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下,少兒藝術教育是一個熱門的話題。除了舞蹈、美術、音樂之外,近幾年少兒形體、少兒模特、小主持人等相關課程出現在家長的視野中,更加全面的提升孩子的藝術修養。本文對兒童形體訓練課程進行分析,研究形體訓練對兒童成長發育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開展課程訓練,使兒童在高科技發展迅速的社會中,骨骼肌肉可以得到更好的發育,提高身體素質,培養美的意識。
關鍵詞:形體訓練;體態;教學策略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對審美有了新的認識和追求。升學面試、應聘、時尚教育、網絡直播逐漸成為人們關注的熱點。提升外在形象氣質這個話題,所關注的人群逐漸從職業類、藝術類院校的老師、學生,擴展到少兒年齡段,形體塑造訓練面向的群眾更加廣泛。在兒童成長發育的黃金時期積極重視孩子的體態問題并加以矯正、增強體質、開發藝術潛能,使自身成長為具有優美形態、展現自我、藝術氣質和文明禮儀的翩翩少年。
1 形體訓練的概念和內容
形體即人體的外在形態,是由體型、體態、姿勢三個部分組成。從一定意義上來說,先天條件對形體起到決定性作用,通過后天科學的形體塑造訓練可以加以改變,使人的外在形態更加理想化。形體訓練的存在是人們追求形體美的結果,是對藝術的追求。兒童的形體美,注重的點在于健康的骨骼,豐富的肢體語言,強化穩定性、協調性和靈活性,塑造優美形態,提升藝術修養,這些都可以通過科學系統化的形體訓練得到改善和提升。
1.1 形體訓練的概念
形體訓練是改善外在形象條件,優化形體美感,增強身體素質,提升藝術感知的訓練,主要注重兩個方面的塑造:一是靜態時,身體的形態以及整體的輪廓體現出的形體美;二是動態時,人自身在活動中表現出的體態美。
當形體訓練面向的群眾是16歲以下的兒童時,訓練的內容和目的更具針對性。首先要了解不同年齡層次兒童的身心狀態,根據該年齡段的特征科學地設置階梯式的形體訓練課程體系。其次掌握不同年齡段兒童形體訓練的需求,比如說,3~6歲的兒童注重矯正日常生活中不良身姿,培養對美的領悟能力;7~9歲的兒童注重激發個人表現意識和展現自我的自信;10~12歲的兒童注重增強體質,提高協調性和靈活性,加強良好體態的意識;13~16歲的兒童注重外在形象姿態練習的基礎上加強藝術氣質、優雅談吐形象的培養,增強身體素質,塑造形體美。綜上所述,兒童形體訓練是一項有針對性的練習,是改變體態原有的狀態,增強可塑性為目的形體素質訓練。
1.2 形體訓練的基本內容
形體訓練的內容、方式多樣化,是一項結合舞蹈、芭蕾、體育、音樂等知識點,進行科學系統的訓練。其內容包括形體基本姿態訓練、形體基本素質訓練和形體綜合訓練。
形體基本姿態訓練,是指對人體站姿、坐姿、走姿等進行規范訓練。基本姿態與形體美密切相關,如若兒童在日常生活中出現探頸、兩肩不齊、站不直、走路內八字腳等不良體態時,給他人的印象則會大打折扣,影響到學生的自信心以及升學等問題,嚴重者則會影響身體健康。相反,有一個良好的體態,可以給人挺拔感,從而變得更加自信。形體基本姿態訓練的目的,在于改變人體原有的不良形體姿態,逐漸形成正確的站姿、坐姿、走姿,從而更有效地進行其他內容的形體訓練。
形體基本素質訓練,從內容性質上可分為局部力量訓練、形態控制訓練、協調能力訓練、身體耐力訓練和身體靈活性訓練。這是一項循序漸進的過程,首先對身體各部位進行局部力量和柔韌性訓練,從而有效提高對人體的控制力和支撐能力。其次加大動作完成的量,提高身體耐力。最后加大動作難度,進一步提升協調性和靈活性。形體基本素質訓練,是在正確的基本姿態基礎上,加強局部訓練,加大對身體形態的控制力,從而有效強化身體的協調性和靈活性。
形體綜合訓練,主要包括韻律節奏、樂感、表現力、形態表達等方面。配合音樂,結合組合動作,將體態、協調性、靈活性、控制能力等融為一體的訓練。目的在于促進人體全方面均衡發展,提高自我表現力、增強體能、提升形體美感、開發藝術潛能,這也正是形體訓練最終需達到的目的。
2 如今我國兒童體態問題分析
