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梅
【摘要】自新課改精神下達之后,小學語文教師必須認真參悟新課改精神的內涵,并結合新課改理念推進自身的教學模式實現積極轉變,在教學中對學生的語文知識學習主體地位加以重視和凸顯,使學生能夠真正在語文課堂之上成為語文知識學習的自主探索者,由此讓學生對于語文知識的習得保持濃厚的興致。本文就新課改理念下,小學語文教師實現教學創新的路徑加以探析。
【關鍵詞】新課改理念;小學語文;創新;路徑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從語文新課改的價值內涵來看,其強調小學語文教師必須實現對傳統教學模式的顛覆,并在發揚傳統教學模式優勢的基礎之上,積極致力于對全新教學模式的鉆研,以便使學生能夠借由全新的教學模式實現自身語文核心素養的有效養成。對于小學語文教師而言,如若其故步自封,對于新課改理念無動于衷,仍然固守傳統教學的那一套,則將造成其教學活動的低效,學生也不會對語文課堂產生興趣。
一、語文教學創新的內涵解讀
(一)小學語文教師所秉承的教學觀的創新
從以往的語文課堂教學情況來看,絕大多數語文教師滿足于按照教學大綱的要求以及教學進度的課時安排,按部就班地將課本中的知識點逐一為學生進行講解,不過在這一過程之中,任課教師忽視了學生學情的差異性,也就是不同層級的學生對于授課教師采取的教學方法難免會出現接受知識程度不一樣的情況。同時,在以往的教學模式之中,學生在課上唯一所能做的便是緊跟教師的教學進程,哪怕對教師所講解的知識內容不理解,也要生吞活剝地進行記憶。可以說,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之中,本應妙趣橫生的語文課堂在學生眼中變得死氣沉沉,要想在這樣的教學氛圍當中實現對學生創新意識的養成以及語文核心素養的提升無疑是癡人說夢。
(二)注重教學策略的改進
按照新課改精神的要求,小學語文教師不應當滿足于讓學生在語文課堂成為被動的知識接受者,而是應當注重對學生學習主動性的激發和引導,使學生能夠真正成為語文課堂的主人,能夠自由地徜徉于語文知識的海洋之中。也就是說,小學語文教師必須拋棄以往上課鈴聲響起,便開始著手“滿堂灌”的教學模式,而是應當立足于對學生語文知識實際學情的把握,在此基礎之上對學生進行循循善誘,使學生能夠在教師悉心地引導和啟發之下,自行實現對語文知識的理解。
二、小學語文教師應當著手實現教學架構創新
在以往的教學活動之中,小學語文教師的教學目的多數是使學生能夠在掌握了足夠的語文知識的基礎之上,可以自如地應對日后的升學考試。不過這樣一來,學生的創新意識無法得到有效的養成,其最終只能淪為考試的工具。有鑒于此,小學語文教師必須遵循新課改理念,讓語文課堂不至于淪為學生機械學習的場所,而是使課堂成為學生創新意識養成的園地。為此,小學語文教師必須著力讓自己的課堂氛圍變得輕松、活躍,使學生在語文課堂上敢于發表自己的觀點,敢于闡述自己獨特的見解。如此一來,在這種充滿了民主氣息的語文課堂之上,學生的創新意識便得到了寶貴的養成契機。
三、小學語文教師應當致力于構建全新的師生關系
在以往的小學語文課堂之上,語文教師成為課上的唯一權威,班級中的每一個學生都會對這個權威心存敬畏,權威所說的每一句話,也都是不容學生置疑的。可以想見的是,在這樣的教學氛圍之中,學生的主體地位毫無彰顯的機會。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必須打破這一教學關系定式,積極構建全新的師生關系,使學生同教師二者之間能夠處于平等的地位,如此一來,方能實現“教學相長”的目的。同時,在這種全新的師生關系在小學語文課堂中得以確立起來之后,學生能夠將心中真正的所思、所想向教師表達出來,由此也使得教師能夠真正地把握和了解學生的語文知識學習實情,這便為教師教學模式的創新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四、小學語文課堂創新的策略
(一)借助多媒體技術手段,使學生對語文知識的學習產生足夠的興趣
之所以會存在相當一部分學生對于語文課堂絲毫提不起興趣,這并非授課教師講解得不夠出色,而是因為在傳統的課堂上,教師的講解、手中的粉筆以及教師背后的黑板構成了學生接觸和學習語文知識的全部,久而久之,學生必然會對這一切產生厭倦心理。有鑒于此,小學語文教師應當結合小學生對于視頻資料感興趣的心理特點,采取多媒體技術組織授課。可以預見的是,當教師通過多媒體技術為班級學生播放出色彩艷麗、內容鮮活的視頻資料和圖片資料時,學生的好奇心將會被瞬間牢牢抓住,其將如饑似渴地盯住畫面,生怕錯過任何一個精彩之處。如此一來,語文課堂對于學生而言不再是無趣的,學生對于語文課堂的情感也將由此前的排斥和厭倦轉變為期待和喜愛。
