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暢 王亞力 錢衛鈞
【摘 要】長期以來,絕大多數思想政治工作者并沒有放松自己的思想道德方面的修養,但是整個社會來看,我們不得不承認的是,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某些行為與社會主流核心價值觀的要求有存在不相適應的現象。某些極端案例引起的社會輿論,導致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各方面聲譽在學生、家長、甚至社會中出現負面影響,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進行以及工作的實效性造成一定的阻力。
【關鍵詞】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者,道德義務感
在馬克思主義倫理學當中,道德義務感是指從人們所處的社會關系中產生的,無論個人有沒有意識到,客觀上就有的對他人、對社會負有一定責任的內心使命和職責愿望。與道德義務所不同的,政治義務和法律義務是依靠外在強制力產生效力,即如果一旦拒絕履行,就會有相應的紀律條例或法律條文的追究。道德義務在一定條件下也是受外在的大眾輿論所約束,但主要還是依賴人們內心當中自發的自覺的信念來維持。
道德義務感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就表現為自發的根據社會發展趨勢和要求,把反映了社會發展規律的主流價值、規范和準則,對受教育者進行有目的、有計劃地把握和實施,并且會根據具體情況進行研究和修正。對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來說,這種道德義務感不僅是外在環境賦予我們的職責和要求,更重要的是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部分為教育事業做出斗爭的內心自覺和高度自律。增強思想政治工作者的道德義務感的必要性:
第一,多元化的社會價值理念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加強道德義務感。作為社會現實的客觀反映,人們的價值觀具有相對的穩定性,并且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價值理念,這種人與人之間價值取向的差異性對人們認識和看待這個世界都有著直接影響作用,具體體現在人們的思維方式和行為選擇上。
價值觀多元化沖擊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主流價值觀。所謂主流價值觀,即在價值觀體系中處于主導、支配地位,體現價值觀體系的基本價值方向,統攝其他價值觀,反映主流群體根本利益,并為其提供精神動力支持的核心價值目標和導向。既包含地位上的主導、核心,又包含作用上的引導、導向。這兩層意思互相補充、互相影響。其中地位上的主導、核心決定著作用上的引導、導向;后者又是前者在操作層面上的延伸。同時,主導價值觀不是“固定不變的”,它會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在大多數情況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價值觀體系和社會的思想價值觀體系具有一致性,但在一定情況下,外部的價值觀多元化同樣會影響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對他們的主流價值觀形成沖擊。比如弱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分析、判斷和選擇價值觀的能力和水平,容易造成思想方面的混亂和不齊;比如在很多問題上,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容易左右為難,甚至深陷在現實生活中如何進行價值選擇的困惑中;比如價值觀多元化還可以導致各種價值觀念相互作用,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對社會主義前途的認識方面、共產主義理想和信念的方向不自信,甚至造成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理想信念層次出現信仰危機。
第二,多元化媒體普遍發展和大范圍使用,影響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傳統的學習方式、工作狀態和生活習慣。傳統的以家庭和學校為單位開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已完全不能滿足人們的思想需要和心理要求;微時代(微博、微信、QQ等自媒體的廣泛應用)的飛速發展打破了傳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以信息壟斷和單向價值觀輸入的權威;網絡具有的開放性和不可掌控性,使得各種思想比較自由的出現在網絡環境中。
多元化媒體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工作帶來的機遇。多元化媒體的特征就是信息豐富、傳播速度快、覆蓋全面、形式多樣,這樣不僅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活動帶來了方式變革、手段更新,在一定情況下增強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內容對學生的吸引力;即時通訊工具的應用(例如QQ、微信、微博等)為師生交流增加了便利性和及時性,增強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有效性;其信息豐富、形式多樣的特點,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信息來源,例如網絡搜索引擎的增加和各類數據庫的應用等為開展思想政治工作和理論學習提供了新渠道。
第三,貫徹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實施素質教育的目標要求我們增強道德義務感。素質教育強調的是人的心理品質層次,關注人們后天教育因素和在相應環境影響下的綜合發展狀況,通過個體的內化和心理發展形成比較穩定的全面的個體心理品質。首先,思想道德素質是在素質教育要求的各素質中起主導作用,因此它影響著其他素質的發展,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對素質教育全面發展起到了基本的保障作用。其次,思想道德素質與素質教育的全面發展是部分和總體的關系。素質教育是一個包含思想道德素質在內的諸多素質要素的系統內涵,在這個系統當中思想政治工作者承擔起發展思想道德品質的任務。思想政治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一部分,有著獨一無二的意義。
總之,道德是人類社會才有的現象,所謂“道”就是指事物在運動變化過程中表現出來的穩定的規律,在一定社會加工下,可以被推廣為社會的行為準則和思想規范;“德”取同音即得,表面意義講就是人有了自己的看法和認識,并且在一定自我把握和運用下能應用于周圍的人,這便是德。作為思想政治工作者,按照社會主流價值觀的要求去做,自己的道德素養達到一個較高的水準。那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該具備怎樣的道德義務感呢,我認為:要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在活動中不但要準確把握思想政治教育準則和要求,還要以學生能不能理解掌握為標準,時刻感知學生的情緒和感受,努力發揮學生在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堅持“實事求是”原則,思想政治工作者本著“求是”的原則去吸收道德要求,對主流價值觀理解掌握最大化,修正完善自己對主流價值觀的理解,以“求是”的標準去踐行道德原則,身體力行,豐富自己的人格魅力,真誠去感化影響學生;堅持“德能雙重”原則。思想政治工作者應注重提高思想政治覺悟和業務水平,通過道德義務感推動自身業務水平的進步,通過強化業務能力促進道德義務感自我要求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