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國在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面的重點內容是加快綠色農業經濟的建設和發展,進一步實現鄉村振興的策略。但由于廣西貴港農業經濟的發展起步較晚,在科技和機械的應用率方面明顯不足,同時給當地的綠色農業發展也帶來了不少的阻礙。本文主要圍繞廣西貴港綠色農業經濟的發展為中心進行探討,以期為農業經濟的發展對策提供借鑒。
關鍵詞:綠色農業;經濟發展;對策研究
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的指出要加強農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在興農過程中保持綠色和質量的理念,將綠色農業置于現代農業發展的首位。隨著當下經濟的變化,各地要致力于發展農業經濟,進一步推動農業可持續、穩定的發展。
一、發展綠色農業經濟的重要性
1.推進農村的振興發展。農村的振興發展是當代農業發展的重要目標,由于我國長期在農業發展上存在的問題,嚴重的影響了我國農村經濟在市場上的發展,依照傳統的農業發展模式會出現高投入、低回報的不良狀況,為解決這一現狀,必須要對推動鄉村振興戰略采取一定措施。
2.提高農民的經濟收入。我國農民長期在收入上無法提高,加之農業產品的市場價值低影響了我國經濟的合理發展,結合高科技的使用有助于實現農業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比較兩種農業方式,綠色農業經濟的經濟效益要明顯高于傳統農業經濟,所以要幫助農民大力發展綠色經濟來提高收入水平。發展綠色經濟還能加強對農產品的質量管控,有效的控制化學物質的使用。
3.豐富農業的發展模式。發展綠色農業經濟能幫助農業產業的結構更加完善,加快農村地區農業體系的建設,使得農業發展模式更加豐富。
二、廣西貴港綠色農業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
1.農業市場經濟體系不完整。發展綠色農業經濟的發展必須要有技術、生產、銷售和科技信息作為基礎,廣西貴港地區在此方面的發展較為靠后,所以在市場上還存在較多問題。首先是在綠色農業經濟的市場管理方面,沒有統一的機制標準,導致市場的管理模式較為混亂。其次是由于綠色農產品缺乏認證機制,所以在市場上的銷售價格不理想,所以要合理提高綠色農產品的價格使其在市場中獲得價值認可。最后是農業科技的使用率不高,導致無法將農業與科技相結合。
2.綠色農業產業化不明顯。加快綠色農業經濟產業的核心關鍵是農業穩定、可持續的發展和農業的生態環境可循環使用,近年來廣西貴港在綠色農業的發展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依舊存在較多問題。首先是發展綠色農業的基地數量不足,使得農產品的種類較為單一,所以在相應的市場環境中無法突出優勢。其次是廣西貴港在綠色農業經濟方面缺少領頭企業,無法生產出高品質的綠色農產品,不能為農業市場經濟起到帶動作用。最后是在農產業的發展上缺乏打造品牌的意識,從而阻礙了綠色農業經濟的發展。
三、廣西貴港加快發展綠色農業的對策
1.構建完善的綠色農業市場體系。加快綠色農業經濟發展的基礎是建設市場體系并不斷完善,首先廣西貴港要加強對農產品市場流通的建設,為農產品的流通打造發展基礎,使綠色產品在市場上的流通有載體作為支撐。能夠影響綠色農產品發揮經濟效益的因素就包括了農產品的市場流通,不健全的市場機制會制約其在市場上的流通效率,導致產品不易出售或者無法賣出好的價格,所以除市場流通機制的建設和發展外,還需要積極的使用互聯網,為綠色農產品打造相應的電商平臺,讓農產品以新的姿態走到人們的生活中去,讓人們更深刻的了解綠色農產品的優勢。同時還需要對農產品的認證機制不斷完善,讓產品在質量上有所保證,從而實現綠色農產品與市場的對接,進一步發揮其市場價值。