近幾年,兒童體態問題得到了更多家長的關注,從外在形象到健康,從興趣愛好到藝術培養,與其等到升學、求職的時候去關注,不如從小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打造優美、挺拔的儀態。諸多不良體態問題,如果不在兒童成長發育的黃金時期加以糾正,長期下去會影響兒童的健康、學習和生活。像駝背、圓肩、探頸、脊柱彎曲、走路八字腳、過度肥胖等,都會打擊兒童的自信心,使性格內向、壓抑自己,不愿交朋友,嚴重者出現心理障礙以及危害身體健康。
據分析,造成兒童體態問題的主要原因可總結為以下幾點:第一,隨著時代的發展,高科技的普遍,越來越多的電子產品出現在兒童的生活當中,現代生活方式對兒童體態造成了嚴重的影響。兒童過早的接觸電子產品,長期保持一個姿態,從而影響骨骼發育。除此之外當兒童沉迷于做一項事物時,稍不留神,會出現錯誤的站姿、坐姿,使脊柱受到傷害。第二,不正確的習慣導致兒童體態出現問題。例如,背包習慣,有些兒童喜歡單肩背包,這樣則會導致兩肩受力不均勻,出現兩肩不齊的情況。第三,學習壓力大,沒有足夠的時間、精力去練習,缺乏鍛煉,體質逐漸變弱。當兒童成長發育過程中遇到以上體態問題時,可以通過形體訓練來有效改善各種體態問題,增強身體素質,糾正不良習慣,培養良好氣質。
3 形體訓練對兒童成長發育的重要性
3.1 有助于矯正不良體態
針對兒童在成長發育過程中出現的體態問題,科學地系統地進行形體基本姿態訓練,改善原有的身體狀態。例如含胸駝背、探頸的問題,其實是錯誤的站姿習慣導致的。正確的站姿應保持“五點一線”,五點分別指的是身體的后腦勺、后背、臀部、小腿后側、腳后跟。在站立的時候,這五個點需在同一條垂直線上,稱之為“五點一線”。
通過形體基本訓練,對站姿、坐姿、走姿進行規范練習,有效地糾正日常生活中出現的不良體態,使身體骨骼肌肉得到良好的發育。
3.2 有效提升自信心
不良的外在身體形態除了對身體會造成傷害之外,也會影響到兒童的心理。講臺上駝背的身影、被書包壓著直不起的后背、低頭刷著手機的頸椎,給人一種沒有精神的印象,被他人嘲笑。久而久之,開始害怕與他人接觸,不敢站在講臺上演講,哪怕只是課堂上回答問題,目光都不敢與他人對視。在兒童成長發育階段如果沒有得到及時解決,此時兒童的心理開始出現自卑、自閉、社交能力下降等現象。
通過形體訓練,首先可以讓兒童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從而使兒童體態發生改變,挺拔感加強。其次形體訓練可以塑造兒童外在肌肉線條,優化形體美感,培養兒童的優雅氣質。最后形體訓練中涉及社交場合情景模擬內容,為兒童提供更多展現自我的機會,從而提高兒童表現力。
綜上所述,形體訓練可以有效提升兒童外在形象氣質,提高兒童自我表現能力,增強自信心。
3.3 提高身體素質,增強體質
形體訓練分局部肌肉力量訓練、耐力訓練、身體控制能力訓練、協調性訓練和柔韌性訓練。對兒童進行系統的形體基本素質訓練可以拉伸身體的各個關節和肌肉線條,從而改善兒童身體素質。除此之外,從運動學的角度出發,形體訓練對肌肉力量、耐力進行訓練,可以有效提高兒童體能。通過肌肉的放松與收縮,當達到一定的運動量之后,讓身體耐受性大大提高,從而增強兒童體質。
3.4 有利于藝術修養的提升
形體美在美育教育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在兒童的認知里對“美”沒有一個明確的概念,都是通過他人語言、表情、肢體動作中獲得“美”的信息。形體訓練既然是對形體美塑造的訓練,強調的就是培養正確的審美意識,樹立正確的審美觀,使兒童清晰地明白什么樣的動作是美的,怎樣的穿著是漂亮的。其次,形體訓練可以培養兒童重視形體美的良好習慣,在訓練中教會他們怎樣做是美的,從而提升兒童對美的表現能力和塑造能力。
4 兒童形體訓練教學策略
面向兒童的形體訓練內容要具有針對性,內容與高校形體訓練有所不同。下面對形體訓練中基本姿態訓練和力量與穩定性練習的教學策略進行簡單的分析:
4.1 基本姿態訓練
基本姿態訓練主要是針對糾正兒童日常生活中不良習慣,對錯誤的體態進行調整訓練,形成良好的站姿、坐姿、走姿。
