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婧
【摘 要】美國著名發展心理學家霍華德·加德納(Howard Gardner)博士提出多元智能理論。加德納的多元理論認為,智能包含了以多元形式存在,彼此獨立的八種基本智能,即:語言、數理邏輯、視覺空間、身體運動、音樂、人際交往、自我內省和自然環境智能。本課題從一個全新的理論高度來討論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大學英語分級教學模式,通過問卷調查和實踐教學來討論多元智能理論的多元化教學實踐,其創新性是顯然的,也會為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大學英語分級教學提供新的理論支撐。
【關鍵詞】多元智能理論;大學英語;教學模式
建立在多元智能理論基礎上的大學英語的多元化教學模式,就是對學生進行多方位多層次教學的新型教育模式.而大學英語分級教學是指,充分考慮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水平的高低和學生英語學習的個體差異,學生群體被劃分成不同的層次,有針對性地進行分班教學,這種教學形式能夠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從而更好地培養人才.
一、多元智能的理論依據
20世紀80年代美國著名發展心理學家、哈佛大學教授霍華德·加德納(Howard Gardner)博士提出多元智能理論。加德納的多元理論認為,智能包含了以多元形式存在,彼此獨立的八種基本智能,即:言語——語言智力、邏輯——數理智力、視覺——空間關系智力、音樂——節奏智力、身體——運動智力、人際交往智力、自我反省智力、自然觀察智力、存在智力等因素。加德納多元智能理論主要強調四點:(1)每一個體的智能各具特點.作為個體,每個人同時擁有相對獨立的八種智能,但這八種智能在每個人身上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組合,使得每一個人的智能各具特點;(2)盡管每個人都存在著八種智能,但不同環境和教育條件下人們智能的發展方向和程度有著明顯的區別;(3) 多元智能是一種以語言能力和數理邏輯能力為核心的整合的能力;(4) 多元智能是多維度地、相對獨立地表現出來而不是以整合的方式表現出來.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構成了多元化教學模式的理論基礎。
教育學家Berman(1998)首次將多元智能理論與英語教學系統相結合,對應每種智能設計了英語教學活動清單,使教師在教授語法知識的同時開發學生智能。目前,僅在美國,就有上百所的多元智能實驗學校,還有上千所學校以多元智能理論為指導進行教學改革。在世界其他2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關多元智能的理論研究和實踐也在蓬勃的開展。
在我國,國內的外語界專家學者也做了大量有關多元智能理論的研究。南京農業大學外國語學院裴正薇教授(2008)提出了啟發多元智能理論的英語教學策略,通過多元的英語教學模式整合英語認知目標與智力發展目標。同時通過實驗證明多元智能型教學模式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及口語、寫作等產出性技能,促進智能的發展,表明了多元智能型英語教學模式具有有效性和可行性。
二、大學英語分級教學多元教學模式實施策略
1.教學模式關系元多化
以武漢商學院為例,每年會對每屆新生組織一次英語摸底考核,然后參照學生的高考英語成績,將她(他)們分為A、B、C三級教學班,相應級別的學生分別占總人數的20%、50%和30%。根據分級教學中不同層次班級實際情況,可采用多元教學模式關系來調節。比如以武漢商學院為例,A班學生英語成績較好,驅動力較強,渴望比較系統的英語知識和能力的時候,實施“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比如課上的翻轉課堂,課下的自主學習模式,都能極大的驅動學生自我探究。B班學生英語基礎和能力屬于中等程度,“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教學模式可以推動師生互動,在教師的指導下鼓勵學生自我探索完成教學任務。而C班學生英語基礎較薄弱,實現師生互動較難,通常此狀況下以“教師為中心”的更加能教學模式直接有效傳達到位。
2.教學方法多元化
在分級教學中由于各個層次英語基礎程度差異較大,所以不能用單一的教學方法來實施。比如在學生英語成績較好的A班,采用探究式、自主式、任務式、合作式教學法,驅動學生內在的潛在力。英語基礎中等程度的B班學生,則可以采用啟發式、情景教學法等培養學生英語學習興趣,從而驅動學生完成教學任務。而對于基礎薄弱的C班學生,則一般采用講授法來鞏固英語基礎。
3.教學手段多元化
增加計算機輔助教學和多媒體教學的使用,以武漢商學院為例,在大學英語分級教學各個層次的班級中,增加了交互英語和自主學習板塊,隸屬于計算機輔助教學,其利用網絡資源填補課堂上知識的短缺。大學英語分級教學中的多元化教學模式通過營造多元學習環境并充分發揮學生自主權的方式,將課外主題輔助學習活動進行全方位的拓展,通過對英語學習環境的進一步完善使教學資源和教學效果達到最優化.
4.教學內容多元化
針對分級教學各個層次的英語基礎不同,同一套教材對應不同基礎學生應該使教學內容多元化,豐富教學內容,以便提高每位學生各項智能。教師應該設計某種智能的課堂活動,讓學生參與其最擅長的能緊密相關的活動, 提高其學習積極性,最終提高其英語水平。大學英語分級教學中的多元化教學模式通過營造多元學習環境并充分發揮學生自主權的方式,將課外主題輔助學習活動進行全方位的拓展,通過對英語學習環境的進一步完善使教學資源和教學效果達到最優化.
