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凱
[摘要]高職高專院校創新創業工作是職業教育變革的主要內容。但是當前我國高職高專院校創新創業教育仍舊存在一些問題,這樣既影響高職高專院校的整體教學水平,又阻礙高職高專院校的進步。因此,高職高專院校必須要結合實際情況,不斷加強創新創業教育。
[關鍵詞]高職高專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現狀;對策
我國創新創業教育最早出現在20世紀末,第一屆創業計劃競賽是清華大學創辦的,之后國家教育部去就提出加強對教師和學生的創業教育,這樣創業教育就出現了。因為就業形勢日益嚴峻,在鼓勵人們創新創業的基礎上,不斷促進創新創業教育是我國高等職業教育改革的主要趨勢。本文主要介紹了廣西高職高專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的現狀,并且提出加強高職高專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的有效對策。
一、廣西高職高專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的現狀
(一)傳統教學模式和創新創業教育體系不相適應
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陣地是學校,傳授知識的中介是教師,發揮著樞紐的重要作用。但是長期以來課堂教學在教學形式上仍舊是灌輸式、強制式,教師幾乎不會積極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問題,很少引導學生怎樣提出或發現問題。這在傳統的教學模式里難以看出,傳統教學模式的缺點是尤為顯著的。其中,最重要的是認知主體的學生,在教學全過程中都一直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不被重視,甚至直接被壓制。刻板沉悶的課堂教學氣氛,很難對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進行鍛煉。同時,高職高專院校教師必須要認識到創業課程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不只是依賴教師進行講解,學生認真就能讓學生具備較強的創業能力。顯而易見,創新創業課程離不開很多訪談探討以及模擬實驗等多個教學環節。因此,必須要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建立符合創新創業課程要求的有效課堂教學模式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二)課程建設缺乏不同類型教育資源的優化整合
因為高職高專院校在明確學生培養目標時更加要重視專業針對性及實用性,但創新創業教育并不是一門獨立的學科,必須要全面貫穿于學生的學習過程,以此開拓學生在專業方面提高創新創業能力。根據有關調查結構顯示,大多數高職高專院校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都是通過公共基礎課以及講座等方式進行,缺乏一套完整的課程體系以及教學大綱。還有部分學生就是將創新創業教育內容添加到選修課程以及就業指導課中,導致創新創業教育課程所講授內容和學生的專業不存在關聯,學生很難找到適合自身的領域,導致不能明確創業目標。
二、加強高職高專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的有效對策
(一)積極樹立新型的創業教育觀
行動的先導是觀念,創新創業教育的效果直接取決于思想認識只有得到真正改變。只有從思想上將創業教育的認識問題真正解決,才可以做好。其一,必須要確定創業教育的地位。個所高職高專院校和教育主管機構應該確定創新創業教育的學科地位,進一步提倡專業教育和創新教育進行有機結合,將培養學生創業能力當作是高等教育體系中的關鍵部分。其二,在學生中提倡創業光榮觀,大力鼓勵高職高專院校學生創新。大學生具有充足的活力和強大的沖動勁。各所高職高專院校都應該合理利用班級微信群體、校園板報等新型媒體宣傳創業文化,提高大學生的關注引起,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學習習慣,此外,還可以開辦創業講座,建立創業協會以及創業社團等學生組織,將校園文化融入創業中,調動高職高專院校學生的創新主動性,使大學生精神文化生活變得充實。
(二)構建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平臺
在日常工作中靈活運用課堂上所學的知識,才可以充分發揮其重要作用,而創業教育也不例外。根據調查結果顯示,當前我國高職高專院校的創業教育基本上是傳統的教育模式,不可以滿足現階段創業教育的相關要求。因此,高職院校在大力開展創業教育的時候,必須要高度重視校企合作。高職高專院校必須要全面發揮和企業密切聯系的優點,和當地產業園以及技術開發企業共同構建專門為高職高專院校大學生成立的創業實踐平臺。并且根據自身的優點,而且利用不同的創業實踐平臺幫助本校學生開展創業實踐活動。
(三)不斷深化校企合作,建立創新創業寬平臺
高職高專院校的創新創業教育必須要同有關企業、政府有關機構和科研部門進行更急有深度的融合,這樣才可以充分調動各方的主動性,調動各個方面的資源,不斷深化校園、政府和企業之間的合作,在力求爭取政府資金投入以及創業園場地等多方面獲得強大的政策支撐。需要進一步深化校企合作,與部分企業相當成熟的項目或者公司努力共同探索商業模式。由校園、政府或者企業組成的創新創業教育平臺優化整合教育資源,提升三方的主動性,推進創新創業教育的高效開展。
結語
總而言之,自主創業對促進社會經濟發展、加快轉化科技成果等方面有重大作用,我國出臺很多政策作為支持。最近幾年,我國高職高專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獲得一些理想的成績,但是依舊有諸多不足之處。為了更好地改善該情況,高職高專院校需要在大學生培養過程中貫穿創新創業教育,在凸顯專業特色的前提下,將創業教育與社會和企業對培養專業人才的需求相融合,不斷完善課程體系,科學配置每項資源,這樣才可以提升創業教育水平,鍛煉學生的創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