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志鵬
【摘 要】京劇《清貧之方志敏》是山東青島京劇院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九十六周年,慶祝黨的十九大而準備的新劇目。著重從最早的革命黨人之一的方志敏同志的英雄事跡展開,講述了方志敏在一次與敵軍作戰過程中,為了營救自己的戰友甘愿自己被俘的故事。還講述了其在獄中依然保持“清貧”的品格,面對敵人的威逼利誘不為所動,最終為了革命事業英勇就義的故事。是什么在當時那么艱難的歲月里支撐著他?是“清貧”,是革命黨人的“清貧作風”。本文就此展開思考。
【關鍵詞】京劇;清貧之方志敏;思考
中圖分類號:J821 ? ? 文獻標志碼:A ?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19)18-0021-02
方志敏,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中國共產黨早期的優秀農民領袖。在20世紀三十年代,一個擁有高學歷文憑的人,原本可以以此過上富足的生活,卻義無反顧加入中國共產黨,為中共早期的革命事業奮斗終生,甚至不惜為偉大的革命事業英勇獻身,享年三十六歲。新中國的成立和早期革命黨人的貢獻是不可分割的,如果沒有先烈們的無私奉獻,就不會有現在富強的中國,就不會有現在的歲月靜好。本文從方志敏的清貧、早期革命黨人的清貧兩個方面入手探究及思考清貧背后的含義。
一、清貧的雙層含義
(一)清貧之方志敏
在革命隊伍里,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革命將士方志敏同志被紅軍叛徒出賣,不幸被捕的時候,有兩個國民黨小兵以為可以發筆橫財。從頭到腳全部搜查一遍,除了一支自來水筆和一塊時表之外,身上什么都沒有[1]。這兩個兵士很不解,他們的長官過著錦衣綢緞的生活,共產黨軍官怎么會這么寒酸,何況被俘的是共產黨高官。沒錯,方志敏同志一直過著清貧的生活,直至被俘時,除了滿是補丁的衣衫和縫縫補補的襪子,身上一個銅板都沒有。雖然經手的錢很多,但是那些都是革命籌來的善款,是革命隊伍的錢,他一分都沒動過,悉數把這些錢都用到革命隊伍的建設當中去。加入革命十幾年來,一直過著清苦的生活,他的妻子在一次收繳活動中,要來一塊絨布,想要為演出做一套服裝,這件事情被他知道后,他大聲斥責妻子把布還回去,這就是方志敏同志。雖然物質上面是匱乏的,但精神卻是富足的,他加入革命隊伍從來不是為了他自己,而是為了廣大受苦受難的人民。
(二)方志敏之清貧
正如方志敏《清貧》一文中所講的“清貧,潔白樸素的生活,正是我們革命者能夠戰勝許多困難的地方。”他這一生都恪守“清貧”,這是他一生當中最重要的財富[2]。這個清貧不單單是指物質匱乏,清苦的生活,而是指精神方面的。主要是指他在革命工作生活當中保持“艱苦樸素”“艱苦奮斗”“清廉為民”的高尚品格。這就是“方志敏之清貧”。正是早期革命黨人身上這種大公無私、艱苦奮斗、一心為民的這些精神,才有了后來的新中國,這和他們身上的優良作風密不可分。正是這種“紅軍精神”一代代的傳承,才培養了一批批優秀的革命黨人。
二、京劇《清貧之方志敏》背后的思考
(一)清貧,是共產黨人的精神食糧
方志敏同志只是革命道路過程中的一個縮影,在新中國成立的背后,有千千萬萬個“方志敏”。如果沒有他們,就不會有現在的我們,我們要感恩先烈們的無私奉獻,牢記先烈們的精神,并把這種精神發揚光大,不斷傳承下去[3]。在當時那么艱苦的環境之下,武器裝備落后,糧食供應短缺,早期的共產黨人就是靠“清貧”的作風,克服一切艱難險阻,與敵人做斗爭。在這個時期,涌現出來一大批革命英雄。比如董存瑞舍身炸碉堡、劉胡蘭為了革命英勇就義、王二小為了把敵人引進包圍圈被敵人活活摔死等等,在這些優秀的革命黨人中,董存瑞炸碉堡時僅十九歲,劉胡蘭為了保全鄉親英勇就義時僅十五歲,王二小犧牲時僅十三歲。為了革命的勝利,多少年輕的生命永遠定格在了紅色的畫面里。還有很多我們叫不出名字的革命英雄,那些地下工作者,為了革命事業隱姓埋名,默默無聞地為革命事業奉獻著自己的青春、甚至生命。正是這些千千萬萬個革命工作者前赴后繼,才有了今天的新中國。
(二)清貧,是共產黨人勝利的法寶
