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芳芳
【摘 要】技工院校的學生來源參差不齊,要么來自城鄉貧困家庭,要么來自單親家庭,要么為留守兒童,其中大多數人初中階段學習成績不理想,被視為“差生”,種種原因促使其叛逆性較重,管理難度較大。技工院校一向將學生管理工作視為學校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其關系到學校的穩定與發展,但傳統自上而下,班主任式的管理模式已根深蒂固并弊端凸顯。本文著重從當前技工學校學生班級管理現狀、弊端等處著手,探討如何加強學生自我管理的方法和可行性。
【關鍵詞】技校;班級管理;自我管理
一、當前技校班級管理現狀與原因分析
(一)自上而下的班主任管理制度留下管理疏漏
當前的技校班級管理一直沿用自上而下,傳統的班主任管理制度。這一制度的弊端是班主任精力有限,不能將精力分散于全班幾十個學生身上,造成對某些學生的管理不夠細致,疏忽學生的某些心理問題,造成管理的漏洞。例如,有些學生由于從小特殊的家庭環境造成心理不健全,心理陰暗,有暴力傾向或者自殺傾向,這個時候如果班主任忽視了,很有可能造成大的隱患。有些學生彼此之間有些小的矛盾,班主任忙于日常工作不能面面俱到地去了解實情,結果矛盾日益累積激化,最后演化成成打群架、斗毆等重大事件。因此說,自上而下的技校班主任管理制度使本身就擔負教學工作的班主任們,沒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管理班上的每一個學生,難免留下一些管理疏漏。
(二)班干部協助管理的模式難免造成某些不公平
技校學生的班級管理以班主任領導,班干部協助的模式存續了很多年,其優點是能調動班干部的積極性,利用班干部深入班級,了解學生實際情況的方式進行管理,縮短了管理距離,加強了對班級實情的了解與把握。但是,弊端是,班里的班干部往往是固定式的,班主任憑借最開始的印象選拔班干部,缺少系統、科學的考察,難免有失偏頗。例如,有些班干部開學之初表現良好,后期受環境影響有所變化,或者有些班干部開學之初為了表現自我而表現良好,后期才慢慢表露原型。這些都會給班級管理帶來一些負面影響;要么是等一些重大事件發生以后,班主任才后知后覺發現班干部選拔不合理,要么是班干部的某些表現或者作風帶來不好的影響,渙散了人心或者起到了不好的示范作用。另外,固定化的班干部模式難免損傷了部分要求進步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感覺不被重視和重用,不能對這部分學生產生積極作用。因此,班干部協助管理班級的制度雖有可取之處,但是亦存在一些弊端。
(三)傳統的管理模式造成了其他學生的懈怠心理或者叛逆心理
傳統管理模式中班主任管理為主,苦口婆心,嚴加管教,這對于青春叛逆期的技校學生來說很容易激發逆反心理。很多學生甚至跟老師對著干,在公眾場合故意給老師難堪,讓其下不來臺。學生對于班干部的管理更是表現出不屑甚至厭惡,尤其是某些班干部個人素質不佳,自身都存在一些缺陷,更是不能服眾,讓班干部形同虛設。還有一部分同學對班集體事情毫不關心,任何榮譽得失都跟自己無關,認為那些都是班主任和班干部的事,甚至面對同學鬧事、打架斗毆也毫不勸阻,對于班集體完全呈現懈怠的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態度。這些現象嚴重損害了集體榮譽感和團結性。
(四)技校班級管理缺少家園共育精神
技校學生大多來自農村家庭,這些孩子從小很少在父母身邊長大,要么是父母早年就出門打工,孩子跟隨爺爺奶奶或者親戚長大,要么就是父母離異。他們從小就缺乏父母的關注與關愛,長大后更是與父母關系疏遠,有事情不輕易跟父母說。為此,造成了很多學生的內向或是極端性格。父母越來越少去關注孩子的所思所想,認為他們身體已經長成人,無需更多的關注。甚至可以說,這是一群無人關心、關注的野孩子。他們往往做事走極端,不顧后果(“反正也沒人管我”是多數學生的口頭禪),只靠班主任有限的管理力量是遠遠不夠的。因此,技校班主任應充分聯系學生家長,向學生了解學生更多的性格特征和成長經歷,并及時反饋學生的某些行為,求助家長的協助來共同管理教育學生,形成家園共育的良好規范制度。