三、基于多元智能理論的多元化課堂教學活動設計
(一)實施方案
比如筆者在為18級的A5班學生講解新視野大學英語視聽說教程第一冊第三課Sports.這篇有關運動的單元時, 筆者根8種智能的特點, 設計了適應其智能發展的課堂活動, 以滿足擅長不同智能的學生的需求,設計內容包含以下:
1)讓學生做有關運動的英文填字游戲,講他們運動的故事--語言智能;
2)引動學生在聽力過程中辨別數字—邏輯能力;
3)讓學生觀看有關姚明和C羅的相關視頻,回答相關問題--空間問題;
4)邀請學生表演有關不同運動的動作,讓其它同學猜測英文表達名稱--身體動作智能;
5)讓學生欣賞2018年足球世界杯主題曲,填寫空缺的歌詞--音樂智能;
6)小組活動討論各自喜歡的運動以及原因—人際關系智能;
7)讓學生描述觀看的體育比賽—自我認知智能;
8)讓學生觀察動物如何打球—自然認知智能。
以這種基于八種智能為核心的多元化教學內容設計,不僅緊貼課本內容,而且采用多元教學模式,比如小組討論、角色扮演等激發學生的內在學習動機,在不同的活動中完成了既定內容的教學目標又促進了個體不同智能的發展。
(二)實驗結果及討論
此次教學實踐對象為武漢商學院18級A5班學生,在經過一學期教學實踐,授課老師基于八種智能為核心的多元化教學內容設計來豐富課堂教學,培養學習興趣并且促進了個體智能的發展。對比了實驗班A5班和對比班A4班(表1),對其結果進行分析。
表1 教學實踐后成績對比
如表一所示,為增加客觀平等性,參考成績為進行分班測試成績和18-19第一學期期末考試。分級時摸底考成績對比班平均分要高于實驗班平均分0.8分。這說明入學時英語基礎4班要略好于5班,高分90分以上人數比率大體一致。在經過一學期的“多元智能理論”指導下的多元化教學模式實踐后,參照期末卷面成績可以得出,兩個班的平均分差距已經擴大為5.5分,實驗班從一進校的低于對比班0.8分到反超5.5分,體現了這種教學模式的優越性。
筆者進行為期一個學期的教學實踐,學生所擅長的智能進行總體歸類,然后根據自身擅長的智能,分別完成適合自己的智能課堂活動。可以明顯的感覺到學生在課堂上表現更加積極,參與活動的學生明顯較以前增多。教學實踐后,為了調查學生對多元化教學模式的態度,筆者統計了實驗班學生的問卷調查數據,此次問卷調查一共發放55張調查表,其中有效回收表格為52張。本調查主要針對多元智能理論的認知,分級教學中的多元化課堂教學設計的認可、合理性以及有效性等方面的調查。其等級分為非常滿意、滿意、比較滿意、不太滿意、非常不滿意。
可以看出在問卷調查中非常滿意占總人數的78.8%,滿意占總人數的11.5%,比較滿意占總人數的5.8%,最終96.2%的學員認為多元智能法能夠促進英語學習,同時也反映出多元智能理論指導下的英語課堂教學活動極大的提高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驅動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自主性,增強了團體合作意識,促進了各項智能的發展,包括增強自信心、敢于展現自我、促進性格積極樂觀發展等等。多元化教學模式使得英語課堂教學目標和個體智能發展有機融合,互相促進,既可以提高語言能力,又促進了個體綜合素質的發展。
四、結語
結合問卷調查通過實驗數據分析,多元化英語課堂活動的設置首先確實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有效地開發了學生的優勢智能,同時也激活了其他相關乃至弱項智能,對學生多項智能的平衡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另外,多元化的課堂活動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了課堂氣氛,提高了學生的自信心和合作參與度。基于多元智能理論的多元化課堂教學模式提升了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同時也激發學生在課堂中的學習興趣,得到學生的肯定。多元智能理論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它為學生提供了八種潛在的學習途徑,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大學英語分級的教學模式應基于開放學生的各種智能優勢,使大學生智能優勢得到充分發揮。
【參考文獻】
[1] 胡越越.試論英語教學中多元化教學模式的構建[J].英語畫刊(高級版,2014,(05).
[2] 陳杰.獨立學院英語專業基礎英語多元化教學模式研究[J].現代交際,2014,(02).
[3] 王戈冰.基于網絡的大學英語多元化教學模式研究[J].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01).
[4] 裴正薇.多元智能發展觀與綜合英語教學[J].外語界,2008,(6):57-63.
[5] 王愛民,劉文.行動研究及其在教育研究和實踐中的意義[J].遼寧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 版,2008,31(1):44-47.[6]羅忠民.MI理論及其在外語教學中的意義[J].外 語 教學,2004,25(1):75-79.
[7] Thomas Armstrong,陶仁禮.課堂中的多元智能———開展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梁威推薦序[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