儉以養德,廉以勵志,這是傳統文化在歲月的沉淀下的道德真理。清貧也是
共產黨人取得勝利的法寶。“清貧”是一種高尚的道德情操,是保持清廉、自覺抵制腐敗的強有力的思想武器[4]。共產黨人的生活作風就像一面鏡子,反映著共產黨人的思想境界和道德理想。一個沉迷觥籌交錯、燈紅酒綠的人,必然不會有什么遠大的理想。腐敗就是從驕奢淫逸開始的,比如秦始皇在一統天下之后,東封泰山,修皇陵、筑阿房宮,大肆耗費人力財力,引起民憤,最后落得群起而攻之,不到二世便亡的結果,這就是歷史的教訓。新中國之所以取得勝利,并不斷繁榮昌盛,靠的就是共產黨人“清貧”的優良作風。
(三)清貧,是共產黨人的優良傳統
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出現了“安貧樂道”的思想。三國時期的一代忠臣諸葛亮不計個人得失,就為劉備托孤的誓言,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民國時期,革命先驅孫中山同志為民族的振興盡心竭力,不治家產。近代以來,老一輩偉大的革命家周恩來、偉大領袖毛澤東一生恪守勤儉節約、艱苦樸素的生活作風。周恩來在重病期間告訴自己的妻子,如果自己不在以后,不要再繼續住在中南海了,不要給國家添麻煩。一代偉人毛澤東崇尚節儉,從來沒有過過一次生日,在他的遺物中,有一件縫了74個補丁的睡衣和一雙穿了二十多年的拖鞋。所以說,清貧是共產黨人的優良傳統。
三、方志敏之清貧的啟示
(一)共產黨人的清貧是為了人民
方志敏同志雖為早期共產黨高官,但為政清廉,不拿群眾、集體一針一線,一心一意為了革命事業。這種艱苦奮斗、勤勞樸素、一心為民的“清貧精神”值得全黨學習。新中國的成立來之不易,這是無數先烈齊心合力的結果,身為共產主義接班人,不僅要牢記先烈的事跡及精神,還應該向先烈們學習他們身上那種精神,為社會主義發展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儉以養德,廉以立身。為政者要像方志敏同志學習,其雖深處要職,卻平易近人,事事為人民著想,處處為人民考慮。生活上堅持勤勞樸素的生活作風,工作上以人為本。這是人民的好公仆,人民也會永遠銘記他。感恩先烈,致敬先烈,沒有他們就沒有新中國。
(二)“清貧”作風必須發揚光大
這里要發揚光大的“清貧”并不是要去過之前連肚子都填不飽的日子,而是要恪守清正廉潔的方針,弘揚共產黨人的浩然正氣,保持艱苦樸素、艱苦奮斗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增強抵制腐敗的能力,讓物欲服從廉政的規范。從古論今,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5]。所有德高望重的為人師表者都是甘于清貧的人。領導干部保持清貧的作風,方可一身正氣、兩袖清風,真正做到事事、時時為老百姓著想,才能從根本上杜絕腐敗。樂于清貧,才能體會“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豪邁;樂于清貧,才能體會“悠然忘卻世間事,唯留清香滿田園”的那份純真;樂于清貧,才能體會“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的那份勇敢。共產黨人要樹立一種廉政為民的價值觀,帶頭厲行節儉,把“清貧”視為立身做人的原則和道德規范加以追求,力爭做清貧的模范。
方志敏雖然不在了,但他的精神永遠活著,這種“清貧”的精神會永遠弘揚下去。本文從清貧的雙層含義、對清貧之方志敏的思考,以及方志敏之清貧的啟示三個方面論述了方志敏身上的清貧精神,以及這種精神帶給我們的思考。
參考文獻:
[1]徐公喜.方志敏國情思想發展軌跡[J].2017,(1):49.
[2]方志敏的清貧家風[J].福建黨史月刊,2017,(2):62-64.
[3]王德蓉.方志敏的清貧家風[J].東北之窗,2017,(7).
[4]方志敏的清貧家風[J].福建黨史月刊,2017,(2):62-64.
[5]戴和杰,何劍芳,張桂英.方志敏:在清貧中擔當[J].吉林人大,20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