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展示設計是商業性的展示進行綜合性設計的專業課程,“臨境化”體驗式教學在展示設計課程中的教學重點放在社會實踐的設計實戰中,學生走出校門,走進展廳、展場和當地博物館,了解當地文化與地域特色,通過實踐案例的調研,對展示設計的功能性、展示形式等方面的認知,拓寬自身的視野,加強理論知識的學習,激發學生的創造力。運用設計概念與設計思路,引導學生在對自身設計的不斷改良、調整、試驗中全面理解展示設計的過程與方法,培養學生對展示設計的鑒賞能力。
關鍵詞:展示設計;體驗式教學;教學改革
1 展示設計課程教學的現狀及原因
高校展示設計類課程體系較為復雜,包含理論知識的學習、實踐技能的掌握、藝術和美學思維的鍛煉以及設計能力的培養。要求學生通過系統、高效的學習將展示設計專業知識進行吸收、歸納與整合,并運用于展示設計實踐領域。但目前展示設計類課程教學主要采用教師理論講授、PPT案例調研和學生練習的方式,致使理論與實踐脫節。
1.1 展示設計課程的教學內容單一
目前,展示設計課程專業性強,定義和概念較多,課堂枯燥乏味,且設計部分都是既定或成熟的案例,學生無法真正自主實踐。教學模式依然采用“授-受”模式,脫離了能力培養的創新軌道。教師在課堂上運用虛擬案例,按照教學規定,學生按部就班地進行學習、訓練,既降低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又封閉了思維。
1.2 展示設計課程教學缺乏實踐性
教師在教學中雖然認識到了實踐的重要性,但是由于環境、課程安排的限制,也只能通過視頻、虛擬案例或者引導學生課下實習的形式,導致學生忽視了專業實踐。由于缺乏動手實踐的能力,學生作品有很大的局限性,無具體的設計經驗和優秀的設計理念,創新性差。總體而言,學生學習的興趣不高。
1.3 展示設計課程的考核問題
專業課程考核是高校教學中的主要組成部分,也是檢驗教學質量、衡量學生知識能力的手段。而展示設計課程的過程考核主要包括考勤、練習以及最終的設計作業三部分。其功能只是對學生個體學習成效和專業知識獲得情況的評價,而無法考查學生的實踐能力與綜合素質,更無法對學生知識應用情況和創新意識進行考查,導致課程考核內容不當、標準模糊、方式不妥及結論不準等問題,甚至會造成課程考核工作效率低,無法發揮對教學的正確引導作用。
2 “臨境化”體驗式教學在展示設計課程中的應用
展示設計的教學形式缺乏自身的文化與內涵創作。展示設計在追求新技術、新材料的基礎上,不僅注重展示設計的多元化展示形式,同時還要注重人文關懷的設計理念,加強自身的地域文化特色。在展示設計課程中,教學方法還停留在運用虛擬案例、假想設計和“圖紙化”的教學狀態,忽視實際展示產業的結合,導致與實踐相脫離。通過“臨境化”體驗式教學在展示設計課程中的教學研究和改革,對當前的展示設計課程進行改良,制作出既契合實際又滿足當前現代教學的新理念與新方法。
2.1 體驗式教學理論依據
展示設計課程是集環境設計、計算機軟件、展示陳列、建筑設計等相關理論知識綜合性的設計學科,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綜合能力。體驗式教學將單調枯燥的課堂教學轉變為豐富有趣的現場情境教學,結合當地地域文化特色和民族內涵的教學形式。
2.2 “臨境化”體驗教學的特征
在“臨境化”體驗式教學中,學生作為主體,教師作為引導的作用,學生通過直觀的觀察、學習對知識的理解更透徹。體驗式教學強調學生與教師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合作,強調信任與尊重;注重師生之間的交流、理解,通過教學中的對話、交往達成綜合的感知體會,更注重情感體驗。
體驗式教學的優勢在于學生可以全方位地感受,沉浸在教學課堂中,通過對真實事物的感知,形成理性的認知,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產生豐富的情感式體驗。將設計思維、邏輯推演、創造性思維的訓練模式引入課堂中,引導學生對事物具有獨立思考的能力。而體驗式教學的不足之處在于受到教學外部環境的影響,需要特定的活動空間,對課堂紀律的把控難度較大。
2.3 展示設計課程中的體驗式教學方法
