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宇洋 劉新有
摘 要:本文以了解及改善現階段我國公共環境下的無障礙現狀為目的,通過調研某公園里的盲道、緣石坡道、無障礙洗手間,結合國家無障礙設施建筑規范進行對比研究。結果表明我國的公共無障礙設施有待完善,很多設施的維護和管理也有待加強,無法發揮真正的作用。最后提出該公園無障礙設施建設的優化策略,希望對我國未來的社會公共環境建設略盡綿薄之力。
關鍵詞:無障礙設計;公共無障礙環境;環境現狀;優化策略
0 前言
改革開放的40多年,雖然我國城市規劃和建設獲得突飛猛進的發展,但是城市規劃中無障礙設施建設相對薄弱。2003年,中共十六屆三中全會上黨中央明確提出堅持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構建人人平等的和諧文明社會,這對我國無障礙設施建設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調查數據顯示,我國殘疾人口總數為8296萬人,數量龐大,同時我國人口老齡化趨勢愈發明顯,60周歲以上的老人已經占總人口的17%以上。2017年10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實施健康中國戰略,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構建養老、孝老、敬老政策體系和社會環境,推進醫養結合,加快老齡事業和產業發展。近些年,針對老年人的產品和空間頗多,如針對老年人的坐具[1]、臥室家具[2]、坐具舒適性[3]、廚房空間[4]和養老機構家具[5,6]的研究,但是對公園無障礙設施的研究較少。
本文就是以公園為切入點,分析無障礙環境的現狀。在調查過程中著重關注了殘疾人、老人、兒童、傷病人這些弱勢群體的需求,以公平性原則、簡潔直觀原則、錯誤寬容性原則、使用便利性原則、合理性原則這五大原則為基準衡量了無障礙環境是否健全。
1 以公園為例的公共無障礙環境調查分析
1.1 盲道
盲道是為視覺障礙者引路的由觸感材料鋪貼而成的道路,盲道的出現為盲人提供了便利,讓他們可放心地出行。盲道磚常用規格有300X300X25/20mm,25mm和20mm的厚度帶上凸起部分,還有250X250mm和300X250mm兩種規格。近年來,部分盲道磚廠家又研制出400X400的規格。根據規范,盲道設置應以方便視覺障礙者安全到達目的地為原則,前行的盲道是直線條狀的,有拐彎或者到起點終點的有圓點狀的提示盲道。盲道應該避開井蓋、電線桿、拉線、樹木等障礙物。
調研的公園入口的盲道的尺寸符合以上的標準,但在盲道的行進路上出現了下水道井蓋,雖說設置了拐彎提示磚,但卻給盲人帶來了很大的麻煩,存在一定的危險性,不符合使用便利性原則。另外,一般盲道旁邊是要留有0.5m的距離的,但是此盲道周邊卻是自行車停放處,對視障礙人士埋下了安全隱患。雖然入口處設有盲道,但是此公園內部卻沒有設置盲道,剝奪了視障礙人士進入公園的權利。
1.2 緣石坡道
城市公園承載了人們休憩、生態等多項功能,是城市的節點與市民聚集的場所。緣石坡道在營造這種無障礙環境時發揮巨大的作用,不僅可以避免輪椅因臺階而無法推行,防止視力較差人士跌倒損傷,而且也方便了手持行李箱或大件物品的人群。緣石坡道應符合下列規定:
首先,緣石坡道的坡面應防滑、平整;緣石坡道的坡口與車行道之間最好沒有高差;當有高差時,高出車行道的地面不應大于10mm;宜優先選用全寬式單面坡緣石坡道。其次,緣石坡道的寬度應該符合下列規定:全寬式單面坡緣石坡道的寬度應與人行道寬度相同;三面坡緣石坡道的正面坡道寬度不應小于1.20m;其他形式的緣石坡道的坡口寬度均不應小于1.50m。其三,全寬式單面坡緣石坡道的坡度不應大于1∶20;三面坡緣石坡道正面及側面的坡度不應大于1∶12,其他形式的緣石坡道的坡度均不應大于1∶12。
此公園的一處緣石坡道的轉彎處設置長度大于200m的平臺,確保了行人及輪椅能夠在平臺處緩沖,坡道寬度約2m,坡度小,方便自行車等直接騎行,同時設置了盲道,能避免發生安全事故。但該處緣石坡道沒有設置盲道中的拐彎提示。
1.3 無障礙洗手間