站姿訓練目的在于兒童站立時具有挺拔感,身體線條勻稱,合理掌握胸腔呼吸。在我們周圍,當要求小朋友站直的時候,身體繃直、提氣、憋氣、用力過猛顯得不自然的體態隨處可見,所以針對這樣類似的問題,需要規范兒童的站立姿態。要求在站立時應做到以下幾點:身體的后腦勺、后背、臀部、小腿后側、腳后跟靠墻,做到“五點一線”。下顎與地面平行,兩眼平視前方,肩膀兩端分別往兩側舒展,手臂自然下垂。臀部兩側由外向里收緊,避免出現盆骨前傾或后傾的情況,與此同時立后腰。兩條腿的大腿內側發力并攏,兩腿伸直,這時不要求小朋友雙腿的膝蓋往里夾緊,因為會出現為了兩膝蓋并攏,腿部彎曲的現象。
針對不同年齡段和不同基礎的兒童,在訓練站姿的時候,訓練方法也會有所不同。初學者和年齡稍小的兒童可以利用墻壁進行輔助訓練。中期,對身體有一定控制能力的時候可選擇離墻站立,并將自己想象成一棵參天大樹,加強挺拔感。后期,在訓練中可以加大動作難度,比如說在站立的同時立腳尖,加強穩定性訓練。
坐姿訓練是坐立過程中禮儀素質和就座后身體姿態的訓練,主要針對10歲以上的兒童。坐姿訓練分為入座、就座、離座三個方面訓練,是動態加靜態的訓練。入座時,身體緩慢靠近座椅并從座椅的左側入座。就座后,上半身同站姿的要求一樣,雙腿膝蓋并攏,男生可稍微分開,兩腳平放在地面上。離座時,右腳向后移動半步,起身站穩后從座椅的左側離開。在訓練過程要注重動作的連貫性和完整性,身體在挺拔的同時保持自然。
走姿訓練是在站姿訓練的基礎上加入擺臂和步伐訓練,屬于動態訓練。訓練擺臂時,上半身同站姿要求一樣,肩膀猶如一根杠桿,肩膀兩端則為軸,手臂前后自然擺臂。擺臂幅度不可過大,手掌自然握拳。走路時,大腿帶動小腿往前邁步,腿不可過分抬高。落腳時,腳后跟先落地,腳尖朝正前方向,兩只腳內側需在一條直線上。在教學過程中應遵循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原則,第一步可采用雙手叉腰對點直行的訓練方法,主要訓練行走時的體態和兩腳內側落點在一條線上。第二步進行單一動作訓練,分別對擺臂和腿部進行訓練,其好處在于訓練更具針對性。第三步是分解動作訓練,結合前兩個步驟,將走姿分成點地、提腿、踢腿、落腳四個動作。第四步,綜合訓練,當掌握行走姿態要領后,跟著音樂正常節奏行走。
4.2 力量與穩定性練習
形體訓練中力量與穩定性練習的目的在于加強局部肌肉力量,塑造完美肌肉線條,同時提升身體的自我控制能力。通過單一的身體各部位的拉伸和收縮,讓形體梳理變得更加容易,在靜態中加大對體態控制。這項訓練采用的方法,先進行單一動作訓練,后延伸至復合動作訓練,同樣也是遵循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原則。比如說對于初學者和年齡稍小的兒童在一開始的練習中多采用單一動作訓練,主要強調手臂和腿部的力量與穩定性練習。到訓練后期,加大動作難度,可以將手臂、臀部、腿部同時進行訓練。
4.3 與高校成人形體訓練的區別
針對兒童的形體訓練與高校成人形體訓練的區別主要在于以下三點。第一,形體訓練內容的不同。兒童和成人之間認知水平不同、基礎知識不同,所導致的形體訓練內容也有所不同。兒童形體訓練的內容相對比較簡單、單一,具有趣味性,是一項有針對性的訓練。第二,教學方法不同。兒童形體訓練過程中應采用兒童的思維講授內容,多運用他們聽得懂的詞語,教學語言要生動形象。第三,教師形態不同。因為面向的授課對象是兒童,所以要求教師的形態應具有親和力。
5 結語
在兒童成長發育階段,科學系統地形體訓練是十分重要的。通過形體訓練中的基本姿態訓練、基本素質訓練和形體綜合訓練,可以有效改善兒童外在身體形態,提升內在氣質。社會以及家長應重視孩子體態、形象問題,加強形體訓練。
參考文獻:
[1] 李鑫.高校形體訓練課中進行形體禮儀訓練的思考[J].藝術科技,2018(11):263.
[2] 高青.形體訓練教學的內涵、價值與訓練策略研究[J].黃河之聲,2018(20):123-125.
[3] 梁浩宴.淺談如何加強青少年的形體訓練[J].亞太教育,2015(34):253.
[4] 楊瀏,張艷紅.我國青少年學生的形體現狀及其塑造途徑[J].教學與管理,2012(6):156-157.
作者簡介:鄭天琪(1991—),女,江蘇徐州人,藝術碩士,助教,蘇州大學文正學院藝術系專業教師,研究方向:藝術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