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鴻鵠
[摘 ? ? ? ? ? 要]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社會對人才的要求變得更加多樣化。以往大學生畢業即能找到相關的工作崗位,受過大學教育背景的人才對社會而言供小于求。如今市場經濟發展迅速,產業鏈結構復雜,對綜合型人才和創新人才的需求要大于以往任何時候,這就導致只有少數能力突出的優秀人才在畢業之后才能找到滿意的工作,而“畢業即失業”成了多數大學生的真實寫照。為解決這一日趨顯著的問題,大學開展創新創業教育迫在眉睫,對大學教育創新創業教育的實踐模式提出一些看法并對一些問題進行深入探究。
[關 ? ?鍵 ? 詞] ?大學;創新創業教育;實踐模式
[中圖分類號] ?G640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13-0010-02
2014年,教育部發布了關于大學生創業就業工作的相關文件,要求各個大學對在校大學生進行創業就業教育和指導,鼓勵大學生在校期間積極接觸創業的相關事宜,促進畢業生創業就業的進程,該文件是針對大學生就業愈加困難的問題做出的相應措施。當前大學生在臨近畢業之際有時無法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對就業問題做出合理的選擇,因此,大學需要對在校大學生加強創業就業教育,引導大學生形成正確的就業觀,根據實際情況做出合理的選擇。
一、創新創業教育的理論基礎和內涵
(一)理論基礎
當今教育界對創新創業教育的實踐模式進行過無數次的摸索,形成三種教育模式:(1)全面發展的教育模式。顧名思義,全面發展的教育模式就是對學生進行全面的綜合培養,使學生在個人品德、知識學習、體育鍛煉、審美培養、勞動觀念等方面齊頭并進,成為全能型的人才。(2)自主性教育模式。根據西方教育理論的發展,自主性教育理論在如今知識數量龐大、知識種類繁雜的當今社會成為培養人才的理念核心。在教育中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在教學方法上充分調動學生個人的積極性,引導學生自發地、主動地參與學習的過程。(3)個性化的教育理論。最早的理論來自我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夫子的教育主張“因材施教”,即針對學生的個人特點在教育方式和課程體系上進行符合學生特點的改進,使教學能夠充分鍛煉學生的個人能力、發揮學生的特長[1]?;谝陨先N教育理念,我國大學的創新創業教育得以發展,并在此基礎上通過不斷實踐,對這些教育理念進行不斷補充和發展。
(二)創新創業教育的內涵
創新創業教育就是通過培養人才的創新能力和創業意識,使人才能夠初步具備創業能力的一種教育模式,與一般的創業教育相比,創新創業教育無疑增加了巨大的難度。創新創業教育是在創業教育的基礎上對人才進行創新意識的培養以及將創新意識應用到實踐中去,二者并非是一個簡單的疊加問題。在將創新與創業進行有機結合的探索中需要不斷摸索,克服困難,充分發揮吃苦耐勞的創業精神。
并且,創新創業教育的對象不僅僅是在校大學生,它還包括已經畢業的大學生和在讀的研究生和博士生。創新創業教育需要所有高校師生共同努力,在不斷地實踐探索中找到一條最適合的道路。
二、創新創業教育的必要性
培養人才是國家的根本大計,中華民族的繁榮昌盛離不開人才,而創新創業教育是在新時代的大環境下,為了滿足國家的進步發展要求而進行的人才培養方式的改革。國家需要創新型人才來維持源源不斷的前進動力,創新型人才也是國家維持可持續發展腳步必不可少的良方,在國計民生問題上,創新型人才是中流砥柱,為國家的前進提供思想的源泉。
在市場經濟活躍的當下,創新創業教育是培養實踐能力強、具有創新思維和創業意識人才的指導性教育理念,在市場經濟迫切的需求下,創新創業教育在大學生的成長教育中必不可少。事業發展需要創新型人才提供新的思路和進行創造性的嘗試;政府機構需要創新型人才應對日益變化的環境和經濟發展的挑戰;社會進步需要創新型人才對公共福祉不斷爭取和探索新的、更加有效的、更具生命力的理念嘗試。
與此同時,創新創業教育對大學生本身來說也是至關重要的。在如今的社會環境和現實情況下,大學生就業難已經成了一個普遍性的社會問題。究其原因是大學生在校期間疏于學業并且缺乏危機意識,對自己的職業規劃幾乎沒有概念,在這種情況下,就業難的問題幾乎成了必然的情況。創新創業教育對當代大學生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它為大學生提供就業方向,幫助大學生鍛煉實踐能力,培養大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就業思維,為大學生未來的個人發展奠定基礎。
三、我國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存在的問題及現狀
(一)我國大學創新創業教育模式存在不足
我國多數大學在進行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并將創新創業教育改革落實的過程中出現了許多情況,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對原有教育模式改革的不到位。在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原有教育體制的過程中,沒有進行深度融合,大學里依舊是將專業課和公共課視為大學教育的主導,而創新創業教育所占據的部分依舊很小[2]。
(二)創新創業教育的支撐體系不完善
在我國,創新創業教育依舊是一個新事物,雖然政府及教育部決心推廣這項教育政策,但是因為時間短,創新創業教育無法與大學原有的教育模式有機結合,各項針對創新創業的政策支持和引導還不到位。例如,在安徽師范大學,學校對學生進行創新創業教育,可是對學生來說,要完全獲得相應的創業能力還需要政府和學校的政策支持,如給予創業補助金,又如學?;蛘哒疄閷W生創造優良的實踐環境,為學生安排去相關企業實習。但是,當下的情況是這些補助和支持還完全沒有到位,學生無法得到有效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