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責任擔當;家校協同;潤澤生命
【中圖分類號】G635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6009(2023)25-0057-03
【作者簡介】胡有紅,江蘇省揚州中學(江蘇揚州,225000)教師,高級教師,揚州市十佳班主任,曾獲江蘇省中小學班主任基本功大賽一等獎。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培養高素質教師隊伍,弘揚尊師重教社會風尚”。教師職業道德具有要求的崇高性和行為的示范性,教師不僅要做到學高,更要做到身正。師德是一種精神,具有引領成長、凈化心靈、啟迪智慧的作用,理想的教育應是知識傳授、情感體驗和品德養成的有機統一。加強新時代師德師風建設,教師要做到慧愛且有責任心,能夠堅守“育人為本,以德育德”的教育初心,在教書中育人,在立德中樹人。
一、“看見”每一個孩子,彰顯責任擔當
家庭和學校教育的出發點是相同的,都是為了孩子的成人成才,但有時會出現訴求的不同。教師面對的是全體學生,具體到某個家庭來說,孩子則是父母的唯一期待和希望,因此,教師的責任擔當應體現在關注每一個個體,“看見”每一個孩子,通過集體教育促進每一個個體的發展。不同發展層次、不同性格類型的學生都應被看見,如此才可以消除家長的擔憂。“看見”每一個孩子,教師需要用心、用情、用智做好工作,樹立參與、平等、公正、信任的教育意識,彰顯為人師者的責任擔當。
班主任在不同的時間節點,如建班之初、考試后、社會實踐活動中,會找學生交流談心,此前要做好規劃,每天有計劃地找學生交流談心,要確保在一個時間段內與所有學生都交流一遍,重點關注性格內向,平時在班級沉默寡言的學生,讓他們在教師的關注鼓勵中感受學習的樂趣、成長的尊嚴和集體生活的溫暖。集體活動時,班主任一般會拍照并分享到家長群里。我會特別關注是不是每個孩子都出現在鏡頭中,因為家長都非常期待看到自家的孩子。開學初,我會根據校歷確定本學期主題班會的次數并擬定主題,然后將全班學生分組,要求每個學生都參與,或主持,或準備素材,或布置環境。活動中,我會做好每一次活動資料的留存,學期末與學生、家長一起回顧一學期來我們相約走過的路。教師“看見”每一個學生,能讓家長放心、安心。
2022年校秋季田徑運動會上,我班獲得高三團體總分第一名的成績,在宣布成績的時候,學生們非常開心。我想此時學生心中肯定有很多感悟,于是要求他們及時寫下來。體育委員分享了如下感悟:“高三(1)班在運動會中取得了團體總分第一名的成績,離不開所有同學的投入與付出,無論是在賽場拼搏的運動員,還是默默保障后勤的同學,抑或是為班級加油吶喊的觀眾,每一個人都是重要的……”看到這樣一段文字,我意識到自己“看見每一個人”的教育理念已經被學生感受到、體會到。
二、信息溝通順暢,不缺位不越位
家長委員會是由關心班級工作、具有較強責任心和教育經驗的家長代表組成的。我們班家長委員會組建的原則是:自愿為班級服務,有一定的組織、協調和溝通能力。家長委員會的主要職責是參與班級事務,是班級工作的協作者和監督者,是家校溝通的紐帶和橋梁。教育部《關于建立中小學幼兒園家長委員會的指導意見》中明確規定“家長委員會應在學校指導下履行職責”。因此,班級成立之初,我首先會在家長群里發出邀約,明確家委會成員的必備基本條件。家長報名后,我會根據報名人數和條件進行選擇。成立家委會后,我會對家委會的工作進行指導,提出一些具體的要求,其中包括家委會微信群或QQ群的所有成員均需實名,附上聯系電話。我和任課教師都加入家委會群,加強溝通交流,實施動態管理,及時了解家長對學校和班級管理的看法和建議,及時發現和制止各類亂收費行為等。