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學文
摘 要:音樂科目是初中學生必修的科目之一,音樂能夠使人心情愉悅,給人以美的享受,陶冶人的情操。傳統的音樂教學存在一些弊端,教學方式過于單一,不利于學生主動性的發揮,不利于提高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所以要改進音樂教學方式,運用符合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的教學方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關鍵詞:初中音樂 學生 創新思維 途徑
音樂課是通過音樂教學教給學生如何正確地鑒賞美、表現美和創造美的一種教育活動,作為教育工作者來說,課堂教學是教學活動最基本的形式,是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創新能力的最根本、最重要的環節,就要求教師要上好每一堂課,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音樂是一門有著極強創造性的藝術。音樂創新能深化學生對已學所學知識和技能的理解、運用,同時增強學生學習的欲望,開拓學生創新思維。而創新作為音樂教學的領域之一,能夠更好地為學生創造有效的環境與方法,并讓學生在學習中產生積極向上的情緒,為學生營造快樂的學習氛圍,同時建立良好的激勵機制,從不同的層面去調動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那么應該怎樣在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呢?
一、淡化教學目標,增強學生學習興趣
新課程一改傳統的做法,沒有明確要求課文重點、要掌握的知識要點以及背景知識等,教師可以自己擬定教學目標。音樂課堂教學在發生變化,不再是沉悶的,單調的,,固定在教室內,以教師傳授的單一模式,變的更加活躍、寬松。對學生來說,音樂首先是生活而不是學科,讓音樂充滿生活,讓生活充滿快樂,這不僅僅是學生的愿望,也是我們所有人的美好愿望。這恰恰是音樂學科和其他學科的一個很重要的區別。因此,激發學生對音樂的興趣,逐步培養對音樂的感情,是基礎教育階段音樂教育的重要任務,也是終身教育在音樂教育中的最好體現。當然,興趣和愛好的培養不是指一般性的接觸,而是通過正確的音樂教育逐步建立起對高雅、健康的興趣和愛好,這其中必然包含著表現技能和欣賞能力的逐步提高和發展。莎士比亞說:“學問必須合乎自己的興趣,方才可以得益。”只有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才能把他們的注意力集中到所學的音樂上來,從而使他們產生自己的想法,才能創新。課堂上學生能不能集中注意力,專心聽教師講授,能否樂意地去接受新的知識,并在教師的啟發引導下開展一系列的學習活動,自覺地完成教師所布置的學習任務,關鍵在于誘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中學生的表演欲比較強,可以經常組織一些文藝小會演、音樂知識小競賽等活動,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展示自己,興趣是創造力的源泉,是培養創新思維的前提。
二、開拓想象、激發學生的情感意識
音樂是情感、聽覺的藝術,而音樂的藝術更離不開想象。作為創造教育的形象思維在音樂學科中應用得最為廣泛,如欣賞、歌唱、視唱、演奏、舞蹈、作曲等等音樂活動,都需要有豐富的想象力。貝多芬說:“當我作曲時,總是心里描著一幅圖畫,順著那個輪廓前行……”。況且,中學生的想象力最為豐富,他們能乘著歌聲的翅膀描繪心中的藍圖,譜寫出心中美的旋律和動人的歌謠。例如:學生能將羊肉串、冰淇淋、麻辣雞翅等這些自己喜愛的食品編成一首歌,然后為歌詞配上歡快、活潑的旋律。這足以說明學生的想象力豐富,想象力奇妙。這不僅是學生的創新思維,更是學生真實情意的再現。因此,創造教育尤其應該注重想象力的培養。
音樂是情感的藝術,沒有情感的音樂是蒼白的。作曲家的生活體驗越豐富越深刻,產生的情感也就越真摯、越強烈;而這情感將產生強大的推動作用,使作曲家的創作推向一個欲罷不能的高潮。從我要扼住命運喉嚨的《命運交響曲》到全世界人們皆成兄弟的《歡樂頌》,從喚醒人們靈魂的《義勇軍進行曲》到《我愛你中國》等等好的音樂作品無不是蘊涵著真實的情感,引起人們共鳴、激動、想象,這些真摯的情感浸潤、震撼著人的心靈。因此,作為老師,應該抓住良好實際來調動學生的情感,打動學生內心的情感。
三、結合藝術實踐形式,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為學生創設和開辟適合于教學內容的參與途徑,設計有利于學生全身心地參與的積極、主動的參與過程。同時又把教學目標巧妙地融入其中,采用必要的手段啟發和幫助學生順利打開求知的通道,為學生的實踐參與提供更多的機會,使學生產生實踐參與的沖動,并能全身心、全方位地投入到課堂教學過程中。
在聲樂作品的鑒賞教學中,應重視對作品的演唱實踐。聲樂作品的表現是通過詞曲作者譜曲,再由歌唱者投入情感演唱再創造的過程。對作品的理解本身就是一種再創造。歌唱是一種創造性行為,因為每個人發出的聲音都是獨特的。尤其是在合唱作品的練習中,要達到聲部的和諧、統一是不容易的。學生往往為不受對方的干擾要大聲演唱自己的旋律部分,造成聲音不統一,聲部不和諧,教師應注意引導學生,給他創設思維的空間。讓他們真正體會作品的意境,感受聲音的和諧之美。例如在合唱作品《黃河大合唱》的鑒賞中,選取學生最熟悉的<黃水謠>、《保衛黃河》等樂章實踐演唱,并根據學生情況分聲部練習,待兩個聲部基本唱會后,選個別音樂基礎好的學生擔任領唱或學唱第三個聲部,使學生陶醉在自己營造的藝術氛圍里,他們的心在他們自己創造的美中滋養、散步、飛揚。學生在演唱的過程中,必然融入自己的想象,注入自己的情感,這使學生在演唱的過程中進入了創造性的精神狀態,對作品的整體理解更加深刻,同時進一步的增強了學生的愛國情感。
四、總結
總之,初中生的思維會隨著知識的積累變得更加活躍,當學生遇到新的問題時,可以從多個角度分析問題,不拘泥于一種模式,能夠靈活的變換各種因素,探求解決問題的新辦法。而音樂作為輔助素質教育的重要學科,在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上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師應該在音樂教學活動中發揮音樂的最大價值,幫助學生培養他們的靈活性思維。
參考文獻:
[1] 《音樂課程標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 《教育科學論壇》四川教科研所理論室2003年9月
[3] 熊川武:《學習策略論》 江西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