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晴文
【摘 要】自2016年起,特色小鎮成為我國的經濟建設新熱點,得到了迅猛發展。白鹿鎮作為中法友愛的百年發源地,也是地災后重建的重點特色小鎮,對地區城鄉發展有著重要意義。但目前風情小鎮存在著品牌形象不鮮明、傳播推廣不足、美譽度低等諸多問題。
【關鍵詞】品牌接觸點;品牌形象;品牌傳播;特色小鎮
在“十三五”時期,建設特色小鎮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平臺,是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輻射帶動新農村建設的重要抓手[1]。彭州市白鹿場歷史街,始建于清朝乾隆十九年,有著揚名中外的領報修院,是成都市的十大古鎮之一。“5.12”地震后,地區政府把白鹿鎮規劃為“中法風情小鎮”。雖然白鹿法式風情小鎮已經成為了附近小有名氣的旅游景點,但依然面臨著品牌傳播范圍小,美譽度不高,重游率低等問題。在品牌全面競爭的時代,品牌接觸點無時無刻傳遞著品牌信息,特色小鎮的品牌接觸點就是特色小鎮的標簽,是消費者了解特色小鎮形象的重要途徑。因此本文結合品牌接觸點理論,分析白鹿風情小鎮品牌建設問題,并提出相關建議,希望能夠為地區特色小鎮的發展提供一些參考。
一、相關概念闡釋
舒爾茨在其整合營銷傳播理論中首次提出品牌接觸點,將其定義為“傳遞品牌信息的一切載體”[2]。2002年,李海龍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品牌接觸點傳播模式,即功能、個性、符號、欲望、便利、使用等六方面[3]。后來,日本電通公司將牌接觸點分為產品本身、店鋪、親人朋友、線下體驗、網絡、大眾媒體六點[4]。隨著品牌競爭的日益激烈,品牌接觸點的設計管理在營銷傳播中變得越來越重要。
特色小鎮是具有明確產業定位、文化內涵、旅游和一定社區功能的發展空間平臺,是在塊狀經濟和縣域經濟基礎上發展而來的一種創新經濟模式[5]。按照黨中央、國務院要求,特色小鎮應有鮮明的產業特色、綠色生態、宜業宜居,要有助于激發新經濟發展活力,帶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促進歷史文化傳承保護等[6]。
消費者通過對不同品牌接觸點的感知,對特色小鎮的品牌形象形成認知。接觸點的設計和維護是提升消費者體驗的重要途徑,能夠在消費者接觸過程中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推動品牌形象的傳播。
二、白鹿鎮品牌形象設計、傳播現狀及問題
1)風情旅游小鎮必須實現其旅游功能及其作為居民所屬的社區功能[7]。在旅游功能上,目前白鹿鎮雖已建設完成法式風情建筑,但大部分建筑利用不當,存在空樓現象。在建筑的維修上,存在簡修、泛修情況。在社區功能上,白鹿鎮還有基礎設施缺乏,路燈及公用產品不全;交通不便,公共汽車班數少,到達路徑單一;日常生活用品價格高等問題。
2)在品牌特點上,白鹿鎮缺乏風情體驗感。雖然白鹿鎮有明確的品牌定位和主題,但其產業規劃與其它特色小鎮趨同。小鎮與“法式風情”結合度較低,只有法式建筑的空殼。景區特色游玩項目開發不夠,僅限于游客自主參觀;缺少特色產品,景區商家還是以傳統的核桃片、花生酥等作為地區特產。
3)在傳播推廣上,白鹿鎮品牌營銷渠道單一、傳播意識和傳播渠道匱乏。對微博微信等社交媒體傳播渠道運用不到位,沒有官方微信公眾號;微博內容缺乏原創性,微博內容與小鎮無關,與消費者的互動交流極少。
在多種問題層層嵌套下,白鹿特色小鎮的發展陷入惡性循環,來的人越來越少,走的人越來越多。白鹿鎮還未建立起“法式風情小鎮”的特色品牌形象。
三、基于品牌接觸點的白鹿鎮品牌形象設計及傳播策略
1)以基本功能建設打好品牌基礎。完善白鹿鎮基礎設施建設,落實300米一公廁的特色小鎮建設準則,增加公路數量和公共汽車班數,減輕交通壓力,讓消費者能到達、易到達。完善白鹿鎮商業、辦公、教育等不同服務機構建設,打造專業化、標準化的服務體系[8],實現服務居民日常生活和提供便捷舒適的旅游環境的目的。在建筑的維護和利用上,白鹿鎮應提高建筑維修頻率,避免出現墻體褪色、脫落等情況。同時應緊密結合“法式”特點進行功能置換,讓風情小鎮具有“風情”。
2)以人格化形象符號推動小鎮品牌的傳播。從品牌印象上看,雖然白鹿鎮有專屬的品牌徽章,但辨識度低,沒有令人深刻的外顯形象。白鹿鎮可結合自身特色將品牌形象IP化,打造一個虛擬形象為品牌代言[9]。對IP進行系統經營,統一景區商家產品主要標識,開發相關文創產品、宣傳片等,讓品牌IP形象不斷與人們的生活進行對接。如日本熊本縣將熊本熊作為本縣對外宣傳的品牌代表,制作熊本熊玩偶、表情包等。其可愛的形象能夠迅速引起消費者的注意并形成品牌記憶點,在推廣了熊本縣的同時,為本縣拓展更多的潛在消費者。
