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君
[摘要]應用技術類高校在進行應用型人才培養時,應該堅持以職業需求為導向,注重學生動手能力、實踐能力的培養,根據其職業特點及需求設置教學環節。本文將以《導游業務》為例,通過研究高校現有導游課程的教學模式,探究如何能夠提高導游人才的實踐能力、應用能力,向社會輸送符合需求的應用型人才。
[關鍵詞]應用型人才;導游業務;實訓教學;教學改革
引言
自2014年國家提出引導、推動高等院校加強應用型人才培養。應用型人才是在具備一定的專業知識素養前提下,能夠創造性的參與勞動,并在其工作過程中能夠對社會發展與進步做出相應貢獻的人才。而目前許多高校在進行人才培養的過程中,沒有將“理論”與“實踐”正確結合,出現輕實踐、重理論的教學現狀,導致越來越多的學生面臨“畢業就失業”的問題。本文將以旅游管理專業中導游業務實訓為例,通過研究其教學模式的現狀及存在問題,改進教學方式,提高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
一、注重導游業務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重要性
2014年,國家首次提出鼓勵并引導部分本科高校轉型成為應用技術類高校,以加強國家應用型人才的培養;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再次提出,鼓勵高校培養創新型、復合型、應用型人才,提升人才的社會競爭能力。目前,許多高等院校在培養人才時,忽視社會實際需求,單方面堅持學術知識的培養,忽略了學生專業技能、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
近些年旅游業的高速發展,許多高校開設旅游管理專業,但在課程體系教學過程中,卻沒有根據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調整教學方向,生搬硬套地延續傳統教學手法,導致學生所學專業知識無法滿足崗位需要,使得這一專業的學生出現就業難的現象。高校應該重視導游業務的實操性教學,提高學生的適應能力、實踐能力,為社會輸送高能力復合型人才。
二、《導游業務》課程實訓教學環節現狀及問題
(一)受傳統教學思維影響,重書本輕實踐
受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許多高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忽視了社會需求導向原則,堅持傳統教學方式,重視書本理論知識的傳授,輕視學生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旅游管理專業對于實踐能力的要求極高,導游作為服務類行業,需要具備組織、協調能力,面對突發情況的應急能力,同時還應該儲備相關歷史知識、涉外導游的英語口語能力……而《導游業務》又是一門較為重要且復雜的學科,它既要求學生掌握導游專業的理論知識,又要能夠提高實踐能力,但是很多高校在規劃《導游業務》的教學目標的過程中,僅僅要求學生能夠掌握理論知識即可,導致導游專業學生在業務能力上脫離社會需求,脫離時代步伐。
(二)課程考核方式過于單一
許多高校由于只偏重理論教學,忽視實踐教學,導致其對學生的考核方式也僅僅存在于傳統單一的紙質試卷考核。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極為重視考試成績,因此,對于《導游業務》的專業考試陷入一個惡性循環:教師利用試卷考試一學生重視考試分數一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注重理論知識學習。《導游業務》課程考核的長期單一,導致了學生對于導游專業的認識不足、實踐能力薄弱,進而導致了高校培養人才與社會所需人才之間的銜接斷層,既浪費了國家教育資源,又阻礙了社會對于專業型、復合型應用人才的培養。
(三)缺乏創新型實踐平臺,不能做到與時俱進
部分高校在進行《導游業務》課程教學過程中,缺乏創新型實踐平臺,仍然延續傳統實踐形式,僅僅依靠學校現有實習基地帶領學生進行專業實踐。多數的實踐平臺設施陳舊、觀念落后。在進行導游專業實踐過程中,由于認識不足,僅僅要求學生通過實踐掌握《導游業務》的理論知識,對于如何將理論知識延續到情境之中、如何提高學生的專業應變能力等問題不做考核,導致學校即使增設實踐課程,卻仍然不能滿足社會實際需求。
二、《導游業務》實訓教學改革措施
(一)改變教師陳舊過時的教學觀念
