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因此,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培養應從大學生對理想信念教育的認知、認同和實踐三方面著手,即大學生通過認知方式夯實理想信念教育的理論基礎、培養實現教育價值的能力從而將精神力量轉化為物質力量。大學生通過內化對理想信念的認同,提高對馬克思主義和對共產主義的價值認同,使馬克思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仰深入人心。通過體驗社會實踐的育人功能和在良好的育人環境中接受教育,能夠巧妙地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最終達到提升學習效果的目的。通過認知、認同和實踐三種對策,共同促進大學生理想信念的形成與發展。
關鍵詞 大學生 理想信念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簡介:季晨璐,遼寧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07.206
理想信念教育是人類活動的一個特殊領域,是教育者對一定的社會成員進行的以樹立某種世界觀和社會理想信念為目的的教育活動。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首先要從認知開始,大學生有了初步的認知后,接下來就是要將對理想信念教育的認知轉化為認同,因為對理論教育的認同是由理論到實踐的基本條件。此外,理論與實踐不可分割的,科學的理論是基礎,社會實踐是發展動力,通過理論和實踐共同為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發展添動力。
一、大學生要加強對理想信念教育的認知
當今,大學生對理想信念教育的認知存在著紙面化的現象,大學生往往將課堂中所掌握的知識等同于自己對理想信念教育的認知。因此要想加強大學生對理想信念教育的認知,就要夯實他們的理論基礎,增強他們認識和信仰教育價值的能力,提高他們對理想信念教育的認知能力,使他們能夠將精神力量轉化為物質力量,將理論知識外化為實際行動。
(一)夯實理論基礎
夯實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理論基礎,學生必須要根據自己的思想理論基礎,從實際出發,設計合理的學習內容和結構,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既要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的學習,又要用其解決實際問題,將自己的思想和信仰與理論知識相融合,從而達到理想的學習效果。
其次,要求真務實,提高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想信念教育,必須與中國現階段的基本國情相聯系,必須與對現實問題的思考相結合,否則就會失去說服力。在培育理想信念理論教育的過程中,必須充分考慮個人發展與現實需要,將理論教育與自己所關心的問題相聯系,例如,大學生就業與創業、人際關系處理等問題,以便更容易地理解和接受理論教育的內容。
最后,要探索創新,開拓理想信念教育的渠道。大學生對于理想信念理論的接受,除了進行傳統的課堂理論學習模式外,還可以將理論與實踐活動相結合,在知行合一的“第二課堂”中積極探索。例如,充分開發利用紅色文化資源,將紅色文化資源融入到理論學習之中,將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主渠道作用充分展現出來;校園文化往往在無聲中傳遞著理想信念的理論教育,通過校園文化途徑,理想信念教育的理論內容將滲透到紅色校園文化的活動中,學生將在紅歌會、紅色論壇等活動中體會到紅色文化的感染力和滲透力,在潤物無聲中受到感化和教育。
總而言之,大學生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的過程中,要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積極參加校園文化活動,在無形中接受教育,在鞏固理論基礎的同時實現知行合一的學習目標。
(二)培養實現教育價值的能力
理想信念教育的有用性實現的問題需通過實現其教育價值來解決,只有當大學生認清并將其價值實現時,理想信念教育才能落地開花。大學生認識理想信念教育價值的方式有兩種:一是學生要建立起合理的教育目標體系。理想信念教育具有極高的抽象性和長遠性,與現實有著較大的距離,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一定程度上會產生困惑和迷茫,這就需要大學生將理想信念教育和他們的具體實際相聯系,從而轉化為他們現實的目標體系,讓他們明白該做什么,該如何做,從而實現其理想信念教育的目標。二是學生要學習實現教育價值的實踐方法。首先,大學生要堅持理想信念,堅定馬克思主義的崇高政治理想。其次,面對紛繁復雜的國際形勢,大學生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方法論,將理想信念教育價值作為現實活動的價值標準。最后,大學生要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自覺抵制各種腐朽思想的侵蝕。
總之,大學生應注重自己價值主體的視角,將理想信念教育的實際功能與自己的實踐活動緊密聯系起來,這樣他們可以建立起理想信念教育價值實踐的基本思路,讓他們認識到如何將理想信念教育貫徹到自己的現實活動中,從而將自己的理想信念潛移默化到其實踐行動中去,將精神力量轉化為物質力量,使他們發揮出新時代青年應有的價值。
二、大學生要深化對理想信念教育的認同
當前,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中存在著對其認同度低的問題。因此,大學生要深化對馬克思主義的價值認同,系統地把握馬克思主義最新的理論成果;提高對共產主義的價值認同,加深對它的理解,使共產主義信仰深深扎根于學生的心中。通過深化這兩種認同,可以有效緩解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認同度低的問題。
(一)提升對馬克思主義的價值認同