2.完善農業產業,充分發揮當地資源優勢。隨著新時代的發展,發展綠色農業經濟必須要好的環境作為背景。首先是在綠色農產品的生產方面,要解決資金扶持力度不夠的問題,相關政府和部門要加大在資金上的支持,不斷擴寬融資渠道,例如可以通過制定相應政策或調整當地的經濟結構,為農業的發展提供信貸服務作為支持。其次是要明確土地產權,所以相關政府要在制度上進行規定,進一步推動土地產權相關的政策機制,使得融資模式更加多元化。最后是在發展模式上的調整,盡可能的擺脫傳統農業經濟帶來的影響,將農業發展與科技合理的結合,充分發揮當地資源優勢。2018年,全市累計建立富硒農產品生產示范基地88個,總面積5.8萬畝;累計有26個產品獲中國名優(特色)硒產品稱號,累計有47個產品通過自治區富硒農產品認證,認證數排廣西第一;成功舉辦了第三屆中國富硒農業發展大會暨第二屆廣西貴港富硒農產品博覽會,現場簽約項目及訂單金額達103.066億元;貴港市被評為“全國富硒農業示范基地”,貴港“中國硒港”影響力進一步擴大。在水果產業方面,百香果產業、荔枝龍眼品改示范、沃柑產業、“平南富硒石硤龍眼”等品牌影響力逐步增強。
3.培育農業經濟的龍頭企業,建設特色農業示范區。要加強綠色農產品方面領頭企業的培養,從生產到運營能夠高效率、高質量的完成。在規模、效益、生產等多個方面給予扶持,使得生產方式能夠更為集中且具有重點,在政府的支持和指導下,將企業做大、做強。通過扶持綠色農業經濟的中小企業,升級技術使用和創新能力,幫助中小企業在綠色產品上有效的提高質量和檔次。建立相應的生產基地,使得農產品更佳多元化,進一步培養生產者的品牌意識,從而打造相應的農產品品牌,既能突出產品優勢,又能以更優的姿態走出國門。通過加強農產品的地域特色,打造農業知名品牌,從而帶動地區綠色農業經濟的發展,為農業經濟起到帶頭作用。我市大力推動現代農業示范區增點擴面提質升級,得到自治區黨委、政府領導的充分肯定。到目前為止累計建成并通過驗收的各級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區511個,其中自治區現代農業核心示范區13個,縣級示范區25個,鄉級示范園92個,村級示范點381個。各級示范區土地流轉面積23.41萬畝,主導產業種植面積528.66萬畝,經營收入總額達34.24億元。
4.培養農民使用新型技術,推動產業升級。促進綠色農業發展的基礎就是要有相應的人才,所以應促進農民在新時代下的轉變,也能有效提高農民的收入,所以在大力發展綠色農業經濟的同時,也要培養農民對科技產品的使用能力。例如可對農民集中進行技能上的培訓,幫助農民更好的了解農業發展走向何種技術,讓農民能夠將培訓中所接觸到的內容運用與實際操作,促進農民在技能上的提高。同時還需要在地方上建立新的農業經濟結構和體系,以單位的形式進行劃分,例如可建立專業戶、合作社、個體農場、領頭企業等新興產業的農業模式,讓其成為主要的經營主體,通過在技術上的培訓以及在政策上給予扶持的方法,為農村留下具有較高素質和水平的年輕人,加強農村生產隊伍的建設,提高農業產品的輸出,促使年輕人自發參與到務農中,并且能夠從中實現價值。我市培育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全市新增市級重點龍頭企業22家,累計156家;新增合作社698家,累計5036家;新增家庭農場130家,累計1614家。利用更多元化的方式,吸引更多的人才,為綠色農業經濟的發展提供更堅實的保障,加強優秀人才在農業發展中的作用,使得企業與農業并存。
四、結語
廣西貴港為實現供給側結構的改革,應著力發展綠色農業經濟,從而促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實現。發展綠色農業經濟不僅能有效提高農民的經濟效益,還能改變廣西貴港當前農業經濟發展的現狀。通過解決實際操作中存在的問題,使綠色農業更穩定、健康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郭亞麗. 農業經濟發展中面臨的困境及對策研究[J]. 現代經濟信息, 2017(22):321-321.
[2]何立華, 祝啟雄. 洪湖地區生態農業經濟發展問題及對策研究[J]. 農村經濟與科技, 2018, 29(1):18-21.
[3]杜賽楠. 海南休閑農業旅游經濟發展對策研究[J]. 現代工業經濟和信息化, 2017, 7(11):14-15+23.
作者簡介:簡燕(1973-)廣西貴港市,大學本科,農藝師,研究方向:農業環境監測和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農業種植技術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