體驗式教學是在一定的空間中逐漸展開的,對于學生的自身知識結構、專業能力的培養具有良好的作用。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分析與鑒別的能力以及主動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展示設計課程可以結合當地民間傳統藝術與地域文化,將其與現代展示設計理念有機結合,展示理論與實踐操作案例相結合,課堂教學與課程實踐相結合。通過對地域文化、民族風格進行系統的分析與研究,培養學生的實踐訓練能力,增強學生的文化素養。加強學生對傳統文化的進一步認識、開發和利用,將展示空間、色彩、策劃等教學滲透到地域文化的藝術中,賦予現代藝術新的生機和活力。
3 結合地域特色“臨境化”體驗式教學的策略
傳統的教學形式,僵硬的教學理念阻礙學生對創新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束縛學生的創新能力。由于當代展示設計的設計形式越來越多元化,視覺效果越來越多樣化,因此展示設計課程在滿足視覺效果的基礎上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和展示產品的特點培養學生的設計能力。展示設計課程應該帶領學生走出校門,學生走出校門,走進展廳、展場和當地博物館,了解當地文化與地域特色,通過實踐案例的調研,對展示設計的功能性、展示形式等方面有深刻的認知。
在展示課程的教學改革方面,課程以實際的展示設計項目為依據,結合地域文化特色的產品為設計作業,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造意識,構建出具體的地域特色教育情境對課程來說是非常重要的環節。
(1)以模擬實踐展現情境。在展示設計課程中,學生通過對品牌的實際調研,進行頭腦風暴的構思,在做設計的過程中進行創意設計。
(2)利用成功的優秀案例作品,分析其中蘊藏的設計理念和經驗,學生通過理解案例的內容,在感情上更容易接受先進的設計文化的熏陶。
(3)到設計現場進行情景體驗。通過對展示設計的空間、色彩、照明、材質、文化底蘊、受眾心理等知識體系進行收集整理。
(4)教師通過體驗式教學設計教學內容和教學任務,采用數字虛擬技術、多媒體動畫技術等多種教學模式,把教學內容直觀、形象地表現出來。
(5)引導學生對當地民族特色和地域文化進行分析,讓學生有自我認知,能夠學以致用。
4 “臨境化”體驗式教學在展示設計課程中的評價體系
課程的評價通常以單一的評價方式為主,為了對學生以及設計作品進行全面的評價,因此展示設計課程中的評價體系需要運用多重評價體系進行評判。
(1)展示設計的教學過程要注意學生的臨場應激能力的表現,將課堂轉變為真實的情景,關注學生在課堂上的隨機表現,提升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采用多元化、個性化的評價方式,根據課程作業、課程記錄、課堂中的觀察評價以及實踐操作動手能力等多種形式,各占一定的比例分數。
(3)學生的自我評價以及學生之間的互評方式。在課程中討論和剖析學生自我實踐的能力,在特定情境中進行相對公平、準確的集體評價,使學生在班級中得到專業水平的提升。
5 結語
“臨境化”體驗式教學對展示設計的實際案例進行全面剖析,從設計的選題、調研到設計的務實、現場的施工等過程進行分析,使學生在各個環節對展示設計的流程與方法有完整的認知。在選定體驗式教學實踐中,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體驗當地文化,制定相關的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 李文影.淺談體驗式教學[J].現代教育科學(小學教師),2013.
[2] 羅小濤.地方高校藝術設計專業地域文化的實踐教學探索——以華中科技大學文華學院藝術設計專業為例[J].科教導刊,2014.
[3] 張春新,鄧航.高校產、學、研一體化研究[J].當代美術家,2014.
[4] 周德富,李金祥.虛擬現實技術在高職實踐訓練中的應用[J].繼續教育研究,2012.
作者簡介:楊揚(1989—),女,河南洛陽人,碩士,畢業于江南大學設計學院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助教,鄭州西亞斯學院藝術設計學院環境設計專業教師,主要研究方向:環境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