(二)讓學生真正獲得主體地位
從語文新課改的精神來看,其要求小學語文教師要確保學生實現全面發展。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授課之中必須充分意識到班級中每一個學生因為家庭背景、學習情感以及學習方法等方面因素的影響,其對于語文知識的接受程度是顯著不同的。小學語文教師所應當做的便是,放棄那種“一刀切”的教學理念,轉而給予學生個體學情差異以足夠的尊重和重視,使班級的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在語文課堂之上獲得一定程度的提高。這種教學理念既強調了小學語文教師應當兼顧學生的學情差異,同時也是教師對學生主體地位尊重的內在體現。
(三)注重將情感教育融入小學語文課堂之中
按照新課改的要求,小學語文教師在日常的授課活動之中應當注重將情感教育融入自己的課堂之上。具體而言,教師在課上所要做的不僅僅是引導學生學習語文知識,還要巧妙地將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以及人生觀融入知識傳授的過程之中,如此一來,將實現對學生正確“三觀”的樹立,同時亦能夠達到對學生人文素養的養成。舉例而言,筆者在帶領學生分析《賣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時,引導學生從作者對小女孩不幸遭遇的描述中,認識到安徒生的悲憫情懷,如此將讓學生對于課文的學習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
(四)以新課改的理念為導向,開展小學語文教學工作
根據新課改的要求,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工作的過程中,要注重提升學生的專業素質和綜合素養。所以,在課堂實踐中,語文教師一方面要將新課改的要求、內容、目標等加以鞏固,另一方面要不斷將新課改的思想融入日常教學中。同時,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創建以新課改理念為導向兼具個性化與有效性的教學方案,以便使學生個性化需求得以滿足。另外,小學語文教師要不斷更新傳統落后的教學模式,推陳出新更多的教學方法,以便更好地適應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需求。例如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的過程中,要摒棄傳統讓學生“讀課文——找問題——提煉中心思想”這一教學模式。
(五)以新課改的理念為導向,營造良好的小學語文教學環境
根據新課改的要求,教師在開展教學工作的過程中,要注重創造良好的教學環境,以便更好地使學生的學習熱情和主動性得以激發,同時,讓學生在主動學習、主動探索過程中,對所學知識融會貫通,并將其較好地運用到實踐中。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工作的過程中,要以教學內容為依據,創設多樣化的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的學習熱情和主動性得以激發。另外,教師還應強化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以便讓學生放松心情,更好地在知識的海洋中徜徉,進而使自身知識水平和技能水平實現雙重提升。
總體來說,本文主要就怎樣在新課改背景下提升小學語文教師教學質量進行了探討。所提出的建議僅僅是筆者多年來的工作所得,完善度還不夠,以期能夠引起更多專家和學者的關注。另外,筆者也將在未來的教學工作中不斷積累經驗,不斷探索更多具有可行性的教學模式,以期為更好地推動我國語文教育事業不斷邁向新臺階貢獻微薄之力。
參考文獻
[1]倪梅蘭.新課改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誤區[J].現代語文(教學研究版),20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