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婭玲
摘要:職高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培養具有較強技能的應用人才為目標?;诖耍疚膶\析職業高中學生的特點及素描教學的含義,總結出職高美術專業素描基礎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進基礎課程教學的有效措施,旨在促進職高美術專業學生成長成才。
關鍵詞:職高 ? 美術專業 ? 素描基礎課 ? 作用 ? 策略
素描課程教學是一項基礎性課程,是學好美術專業的基礎,怎樣提升高職美術專業學生素描水平是擺在職高教師面前的首要問題。強化高職學生基本功的訓練,有利于為他們系統化學習美術專業奠定扎實基礎,進而提高視覺審美能力和繪畫創作素養,為學生日后學習打下堅實基礎。
職高學生主要是由沒有考上高中的初中生構成的,他們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或許會因為沒有考取高中而產生自卑心理,或許因得不到家長和老師的肯定而心存疑慮,因此他們深感前途渺茫。經過走訪發現,職高學生由于厭學,而上課聊天,甚至逃學、打架斗毆。職高學生自我意識較強,不能科學地看待自身存在的問題,但是不難發現他們身上還有許多優點,他們能在短時間內接受新鮮事物,卻缺少自我管束能力,雖有想法,但是卻很少付諸實際行動,不擅長進行有效的思考。另外,職高學生因為文化課基礎較差,所以出現了厭學情緒,但是趣味性較強的專業課程還是會吸引他們注意力的。
素描教學是講授造型藝術設計的基礎,基礎性素描是美術學習的初始內容,是學好美術專業的“敲門磚”,它也是強化學生繪畫技巧、總結設計規律的重要渠道。不可否認,技術性是素描學習的關鍵,這就要求教師要為學生解釋好造型基礎性理論知識,擴展物體形態的表現形式,結合形體造型的方法,輔導學生畫好身邊的事物和景物,加強學生構建圖畫結構的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和繪畫技巧。美術素描教學應當是思想內涵通過筆端轉述訓練的過程,而素描是頭腦中的想法與觀察外化表現形式[1]。
受老套的教學模式影響,部分職高美術教師還是以理論講解為主,課堂上缺少一定的師生互動和交流,無法開展個性化的、有針對性的教學。另外,教學中學生還缺少必要的動手操練時間,滿堂灌的理論教學模式雖然加強了學生的理解程度,但是卻不利于學生想象力的發揮,阻礙了他們發散性思維的形成,進而導致學生的藝術創作能力較差。
縱觀我國職高美術專業素描基礎課程教學,不難發現還存在著許多不足之處,這就給教學成果的實現帶來了許多障礙,教學方式不當致使學生忽視了美術素描教學的基礎性作用,教師不能根據學生的認知情況開展趣味性教學。學生對高職學校教育存在認識誤區,他們當中有一部分人認為只要專業應用能力好就可以了,從而導致素描教學的造型規范、技能培養和基礎性引導作用都無從實現。事實上,美術專業素描課程開設的目的不應只局限在技能的培養上,還在于促進學生視覺審美和鑒賞能力的提高,這對學生之后的職業發展之路意義深遠。
(一)激發學習興致,開展個性化教學
教師可利用多媒體開展教學,融合視頻、音頻、圖片等資源,以形象化的視覺沖擊,調動學生多重感官,激發他們學習的樂趣,進而加深學生對于理論知識的理解。通過多種教學方式,強化職高學生素描的畫法練習,循序漸進地教導其掌握各種繪畫技巧,讓學生潛移默化地積累大量的美術知識,并應用所學進行藝術創作。教師還可以將國內外名家的優秀作品通過PPT播放出來,讓學生在欣賞之余,產生藝術創作的欲望,隨后教師引出本節課所學的知識內容,培養學生在頭腦中構建屬于自己的知識體系,通過這樣的課堂導入形式,引導學生學會觀察生活中的美,用善于觀察美的眼睛觀察周圍事物的結構。訓練學生進行創造性地設計,而不是簡單的臨摹他人畫作,職高學生所處的年齡段正是思維較活躍的時期,這一階段他們對世界充滿了好奇心,更愿意去了解和學習新的畫法和理念。對于職高生來說,創新能力是藝術創作的靈魂,他們身上包含著待開發的潛能。通過課下溝通和課上交流,教師可以清晰地了解學生的繪畫基礎和興趣所在,根據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開展有針對性的課堂教學,促進“因材施教”模式在高職學校的應用,為學生職業技能的提升做好客觀準備。
以素描的“構圖教學”為例,教師可以打破傳統“透視法”和“常規構圖”模式的藩籬,通過解釋和交流互動,讓學生明白透視的精準性并不是評價美術作品的單一因素,教師可以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將物品進行變形處理,進而培養學生抽象的思維方式。隨后教師布置這樣的課堂實際操作任務,將多媒體呈現的圖片進行重組、變形和夸張處理,創新素描繪畫應用工具的使用,例如可以用宣紙、硬紙板、牛皮紙等進行創作,創新畫法,學生可采用擦、涂、描等手段激活內心的想象力和創造力[2]。