3)以產業化推動品牌發展。特色產業是特色小鎮發展的根本[10],白鹿鎮應做強主導產業,推動產業多模態發展。因地制宜,結合地方黃連生產的資源優勢,發揮自身已有產業優勢,積極推行生態農業,打造具有地方特點的主導產業。同時進行產業鏈上下游的發展,如小鎮特色黃連產品創新,小鎮周邊產品創新等,將黃連融入地方小吃、地方公共用品等,形成并推廣小鎮品牌。白鹿鎮還應把若干分散的商家進行聯合,形成統一的組織,建立共同的發展體系,提高產業組織化程度[11]。鼓勵商家在市場以及產業鏈的各個環節建立穩定而廣泛的合作,形成產業間的緊密聯系。建立組織化的管理制度,優化資源配置和資源利用效率,形成合理的分工協作制度,從而充分發揮出集聚的優勢,共同打造白鹿鎮風情旅游品牌。
4)以“法式”風情打造品牌獨特競爭力。“特色”是特色小鎮的本質屬性,白鹿鎮除了需要打造特色產業之外,還需要結合“法式風情”,挖掘更多的特色服務,注重服務差異化,形成專屬的獨特文化,避免出現法式風情的“有形無神”。提高自身的服務水平,形成獨特的競爭力,讓消費者在滿意的同時,意識到“服務的價值存在”,使消費者對白鹿小鎮品牌產品和服務認同和信賴,實現消費者從滿意到信任到忠誠的轉化,實現小鎮美譽度的提升。
5)以多元的渠道和推廣方式傳播品牌。白鹿鎮的品牌形象傳播渠道還需進一步擴展。白鹿鎮應充分利用微信、微博、抖音等社交平臺,系統運用傳播媒介多維度、全方位、長時間建設品牌線上接觸點,推廣小鎮。在微博內容創造上,白鹿鎮應積極主動向外界傳遞小鎮的信息,記錄小鎮的生產生活,在消費者心中建立一個清晰豐滿的品牌形象。小鎮可開通微信特色旅游公眾號,讓消費者能夠在微信公眾號上進行相關旅游信息咨詢、購票等。利用抖音短視頻,以更加生動、直觀的方式推廣小鎮的吃、喝、玩、樂。在傳播方式上,小鎮應利用自身悠久的歷史文化、地震遺址公園等資源,開展文化節,組織災后重建慈善活動等,并充分利用政府、社會公眾媒體進行宣傳報道,實現事件營銷帶動品牌的傳播。
6)以二次傳播增加品牌的知名度,建立品牌口碑。從社區居民上看,白鹿鎮應注重居民參與社區治理,實現居民、政府的價值共創[12]。讓居民能主動積極在生活中對外推廣小鎮,建設小鎮品牌形象。從游客角度出發,白鹿鎮的對外宣傳應注重內容的吸引力,在景區內利用活動、獎勵等方式鼓勵消費者自主創造內容,參與內容傳播。
四、結語
特色小城鎮是實現鄉村經濟振興的重要手段,是推動新型城鎮化的重要結合點。白鹿鎮作為地區的重要特色小鎮,其品牌形象建設依然在路上。樹立品牌意識,打造品牌多方面接觸點是小鎮未來發展的重要方法以及思維理念。
【參考文獻】
[1]國家發改委印發《關于加快美麗特色小(城)鎮建設的指導意見》[J].城市規劃通訊,2016(22):3-5.
[2]王慧婷. 基于“品牌接觸點傳播”模式的朔州旅游品牌研究[D].西南大學,2011.
[3]樊露. 湖南古村鎮旅游品牌形象傳播策略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7.
[4]呂行. 基于大數據技術的品牌接觸點傳播管理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6.
[5]諶聰.特色小鎮助力鄉村振興探究[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9(10):30-31.
[6]信桂新,熊正賢.模式與經驗:中國特色小鎮建設實踐研究[J].資源開發與市場,2019,35(06):819-825.
[7]白雪,黃麗玲.惠州市特色小鎮建設現狀及發展策略研究[J].特區經濟,2018(11):27-30.
[8]陳清,吳祖卿.福建特色小鎮發展建設的“資源+人才+創新”策略分析[J].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17(03):161-166.
[9]張曉莉. 基于人格化過程的品牌個性整合傳播策略研究[D].北京工商大學,2016.
[10]陳國慶,王輝艷,龍云安.產業集聚視角下我國特色小鎮創新體系研究[J].農業經濟,2018(03):12-14.
[11]譙薇,倪小茹,鄔維唯.我國特色小鎮發展現狀、主要問題及發展路徑探析[J].當代經濟,2018(08):72-74.
[12]陳曉春,張雯慧.價值共創視角下“三共”社會治理格局的大數據應用研究[J].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337(03):4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