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素芬
摘要:隨著服務型政府改革目標的明確和改革進程的不斷推進,服務型政府、單位與機構的構建已經成為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的內容。在服務型發展背景下,黨校也需要逐漸向服務型方向轉型與發展。相應的,黨校行政管理工作模式必須跳脫出原有限制,積極實現改革與創新,進而為服務型黨校的建設發展提供基礎支持。本文將簡單介紹服務型黨校行政管理工作的新要求,分析當前黨校行政管理工作存在的缺陷與不足,并就其管理工作模式的改革與創新展開探討。
關鍵詞:服務型視角 ? 黨校 ? 行政管理 ? 改革創新
黨校作為對中國共產黨員和黨員干部進行培訓、教育的機構,是保障政府良好運行的重要基礎,能夠為政府單位輸送更多高素質的黨員人才。而在服務型政府建設背景下,黨校也應當積極實現向服務型黨校方向的發展與轉變,進而為服務型政府建設提供穩定支持。而在這個過程中,黨校需要積極推動行政管理工作模式的改革與創新,為自身轉型發展打牢堅實基礎。
服務型黨校的建設與發展,需要與之匹配的行政管理工作模式做基礎。首先,行政管理工作的開展需要充分貫徹服務理念,不管是對管理人員還是管理制度來說,服務理念都需要得以充分滲透。只有這樣,管理人員才能充分應用合理的服務型管理制度,有效推動行政管理工作逐漸向服務型方向發展。其次,行政管理機制與方法需要更加科學、合理而具服務性。黨校傳統行政管理工作的機制與方法較為落后,與黨校教學關系之間的聯系不夠密切,從而導致行政管理的服務性特征較為欠缺。對服務型黨校而言,其行政管理機制、方法都需要更具服務性和實踐性,從而有效提高黨校自身服務水平[1]。與此同時,黨校行政管理工作還應當與教學活動掛鉤,從而為服務型黨員人才的培養出一份力。
(一)“官本位”思想意識較重
長期以來,黨校行政管理人員深受官僚政治影響,已經形成了較重的“官本位”思想,并且很難在短時間內得以轉變。這種思想與服務型黨校的建設發展存在根本上的沖突與矛盾,導致部分管理人員無法充分理解服務型工作的內涵,更難在工作中有效踐行服務型理念。而管理人員作為行政管理工作的主體,其思想意識方面的約束和限制,必然會嚴重阻礙黨校行政管理改革創新進程的有效推進。
(二)管理制度的服務理念欠缺
服務型黨校行政管理制度需要同時強調管理與服務,將服務理念滲入到管理之中,同時通過管理來提高服務水平,實現管理水平和服務水平的共同提高。然而黨校現行行政管理制度對服務理念的體現極為不足,難以為行政管理的服務化發現提供規章制度層面的支持。尤其是監管制度的不完善,使得服務型的行政管理工作在開展時缺乏必要的約束、限制與監管。
(三)管理機制與方法落后
一直以來,黨校運行發展的關注點都集中在教學上,對行政管理的重視程度偏低,投入的資源和精力也有所欠缺。這一問題直接體現在行政管理機制與方法上,具體表現為管理機制落后,管理方法單一,與黨校實際情況的融合程度較低。[2]尤其是在行政管理與黨校教學的結合方面,現行行政管理機制與方法更是存在嚴重不足,沒能通過管理來促進服務型黨員培養工作的有效展開。
(四)行政管理職能錯位嚴重
黨校現行行政管理工作模式的權力較為集中,管理決策權力基本上被掌握在少數主要管理人員中,缺乏良好的民主決策環境和機制,導致管理決策的民主性與服務性較為缺失。而在推動行政管理工作模式改革與創新的過程中,管理權力的集中與民主化、服務化的管理工作模式存在一定沖突,進而出現了不少職能沖突并引致管理職能錯位的現象,嚴重阻礙了行政管理改革創新進程的穩定推進。
(一)加強宣傳教育,促進管理人員思想觀念的有效轉變
在服務型視角下,管理人員的良好服務意識是實現行政管理工作改革創新的關鍵。針對部分管理人員“官本位”思想嚴重的情況,黨校需要大力加強內部宣傳教育,通過專門的報告、會議等,培養管理人員良好服務意識,不斷削弱其“官本位”思想觀念。在此基礎之上,黨校還需要引導管理人員形成自主服務理念,要求管理人員在當前服務型行政管理制度、機制、模式、方法等均不完善的情況下,依舊能夠自主、積極地在實際工作中踐行服務理念。
(二)落實管理制度與機制的改革創新,強化管理工作的服務性
