫像不像作為評價教師的標準,忽略孩子自身的特點,不選合適孩子的教師,而選擇“名氣”大的教師。
(三)表揚才能樹立孩子的自信心
孩子不管畫得怎么樣,都只表揚,怕打擊孩子的自信心,而忽略了這樣會導致孩子學不會分辨好壞,盲目自信。
二、幼兒美術教育中出現的問題
(一)模式化的教學方式
一些教育機構采用模式化的教學模式,教師怎么教,孩子就怎么畫,只要復制出教師的范畫就是“好作品”,這樣的畫因為“好看”得到大部分家長的青睞,許多美術培訓機構迎合家長的需要,開始改變教育的重點。這種教育模式對于孩子手的控制能力有一定作用的,但扼殺了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孩子得不到良好的情緒體驗。
(二)片面化的美術觀念
許多家長的美術教育觀比較片面,認為美術教育就是繪畫。但這種想法扼殺了孩子們對世界的想象。我們要鼓勵和欣賞孩子的想象力,而不是讓孩子們以一種幻想的方式思考這個世界。真正的美術教育不僅是教師的責任,更是家長和社會的責任。因為家長片面的美術觀念,抹殺了孩子自我學習的能力,導致孩子平常喜歡畫畫,但把孩子招進了培訓中心學習繪畫后,得不到良好的情緒體驗,孩子越來越不喜歡美術。
(三)師資力量匱乏
現在,許多幼兒美術教師在專業上并沒有經過系統的學習,導致出現模式化的教學方式,且少數的幼兒教師為了完成學校布置的任務,讓那個家長滿意,讓孩子用所謂的套路來完成一幅畫。這種刻板、機械的教學模式難以發揮孩子的創作能力,無法引導孩子的思考,孩子會漸漸地失去對美術的興趣。
三、怎樣正確看待幼兒美術教育
(一)家長認識的轉變
幼兒美術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孩子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色彩感知能力、空間感知能力,對于孩子來說,美術創作的過程是富有創造性的、快樂的,家長應該建立正確美術觀,認識學習美術的真正意義;家長應該對孩子通過他的努力所取得的進步給予肯定。在遇到問題時,幫助孩子識別和解決問題,并清楚地表達他對自己畫得好的能力的信念。表揚孩子要謹慎適度,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要選擇適合孩子特點的教師,教師不僅要會畫,而且要會教,教師了解孩子的特點,才能教好孩子;家長應該在日常生活中多觀察身邊的事物,開闊孩子的眼界,提高欣賞水平,發現自己的不足,從而提高作品質量。
(二)對幼兒美術教育的建議
1.針對模式化的教學方式進行改革,朝多元化模式發展
孩子的世界是豐富多彩的,幼兒美術教育也應采取多角度的教育方式。以幼兒為中心,根據幼兒的實際能力和實際情況,考慮其個體差異,因材施教,肯定并鼓勵孩子對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充滿信心。
2.觀念的轉變
家長和教師要把原有的功利主義思想轉變為幼兒啟蒙教育的基礎。幼兒美術除了繪畫還有其他形式,要激發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培養審美情趣和個性。
3.提高教師的素質以及能力
教師是幼兒美術教育的關鍵。教師缺乏能力,將無法滿足教學的需要,直接影響兒童想象力和創造力的培養。培養具有高度審美觀及具有專業美術知識的授課教師,是幼兒美術教育改革中必不可少的環節。
幼兒美術教育能培養孩子的審美能力、觀察力、想象力和創造力,陶冶情操,樹立崇高理想,形成道德觀念,豐富精神生活。增強美術技能的同時,也要注意孩子個性和智力的發展。幼兒是最有發展潛力的群體,希望家長建立正確美術觀,認識學習美術的真正意義,珍惜幼兒早期藝術培養中表現出的才華,這才是幼兒美術教育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