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圣
摘 要:為引導和教育高校美術教育專業學生正確理解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在美術教育中的重要性和實效性,本文通過對思想政治教育和美術教育科學內涵的闡述,對思想政治教育及美術教育的共性和思想政治教育被弱化的分析,研究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美術教育中的積極作用,以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目的和教學效果。
關鍵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用
1 思想政治教育和美術教育的科學內涵
1.1 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學內涵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一定的階級利用一定的思想觀點、政治觀點和道德規范對某個社會群體實施有組織、有計劃、有目的的影響,使之形成符合思想道德標準的實踐活動。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高等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對高校學生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奠定科學的思想基礎;進行理想信念、道德規范、紀律法制、國防安全教育,引導學生樹立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1.2 美術教育的科學內涵
美術教育的實質是審美教育,它是借助于自然美、社會美、藝術美來培養和教育人們樹立正確的審美觀點、高尚情操和理想信念,從而提升人們感受美、鑒賞美、創造美的實踐活動。高校美術教育的根本宗旨是培養學生的人格和心靈,鼓勵學生熱愛美、研究美、欣賞美、評價美、追求美,培養學生自愛與他愛,以愛學校、愛社會、愛祖國、愛人民、愛和平的情感態度去體驗和感受美帶來的愉悅和共鳴,建立起一種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和諧關系,樹立起美的理想、美的品格、美的情操,形成美的人格和美的心靈。
2 思想政治教育和美術教育的共同特性
2.1 科學性,兩者均采用科學方法來實施教育活動
思想政治教育通過疏導教育法引導學生廣開言路、集思廣益,充分地發表個人觀點和經驗做法;通過比較教育法將兩種不同事物和現象的性質、特點進行比較、鑒別,使學生得出正確答案和結論;通過典型教育法對學生進行人或事物典型案例的教育,以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通過激勵教育法來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新積極性。
美術教育則是通過語言傳遞法、直接感知法、實踐訓練法來講授、描述和說明美術技能和美術知識,通過演示、參觀、比較等活動方式來豐富學生知識內涵、擴大學生文化視野,提高學生審美能力;通過組織學生開展繪制實踐活動,形成鞏固、完善美術技能知識的良好氛圍。
2.2 統一性,兩者均統一于實施素質教育的偉大實踐中
思想政治素質教育是通過對學生進行理論觀點、思想認識和政治立場、政治方向的教育,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引導和教育學生堅定共產主義理想信念,擁護中國共產黨,熱愛社會主義,立志于社會主義建設偉大事業。
美術素質教育是通過對學生進行專業技能、審美理論、創作能力的訓練和教育,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激發學生創新意識,提升學生審美水平和綜合素質,以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發展需要。
2.3 目的性,兩者均以培養高素質人才為目標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提高學生觀察世界、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激勵學生堅定理想信念,努力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共產主義而奮斗。
美術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和提高學生感受美、鑒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幫助學生端正審美態度、樹立審美理念和豐富審美情趣。通過陶冶學生情操,凈化學生心靈,培養學生具有開拓精神和競爭意識,具有精誠業務和協作觀念,具有創新思維和發展能力,成為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
3 思想政治教育在美術教育中被弱化
3.1 思想認識存在偏差
美術教育專業部分學生認為,思想政治教育不是主科、是副科,不需要花太多的時間去學,且理論知識容易掌握,突擊看書、背書,就能順利考試過關、輕輕松松畢業;而美術教育則不同、它是主科,得花大量的時間去攻克,進行技能訓練和實踐操作,不把主科學好,練就真本領,畢業受阻、就業碰鼻。因此,學生把更多的精力用在了學習和掌握美術專業技能上,用應付的態度、突擊的方法來對待思想政治教育學科,造成了重專業輕理論的現象。
3.2 學生學習興趣淡薄
美術教育專業學生功利性較強,覺得美術教育適用、實惠,掌握了一定的美術技能和知識,就能走上社會、走進學校從事兼職任教,獲得相應的報酬,解決現實的問題,而思想政治教育理論性較強、適用性不高,解決不了生活上的實際問題,因此,導致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興趣不大的現象。
3.3 教師理論素質不高
有的教師掌握思想政治理論知識有限,對思想政治理論知識的深度和廣度研究不夠,因此,傳授給學生的知識膚淺平淡、枯燥單調,導致了教師在教學上態度被動、方法陳舊、模式單板,達不到實際的教學效果。
3.4 師資力量配備不足
有的高校把美術教育當著主攻方向,美術專業師資配備充足、力量充沛,而思想政治課師資配備隨意性大,力量薄弱,在教師緊張的情況下采取上大課辦法應急,多個班級學生集中聽課,一個教師就能解決多個班學生的上課問題,因此,思想政治課教師的配備沒有得到高度重視。
4 思想政治教育在美術教育中的積極作用
4.1 促進美術教育理論與實際的有機結合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種完善人格的綜合教育實踐,它包括哲學思想、法學思想、道德品質、心理素質等內容。然而,美術專業大學生因為具有較強的自信心和強烈的自我意識以及濃厚的專業情感,把美術教育的目的僅僅看著是專業技能和專業素質的提升,忽略了對周邊人與事、環境與社會、理論與實際的關注度,因此,在學生中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強化國家時事、政治觀點、道德規范等的熏陶,使學生在生動的美術教學實踐中樹立新觀念、新思想、新精神,更好地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發展需要。
4.2 促進美術育教大眾化與個性化的有機結合
高校教育對象重點在學生。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就是在高等學校這個教育環境里,尊重學生個體的差異和不同,在維護學生人格尊嚴,欣賞學生聰明才智的基礎上,為各具特點的學生創造和提供學習和發展空間,這就是教育的大眾化,每個學生在高校里都能得到良好的教育和培養。美術教育較為注重學生個體發展,學生的興趣愛好、能力水平、心理結構等差異,是美術教育個性化具體體現。為使學生更好地發揮個人特點和潛能,避免思想保守和僵化,維持學生個性發展,美術教育通過創建良好校園文化環境,直接或間接的實施思想政治教育來實現對學生情操的潛在熏陶。
4.3 促進美術教育中民族性與世界性的有機結合
美術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具有一定文化素養和審美能力的專業化人才。因此,美術教育應緊跟時代步伐,乘勢而上,順勢而為,在教學內容上做到藝術與思想的統一。思想政治教育中有民族歷史文化內容,應貫穿于美術教育學習過程中,使學生在美術教育中既得到民族藝術的熏陶,又得到思想政治的洗禮,從而提高審美情趣,增強愛國意識。此外,隨著全球化步伐的加快,文化教育也呈現多元化特征,美術教育也沿著開放多元的國際性方向發展,不斷接受和吸收借鑒外來文化,此時,思想政治教育就成為一種既能保持和傳承民族藝術文化,又能吸收多元文化精華的重要手段,使美術教育既體現民族性,又在國際化的大環境中發揮更大作用。
參考文獻:
[1] 王劍紅.談美術教育發揮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有效途徑[J].教育探索,2011(4):132-133.
[2] 郭文.探析大學美術教育現狀與教改思路[J].網絡導報:在線教育,2012(37):134-135.
[3] 金銀實.思想政治教育在美術教育中的作用分析[J].北極光,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