鼓勵并引導教師剔除陳舊落伍、不合時宜的教學觀念,改變教師過去“重理論輕實踐”的教學思路,提高實踐性教學在《導游業務》課堂中所占的比重。要求教師在進行理論教學中穿插實踐教學。例如,在教授“旅游活動中問題和事故的預防和處理”一課中,可以準備相關案例,要求學生在課堂上進行案例模擬,通過教學案例,讓學生在課堂上就能夠接觸在工作中會遇到的一系列問題,鍛煉學生的應急反應,進而不斷提高學生處理突發問題的能力。這種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方式,既能夠提高學生思考問題的積極性,又能夠提高其職業素養,滿足社會對于導游的專業能力的需求。
(二)提高教師教學能力,豐富其實踐經驗
教師在進行應用型人才的培養過程中,也應該注重自身實踐能力的培養,目前許多高校教師群體理論性知識豐富,但實踐能力不足,因此他們在教學過程中會偏重理論知識的傳授而忽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但是,旅游管理專業是一個對實踐要求十分嚴格的專業,《導游業務》課程的教學目標是要求學生既能夠掌握導游課程的理論知識,又能夠提高其實踐能力。
因此,學校應該注重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通過專業培訓、進修學習,甚至到旅行社進行實地走訪調研的形式,來積累實踐經驗,同時在考察的過程中,可以了解最新的行業變化及需求,并根據行業需求及社會需要,不斷改進完善自己的教學方式,更新教學內容,增加課程的實操性,并以自身實際經歷為例,向學生傳授專業知識與感悟,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豐富課程內容,拓展學生學習的廣度與深度
導游是一個涉及領域很廣的職業,既要具備導游所需要的口語表達能力和組織協調能力,同時,導游在進行相關解說時也需要具備一定的歷史知識儲備,可謂是需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例如,在南方地區,受其發音習慣的影響,許多學生的普通話發音不標準,因此很多開設旅游管理專業的高校專門開設普通話課程,幫助學生糾正發音問題,增強其專業素養。
學校在進行《導游業務》的專業課程設定時,應該聯合相關課程,豐富學生的學校內容,既要拓展導游所必備的知識廣度,又要增強導游專業性學習,進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幫助其成為社會所需要的應用型人才。
(四)綜合考核學生的專業能力
《導游業務》作為一門重視實踐能力的學科,要求學校應該改變傳統考核方式,不再一味地以紙質試卷作為學生能力考核的唯一途徑。學校應該適當減少考試在學生綜合評定中所占的比重,將理論考試與實踐能力測評結合,讓學生在掌握基本理論知識的同時,有能夠提高其實踐能力。
學校可以將試卷考試與實踐測評按照一定的比例納入最終考試成績,要求學生在完成試卷考試之外,還應該進行實踐測試,包括導游詞、導游語言等基本業務知識測試、并設置虛擬景點,要求學生進行相關講解,并能夠合理解決突發情況。考核學生的綜合業務能力,能夠將學生學習的注意力從課本轉移到實踐,從而不斷提升其業務能力,成為滿足社會需要的專業人才。
(五)加強校企合作,搭建學生實踐平臺
推動“產教融合、校區合作”已經成為發展我國職業教育、增強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重要途徑。通過校企合作,讓學生在學校學習理論知識,在企業進行實踐鍛煉,這種模式既能夠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又可以滿足企業和社會的發展需求,又能夠提高學校的教育質量。
旅游管理專業作為實踐性很強的專業,應該更加注重校企合作。通過與一批業務能力強、規模大的旅行社建立合作關系,定時定點向企業輸送在校學生,他們通過在企業實習過程中,可以將在學校學習的知識運用到崗位之中,通過跟團的方式參與導游工作,鍛煉業務能力。學生在企業實踐過程中,也能夠感知市場需求的變化,并能夠根據市場需求不斷調整自身學習方向,不斷提升自己的社會競爭力,從而成為企業、社會所需要的應用型、復合型人才。
結語
注重培養實用性人才是新時代、新情況下黨和國家對高校教育提出的新目標、新任務。通過改進《導游業務》實訓教學的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通過更新教師的教學觀念,提高教學質量,培養應用型人才,才能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不斷推進我國旅游事業的發展。
基金項目:楚雄師范學院教學改革立項研究項目“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導游業務》實訓教學改革與探索”(項目編號:1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