無障礙洗手間是一個極其特殊的空間,有空間小和密度高的特點,目的是方便有障礙人士,給他們提供最大的便利。在此我們調查了本地A、B、C公園內的無障礙洗手間。
A園:有獨立的無障礙洗手間,且有很明顯的無障礙洗手間的標識牌;坐便器扶手離地680mm,間距寬730mm,小便器扶手離地1180mm,洗手池扶手離地845mm,尺寸符合規范,無防滑的措施,有一緊急呼叫鈴。
B園:無單獨建的無障礙洗手間,無障礙廁所分別建在男女洗手間內,坐便器與門之間的距離很近;坐便器扶手離地高695mm,間距寬度750mm,小便器扶手離地1150mm,臺盆扶手離地840mm,尺寸符合規范;但整體的無障礙洗手間尺寸偏小,有防滑措施,無緊急呼叫鈴。
C園:沒有無障礙洗手間,只有普通洗手間內一處坐廁所有扶手。
對比得出,A園獨立的無障礙洗手間更方便,使殘障人士如有面積較大的輪椅等工具時能與他人不發生碰撞,建設規范,設施基本齊全;B園洗手間尺寸較小,建設較規范,但無緊急呼救鈴;此外,A、B、C三園都無防滑的措施。由此分析,我國大部分無障礙洗手間建設不夠完善,用五大原則去衡量,大部分是不合格的,需從以人為本的角度繼續思考具體的措施和建設。
2 以公園為例的公共無障礙環境優化策略
2.1 除無障礙設施建設規定外設施的完善
(1)道路方面,鋪裝材料需平滑,避免輪椅車輪嵌入。需設置盲道且盲道設置要合理規范。臺階旁需設緣石坡道且應有扶手。
(2)引導標識方面,應設視覺殘障者的盲文標識且在公共區域及危險處用提示音等提示位置。
(3)無障礙人群專門使用設施方面應按照國家無障礙設施標準建造,應避免偷工減料事件的發生,派專門人員維護。
2.2 無障礙意識培養及社會環境營造
物質環境的無障礙建設為特殊需求人士的出行和空間利用提供了基本的設施保障,是特殊需求人士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質環境支持。然而,真正的無障礙環境不僅是無障礙設施,而更是將平等尊重的觀念輸入每個社會成員的意識中,讓他們平等地幫助障礙人士,排除殘障人士存在的自卑情緒,在社會生活中自信地發揮自我價值。方法:可以制作簡單易讀的宣傳資料,開展豐富有趣的文藝活動,獎勵無障礙事業中突出貢獻的組織與個人等。
2.3 無障礙環境未來建設理念
(1)法律法規體系的建立健全是無障礙環境建設的重要保障,只有具備法律效能的法規、技術規范,才能保障在無障礙環境建設中確切規范地實施。
(2)以“全方位無障礙”作為環境建設的主要方向,灌輸人們此觀念和意識,創造人人平等的物質與社會環境。
(3)注重政府職能與社團組織效能的雙重發揮,加強其廣泛合作,強調設施的后續管理,形成有效的管理和監督機制。
(4)交通和信息無障礙應是無障礙環境建設的突出重點,局部無障礙建設向連續通暢的交通無障礙發展。同時,信息無障礙有利于幫助特殊需求人士自由便捷地獲取有用信息。
綜上所述,通過此次某些公園為代表的無障礙設施和環境的分析,反映了我國現階段無障礙設施建設的一些不夠人性化的方面,在后期管理和維護方面沒有切實落實到需要者身上,這也是我國無障礙環境有所缺失的重要原因之一。此外,立法和思想上的不健全也導致環境的不完善。我國如想實現無障礙環境的全面普及,需加大思想教育力度,立法規范,切實關注到具體有障礙人士的不便之處并進行建設規范實施。
參考文獻:
[1] 鄭軍,于娜.老年人助起功能坐具研究[J].設計,2017(07):114-115.
[2] 徐穎異,呂九芳,王瑋.老年人臥室家具現狀分析與改進[J].家具,2017,38(2):87-93.
[3] 陳必琦,呂九芳.對國內養老機構不同室內空間家具設計的思考[J].家具,2016,37(2):37-42.
[4] 許柏鳴,楊廣榮.老年人坐具舒適性設計探析[J].美術大觀,2016(5):124-125.
[5] 丁宇珊,陳凈蓮.基于老年人行為習慣的廚房設計研究[J].設計,2019(2):108-109.
[6] 李慧敏,吳智慧.面向老年人的新媒體家具系統設計研究[J].家具,2017(38):41-45.
[7] 夏凡.國內圖書館為殘疾人服務基本現狀調查[J].圖書館學刊,2008(01):10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