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賀體 馬洪保
摘要: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新媒體的迅猛發展,這一系列的變化正在對高校研究生的生活和學習方式產生新的沖擊。面對這種改變,高校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面臨著新的挑戰。
關鍵詞:新媒體 ? 研究生 ? 思想政治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興起及迅猛發張,目前已經進入了“互聯網+”的社會,所謂“互聯網+”指的是“互聯網+傳統行業”。而這種“互聯網+”技術的興起,使得新媒體的應用日益廣泛,也產生了新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這種創新性的發展和變化將引發社會層面的一系列改革和發展。作為高學歷的未來社會建設者的高校研究生,面對新媒體時代的一系列新技術新思想的沖擊,他們的思想政治教育逐漸變得更加重要。而現實情況是,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一直是相對薄弱的環節。特別是受新媒體發展的影響,我國在研究生高等教育中,除了從教育方式、方法、內容等方面通過各種形式的新媒體建構了廣闊的教學方法,新媒體使用的全面發展,也給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新機遇和挑戰,使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伴隨研究生教育改革發展進入新時代。
(一)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前提,各種流派的思想正在不斷爭奪話語權
目前國內新媒體發展勢頭迅猛,尤其在高校內,學生溝通交流,了解各類資訊,甚至學習都在使用新媒體工具。在對華北理工大學100名研究生進行調查問卷發現,研究生群體100%使用智能手機,且使用各類手機APP進行交流和資訊了解。研究生群體使用手機的時間也較長,平均使用手機時間為2小時,除正常學習、做實驗、寫論文之外,大部分業余時間都在使用手機。其中以微信的使用比例為最高,知乎、微博等社交資訊APP也占據了大量研究生的時間。
新媒體的迅速發展,網絡自媒體開始引領輿論潮流,這是任何新的思潮都不會忽視重要的傳播陣地。我國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為指導思想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一直引領著社會思潮、凝聚著社會共識。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我國的主流思想與各類非主流思想將會在新媒體的各個方面進行話語權的爭奪。
(二)高校主動利用新媒體工具對傳統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體制進行改革,對研究生的思想政治培養進行積極引導。從近年研究生招生趨勢可以看出來,研究生的數量隨著專業學位研究生的擴招而不斷增多,同時學制類別也變得更加多樣化,在這些因素的影響下,就研究生的招生、就業、培養以及他們的生活、學習方式等方面都出現之前不曾遇到的新問題。面對這些問題,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也逐漸得到各級教育部門的重視,并在實踐中積極進行著相關體制、機制的改革、創新。
傳統的高校思想教育培養模式中,注重對學生的管理,且教育方式比較單一,缺乏對學生思想政治情況的了解渠道,難以把握學生思想動態變化,與研究生及其導師的溝通較少,無法真正了解學生的思想狀態。新媒體的出現則促進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對研究生思想動態了解,增強了兩者的溝通。利用新媒體工具,可以擴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范圍,增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手段,在高校研究生中廣泛宣傳主流思潮,對學生進行積極引導。
(三)研究生教育國際化合作已成為研究生培養的新趨勢,必然要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進行創新。
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交通工具越來越快捷方便,互聯網技術讓全球溝通更加便捷,科研國際化的趨勢勢在必行,研究生教育的培養呈現國際化合作的新趨勢。部分研究生在參與國際化培養項目的過程中,因別國教育模式與我國不同,處于好奇心而產生崇拜心理,這種崇拜心理容易使學生忘記參與國際化交流的目標。考慮到這種情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應有適度的警惕性,對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應該更上一層樓。將研究生教育的國際化和思想政治教育結合起來,在通過國際化交流擴大視野的同時,也讓高校研究生更加全面而深刻的認識世界,培養他們的創新思維,同時牢記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任。二、新媒體時代背景下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模式研究
新媒體時代背景下對于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模式改革,應當重點解決在網絡化生活方式和學習環境下,如何對研究生的思想政治進行教育,并利用網絡新媒體技術解決新問題。在高舉馬克思主義思想理論的偉大旗幟,牢牢把握我國中國特色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礎下,對高下研究生的思想政治進行教育。
(一)使用新媒體技術手段對高校研究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建構思政網絡教學模式。
目前我國高校利用新媒體技術進行網絡教學還處于探索階段,例如中國大學MOOC(慕課)等網絡教學平臺,網絡課堂已是不可逆轉的趨勢。新媒體技術將各類教學資源放到網絡上,學生們不僅能夠學習到本校課程,同時也能夠利用電腦和手機學習到其他教學課程。通過對華北理工大學100名研究生進行調查問卷,77%的學生表示曾使用網絡教學資源進行學習,100%的學生利用網絡資源進行文獻查詢等功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也應順應技術發展的大潮,建立思想政治的教育平臺,使用新媒體技術對高校研究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教學。
(二)明晰導師負責制的輔助職能,筑建協同培養方式。目前,我國的高校研究生培育模式是導師負責制,根據2010年教思政11號文件《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見》,規定導師是研究生教育、培養的第一責任人。但大部分的研究生導師只是對學生的學術、研究、學習進行指導,對其心理疏導和思想政治指導,是很少了解和掌握的。只有少數導師對其研究生的心理、思想政治、生活等進行關注、溝通、交流。
因此,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在導師負責制并結合新媒體背景的前提下,導師組與行政管理人員形成聯合互動機制,處理好研究生主體、導師負責和管理者輔助三者之間的職能關系,增強研究生思想政治的工作效果。建構多方聯合互動的多層次、全方位、立體式的培養模式將是我國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趨勢。
(三)積極探索 在“互聯網+” 背景下,努力開創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思路,注重正確導向的培養模式。在“互聯網+”的時代,使各種信息的傳播方式更加多樣化,網絡生態更加復雜,各種信息內容紛至沓來,信息傳播方式由原來的網絡社會已然成為 “江湖”。面對這樣的形勢,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首先要考慮到研究生所具有的創新性和實踐性的特點,并結合新媒體傳播方式的新情況,對高校研究生的理想信念進行正確的引導,使其能夠過濾性接受各類新媒體網絡信息,并注重培養他們的批判性思維,讓其能夠對新媒體上各類信息的真實性做出判斷。其次,要利用各類豐富的校園文化活動,形成線上、線下全方位的立體聯動思想政治環境。將思想政治教育與新媒體完美結合起來,達到兩者相互促進的效果。
新媒體時代條件下的高校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是在新媒體日新月異發展的前提下去發現和解決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的挑戰和機遇,順勢而為,與時俱進的做好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媒體發展日新月異,因此我們的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要在符合具體實際情況常換常新,使之在新媒體時代背景下煥發新的青春活力。
參考文獻:
[1]陳陽華.新媒體發展對高校思政工作者的挑戰及其應對分析[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8,(04).
[2]劉曉丹.新媒體背景下高校學生黨建工作面臨的挑戰及對策[J].教育探究,2014,(04).
[3]逯竹.“互聯網+”視角下大學生生命教育路徑研究[D].山西財經大學,2017.
[4]武傳鐘.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政教育的應變與創新[J].教育與職業,2016,(10).
(課題名稱:新媒體時代普通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現狀及研究——以華北理工大學為例.課題編號C1705;作者單位:華北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