(五)傳統班級管理模式不利于學生互相管理機制的形成
傳統的以班主任為主,班干部為輔的管理機制,讓更多的學生不操心班集體事宜,自動退出班集體管理舞臺,嚴重限制了大眾管理力量的發揮。更是不利于互相監督,互相提醒,互相學習的管理機制的形成,是一種較大的人力資源的損失與浪費。
二、技校班級管理中的學生自我管理方略探討
(一)逐漸隱形班主任的管理身份,將管理權限還給學生
傳統的班主任為主導的管理模式存在很多弊端,學生的逆反心理一步步被激化。因此,作為班主任,我們首先要摒棄高高在上的長輩心理,首先要與學生建立感情,培養成朋友關系,讓學生甘心被管教。其次,要把管理權限適時歸還給學生,加強學生的德育意識,培養學生的自我約束力,提升學生的整體素質,實現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
(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增強學生的榮譽意識
有句話說得好,“人閑事多”。這句話同樣適用于技校學生,平時課業壓力小,剩下的精力便拿來逃課、談戀愛,甚至打架斗毆。為此,學校一方面要定時對學生進行一些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學生的紀律意識,另一方面可以豐富校園文化生活,讓學生利用閑暇時間排練節目,提升文藝技能,把他們多余的容易生事的時間和精力充分利用起來干有意義的事情。如此,一方面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養,更是提升了個人素質,增強個人和集體榮譽感,不動聲色地實現了自我管理。
(三)實行全員班干部制度,讓人人都參與班級管理事宜
轉變傳統的班干部固定制度,實行全員輪流當班干部的制度。一方面平衡某些學生的憤憤心理,一方面激勵某些積極向上的學生,更是對某些差生起到鞭策和約束作用。讓每個學生都嘗到班級管理的不易,讓每個學生都自我約束和提高,逐步提高全班同學的綜合素養和互相配合、協作管理的意識。
(四)啟動學生家長的力量,建立學園共管制度
全方位啟發家長管理、教育孩子的意識,實行家長會制度和跟蹤匯報制度。及時向家長反映孩子近期狀況,教導家長管教孩子,讓家長參與到學生的思想教育和管理體系中來,增強學校班級管理的中間力量。
(五)鼓勵學生自我管理,形成相互管理與監督的機制
人管不如自管,自管則需要有人提醒和監督。同學之間互相監督、提醒是最有效的管理機制。這樣,既可以實現全員管理,某個學生有困難或者有消極動向,馬上有人給予關注、關心,及時送上朋友的貼心和溫暖,化解心理的矛盾和糾結,勝過萬句師長的苦口婆心。同時,全員管理,互相監督,可以最大限度的彌補班主任管理的疏忽和漏洞,讓每個學生都是同學和朋友的焦點,感受溫暖的同時,形成了互相學習的良好氛圍。
【參考文獻】
[1]肖琳.“任務驅動”法在高職院校班級管理中應用的探析[J]. 學理論,2012,(27):196-197.doi:10.3969/j.issn.1002-2589.2012.27.091.[2]張寶林.小組合作在班級管理中的運用初探[J]. 新課程學習,中旬,2015,(1):204-204.[3]劉鐵芳.從規訓到引導:試論傳統道德教化過程的現代性轉向[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03年06期
[4]馬家安.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學生人生價值取向調查與分析[J];高等農業教育;2008年02期
[5]志濤;王印華.個體自我教育向群體自我教育轉化的長效機制研究[J];經營管理者;2011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