要想提升大學生對馬克思主義價值的認同,首先大學生要堅定對其信仰不動搖。在東歐劇變、蘇聯解體后,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暫時處于低潮期,馬克思主義理論受到了挑戰,與此同時,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穩步發展,再加上西方一些別有用心人的宣傳和滲透,部分大學生對資本主義必然滅亡,共產主義必然勝利失去了信心,導致其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陷入了迷茫,這時,大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的價值認同的提升顯得尤為重要。
大學生可從這三方面提高對馬克思主義的認同度:首先,認真品讀馬克思主義的經典著作,在研習中體會馬克思主義思想體系的科學性與真理性。然后,利用“第二課堂”,將馬克思主義思想轉變為具體的實際行動,通過豐富多樣的實踐活動,接觸更多的社會現實,從而發現社會中所存在的問題,并且能夠用馬克思主義理論去分析和解決。最后,通過新媒體、網絡等新平臺更生動具體的了解馬克思主義,在潛移默化中讓馬克思主義信仰感染自己并轉化為實際行動。因此,大學生要內化對馬克思主義的價值認同,對理論學習要逐步進行,不能機械地或盲目地單純記憶,激發出對馬克思主義信仰的真情實感,并體會到它是人類理解世界最全面有效的工具,是推進歷史發展的強大的思想武器和行動指南,以此來把握其最新理論成果。
(二)提高對共產主義的價值認同
共產主義遠大理想是馬克思提出的對未來社會的設想,在革命戰爭的年代革命先驅們為了這一偉大夢想努力奮斗著,隨著信息全球化時代的到來,不同的思想、文化和信仰開始相互的交流和滲透,沖擊著大學生對原有思想的認識,,導致大學生很容易受到這些形形色色的信仰理論的影響,當大學生缺乏正確的分析和選擇時,就會對這些信仰產生盲目的追求。針對大學生信仰危機這一現狀,如何提高他們的價值認同,重建其共產主義信仰則顯得尤為重要。
大學生應從兩個方面提升共產主義價值:一是大學生要學習理論知識用以武裝頭腦。學校可以精選相對固定的有關共產主義信仰的文章,由大學生們認真反復的學習,在這個過程中,加深大學生對共產主義的理解,使共產主信仰深入人心,從而潤物無聲地指導大學生實踐活動,真正使共產主義信仰扎根于大學生的心中。二是大學生要注重知識與實踐的轉化。學習知識和理論是確立對共產主義價值認同的基礎,將知識與理論內化為思維方式,外化為行為習慣才是學習理論和知識的最終目標。這就要求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要注意自我反思和自我超越,將學習成果轉化為正確的“三觀”。
三、實現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實踐策略
理想信念教育是一個實用的系統。理想信念教育離不開科學理論,但理論要轉化為個體價值,必須要經過實踐。堅定大學生理想信念,需要立足于社會實踐活動,使大學生在實踐中將理論層面的理想信念內化為個體價值認同,促使自身的理想信念在實踐中得到檢驗。
(一)體驗實踐的育人功能
實踐具有育人功能,社會實踐與理想信念教育的巧妙融合能夠促進大學生知行合一的養成。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中往往存在著學生重視課堂理論的學習,忽視實踐活動的弊端。因此,讓他們體驗實踐所帶來的育人功能是十分必要的。
大學生要將理想信念教育理論內容融入到實踐中去,充分發揮實踐與理想信念深度融合的教育機制的有效性。學生可建議學校實行兩個策略,從而體驗到實踐所帶來的育人功能:一是建議學校將實踐納入到理想信念教育的課程計劃之中,課程計劃是高校開展教學工作的先決條件,將實踐納入課程可以增強理想和信仰的教育過程的完整性。在制定課程計劃時,學校應合理規劃實踐的時間,適當增加課堂時間,與理論教學時間保持平衡;教學實踐過程形式多樣。二是建議教師健全考評體系,健全大學生實踐育人工作考核評價體系,樹立符合新時代需求的實踐育人考核評價導向,考核的評價指標要符合實際,堅持知行統一、客觀全面的原則。因此,在新時期實踐的教育功能應適時代的需要和個人發展的需要,更要遵循學生的成長規律和認識規律,滿足社會的新要求。
(二)在良好的育人環境接受教育
首先要加強校園文化環境建設。高校是大學生政治信仰和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養成最重要的培育基地,大學生在良好的育人環境下接受理想信念教育,更易于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在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思想大學校園中,大學生應積極參加以“理想信念”為題的一系列教育活動,如演講、論文寫作和表演等,通過接受情景教育和體驗教育,學生將樹立文化意識、弘揚中華民族的愛國主義精神,并且能夠激起他們的愛國主義情懷,最終實現其愛國精神的升華。大學生理想信念的確立,不僅受到學校教育的影響,還受到家庭教育環境的直接影響,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必須要與家庭保持緊密的聯系。因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實踐到認識,認識到實踐……”,是馬克思主義認識運動的總規律。理想信念教育既是理論方面教育的問題,也是實踐方面教育的問題。青年學生的理想和信仰教育必須跨越以往的、一成不變的模式,應該讓他們到實踐中去了解和檢驗真理,在實踐中堅持與人民群眾相結合的道路。只有讓年輕的大學生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去分析和解決實踐中的問題,才能使他們認識自己、提高自己,成為時代發展中有用的人才。
參考文獻:
[1]王易,宋友文.新形勢下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問題與對策[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1(4).
[2]張果.當代青少年民族精神培育研究[M].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13.
[3]林偉毅.以中國夢推進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