在黨校行政管理工作模式創新改革的過程中,完善的管理制度與機制是改革進程穩步推進的重要保障。服務型行政管理模式更加強調服務與管理的有效結合,即在為黨校運行提供良好管理的同時,為黨校工作提供相應服務[3]。故而對行政管理制度與機制的改革創新而言,其關鍵在于深度結合黨校實際情況,充分滿足黨校運行所需服務,尤其要注重黨員及黨員干部在接受培訓和教育過程中的實際需求。因此,從管理制度上將行政管理與教學活動進行深度結合很有必要。一方面,行政管理制度為黨校教學活動提供健全的保障,讓黨員能夠接受到更為科學、合理、合適的培訓與教育;另一方面,教學管理制度為黨校行政管理工作提供基礎支持,確保管理工作的和諧開展。另外還需要注意的是,制度的完善還包括對制度自身有效性的保障,故而黨校還需要積極完善行政管理監督制度,為整個行政管理工作制定全流程的監管規范與標準。
(三)優化管理方法,全面改善實際管理效果
現有管理方法落后、單一,是導致黨校行政管理難以取得良好成效的重要原因。在服務型視角下,必須要靈活應用更加多樣化、服務特性強的管理方法,全買改善實際管理效果。黨校需要深度借鑒國內先進經驗,在行政管理過程中給不斷嘗試與探索各種管理方法,通過長期積累逐漸完善自身行政管理方法體系。在這個過程中,黨校一定要注重行政管理方法和教學、科研之間的聯系,盡可能在保障行政管理質量的同時,應用能為教學質量及科研水平的提升提供穩定支持的管理手段。
(四)構建完善人才管理體系,為行政管理改革創新打牢基礎
管理人員作為行政管理制度的主體,只有確保其綜合素養足夠勝任管理崗位的情況下,才能為行政管理創新打牢基礎。首先,黨校可以構建流動機制來對行政管理人才進行管理,再給予管理人才良好待遇的同時,也制定更為激烈的競爭機制,并以服務能力作為重要的考核指標,從而確保整個管理團隊的綜合素養水平始終保持在標準線上。其次,黨校需要全面落實人才培養工作。一方面,黨校可以通過引進服務型優秀人才的方式,在短時間內提高整體管理團隊的服務水平,為管理工作改革創新提供必要推動力,同時帶動現有管理人員形成優秀服務意識。另一方面,黨校應當制定出合理的管理人才培訓規劃,通過短期與長期相結合的培訓方式,有效提升管理團隊的管理能力與服務水平。
(五)加大監管力度,提高行政管理有效性
服務型行政管理工作的改革創新,需要有效的監督做保障,否則很容易導致整個改革過程流于形式[4]。對此,黨校需要從各個層面加大監督力度。一方面,設置專門的部門對行政工作進行監督與考核,重點監督行政人員和考核行政績效,從而對實際改革情況進行深度掌握。另一方面,將行政管理責任落實到具體崗位及人頭上,尤其需要關注其中服務責任的落實情況,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使行政人員更加認真、負責地開展服務型行政管理工作。
(六)構建信息管理平臺,提升管理工作的透明性與公開性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行政管理信息化發展是必然趨勢,同時信息化發展也為行政管理工作服務水平的提升創造了有利條件。黨校應當在加強信息化建設的同時,構建信息管理平臺。通過該平臺,黨校能夠及時公示相應的行政管理信息,從而強化行政工作的服務性,為黨校教師以及黨員學生提供更好的服務。與此同時,黨員等也能通過該平臺監督黨校行政管理工作開展情況,更能有效反饋自身的意見和建議,為行政服務水平的進一步提升提供寶貴意見。在信息化背景下,黨校行政管理工作的透明性與公開性將得到大幅提升,有利于保障其服務性。
隨著服務型政府建設工作的不斷深入,黨校也需要不斷向服務型方向發展,并在提高自身服務水平的同時,培養更多具有高服務水平的黨員及黨員干部。而要構建服務型黨校,必然需要從行政管理著手,實現管理工作模式的服務性改革與創新。本文從思想意識,管理制度,管理方法,人才管理,監督工作及信息化發展等方面,對行政管理工作的創新策略進行了簡單探討,但愿能促進服務型黨校的建設與發展。
參考文獻:
[1]王淑娟.黨校行政管理體制改革難點與推進建議[J].現代經濟信息,2018,(08):98.
[2]王淑娟,王立.新時期黨校行政管理工作的創新路徑探析[J].經營管理者,2015,(19).
[3]覃玉濱.深化市級黨校主體班教學改革的幾點思考——以中共南寧市委黨校為視角[J].知識文庫,2016,(12):229-230.
[4]張東升.淺析黨校行政管理問題及創新對策[J].黨史博采(理論版),2015,(04).
(作者單位:中共甘孜州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