對于家長們的建議,我會第一時間調查并反饋解決,如我班家委會成員周媽媽發來信息:“有家長請我向老師建議,說班級最近感冒的孩子多,想請老師跟學生說一下在班級盡量戴口罩,因為孩子們聽老師的話。”王媽媽發信息反饋:“胡老師上午好!剛剛有三個家長請我向您反饋一下,孩子回家說教室空調沒啥效果,經常熱得一身汗,學習效率低,想請胡老師向學校反映一下。”……諸如此類看似微小但合理的建議,我會根據實際情況及時請學校幫助解決,讓家長感受教師對學生身心健康的關心,于細微處見愛心,讓家長放心。
高中學生已經有較強的自主意識,有著自己獨特的思想,然而其行為卻有一定的隱蔽性,有時教師不能及時了解其思想動態和異常行為,此時家委會可以起到橋梁作用。此外,班主任可以通過家委會指導家長開展家庭教育,形成家校合力,因為好家長就是好老師,好關系就是好教育。
總之,班主任指導家委會成員履行職責,制訂工作計劃和管理規范,既不能讓家委會流于形式、無所作為,也不能讓家委會的工作出現越位、錯位的情況,要確保家委會回歸到自己的本職上來。
三、文字增進情感,慧愛潤澤生命
教育,有時換一種方式,變一種形式,便會迎來“一石激起千層浪”的喜悅。文字的力量是神奇的、巨大的,因為文字中不僅有祝福、有期盼,還有要求和指導。工作中,我用文字增進師生情感,讓師生情誼在文字間流淌。2015年元旦之前,我為班級每位學生準備了一張明信片,明信片是精心挑選的,圖案是一些高校的風景或建筑。我在明信片上手寫了一段文字,用以祝福和激勵學生。我常常要用整整兩天的時間來完成這項工作。每次我都會靜靜地回憶,認真地書寫,將最真摯的祝福送給學生,我相信這會成為我和學生永久的美好記憶。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我打開電腦,找到了當年所寫明信片的照片,重讀卡片上的文字,學生的形象一一浮現。我贈送給李同學的寄語:“最初胡老師看樹,關注樹冠的造型是否好看,然后關注樹干,現在我更注重樹根,因為根才是吸收營養物質的最重要部位。正如冰山的啟示,浮在海平面上的是成績,海平面下的才是關鍵因素,包括人生信念、內驅力、意志品質、思維方式。加油,孩子!”我贈送給郭同學的祝福:“寧靜致遠,淡泊明志,這是讀書人所需的。在別人眼里,你也許是寂寞的,但你身處其中,自有別人看不到的風景,收獲的是與以往不同的深層次的快樂和幸福。”
這樣的師生交流一直持續在我的教育生活中,當然學生也以同樣的方式反饋于我。學生小姚在教師節送來祝福:“有師逢新遠方來,紅潤桃李永芬芳,節節生花花點點,日新自信露毫光,快意為學教相長,樂譜師恩山水長。”沈同學送來新年祝福:“值此新春佳節,我祝胡老師新的一年闔家歡樂,諸事順意,日子平安而不平淡,每一天悠閑而不冗長,能自在應付煩冗事務,亦能有暇‘聽穿林打葉,吟嘯徐行。兔年呈祥,大展宏‘兔,就在今日!”這樣的文字交流有著強大的力量,在師生之間傳遞、彌漫、涌動、升騰,最終引起共情、共振、共鳴,展示了別樣的風景。
每逢節假日,我都會在班級群發送文字祝福或電子卡片等,既營造了濃濃的節日氛圍,又融洽了師生、家校的關系,增強了班級的凝聚力和彼此的歸屬感。我們用文字表達心中的祝福和感悟,傳遞學生的成長、教師的收獲和家長的幸福。
教師職業道德包括外化于行的師德規范和內化于心的道德品質。師德是教師素質的核心,是教師的立身之基和執教之本,而愛和責任是貫穿其中的核心。因此,教師要以身作則,用自身堅定的理想信念、良好的學識素養、得體的行為舉止感染學生和家長。
慧愛,溫暖彼此;責任,成就你我。慧愛與責任同行,讓每一個生命都閃閃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