(二)培養學生繪畫表達能力,促進學生形成發散性思維
藝術創作不是簡單的“照搬照抄”,而是思維再創作的過程。為了促進職高美術教學高質量發展,教師就應培養學生將頭腦中的創作想法通過畫筆傳遞出來,融合所學的理論知識,形成自己的藝術創作風格。作為基礎性學科的素描教學,必然不能故步自封、因循守舊,培養學生創造能力的形成是現實所需。對此,教師就應為教學注入靈活性因素,為學生發散性思維的形成留有足夠的空間。結合學生認知能力和興趣,教師為他們布置不同的課下設計作業,保證課堂教學內容的科學性,引導學生通過細微的觀察和立體分析感受到藝術創作的魅力。由于職高學生先前很少接觸到素描學習,因此教師應注重培養他們觀察明暗變化和物體結構分析的能力,運用線條深淺、明暗和急緩來加強學生敏銳的表達能力。通常情況下,教師將一幅圖的創作分解成若干個小模塊,初始階段以靜物繪畫作為學生創作的表現對象,教學中教師通過現場演示,將物體的空間位置關系和主體線條保留下來,彰顯出畫作形體和空間魅力的同時,還能加強物體結構之間的空間關系,進而學生在觀摩和訓練中將畫筆勾勒作為表現的手段,以達到既定的教學目標。
(三)合理設置課堂問題,注重學生創造能力的培養
課堂提問是學生探索美術知識的起點,教師采用“梯度式”的設疑方式,引導學生形成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激發他們探究問題和獨立思考的意識。當然,問題的設問不僅僅是教師一個人提出的,對于那些不懂的問題,學生也可向老師發出提問題,進而提高他們的專注度。教師在理順學生學習狀態和思路后,適時調整素描課堂教學內容,將教材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個體差異情況有機結合,問題設置以引導學生思考為主。教師應培養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能力,從事物的結構切入,再感受物體的明暗變化和線條感。素描創作達不到像照片那樣的光景重現,更不能和它的真實度相媲美,究其原因這主要是因為我們觀察事物是選擇性的截取。具有美術專業學習背景的人看待問題的視角是不同的,通過造型設計和筆調的運轉重現事物形態。故此,教師在進行素描教學時,先引導學生獨立觀察所畫物體,然后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創作,這樣就有利于學生通過繪畫結構,感受作品的空間感和表面明暗變化。除此之外,教師在進行作品考核時,應著重強調形體的空間性、觸覺感和結構的整體性。
(四)擴寬訓練形式,訓練手段多元化
為了提高學生的適應能力,教師合理擴展素描學習和訓練的題材,采用結構素描、調子素描和裝飾結構素描等訓練形式,進而引導學生科學運用形式美的規律,采用夸張的筆觸對繪畫對象進行突破式的創作。單一的調子素描無法激活職高學生內心的創作活力,這就要求課堂教學應采取多元化的訓練手段,裝飾構成素描融合分割、漸變、發射、折射等手法,將立體圖形運用夸張、抽象的手法展示出來,這種教學方式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進而促進學生形成較強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設計素描以理性認知為起點,強調繪畫對象內部結構的內在關聯,通過畫筆重現事物結構規律等特點,該創作手法體現了較強的設計意識和造型規劃能力。職高美術專業素描教學中,教師將設計素描和構成素描作為培養學生應技能的主要方式,更有利于體現繪畫結構的科學性和重要性?,F階段美術教學訓練方式呈現多元化的發展態勢,融合了寫實、寫意、抽象創作等素描表現手法。增強美術專業技能性是他們提高核心競爭力的有效途徑,對此,教師在開展日常素描訓練時,應一改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倡導多元化教學,讓學生觸摸到不同創作內容的題材,培養高職美術專業學生創作的思維邏輯性,以便適應競爭激烈的經濟社會[3]。
言而總之,素描是職高美術專業學生需要學習的重點內容,對此,職高素描科任教師應積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開展個性化的素描課堂教學,利用美術素描學習的特點,培養學生藝術創作的發散性思維和創造能力。通過強化訓練,學生對繪畫對象的觀察、理解和分析能力會不斷提升,促進職高為社會培養出更多的優質實踐型人才。
參考文獻:
[1]張永清.職高美術專業素描教學[J].雜文月刊:教育世界,2016,(05):80-81.
[2]何明奎.高職院校美術教育專業素描教學研究[J].美術教育研究,2018,(05):67.
[3]王方昉.中職美術素描教學打造高效課堂提高教學效率分析[J].美術教育研究,2018,(04):65.
(作者單位:通??h職業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