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進濤
(樂山市人民醫院 四川 樂山 614000)
耳鼻喉外科手術雖然隨著醫學技術的進步、手術經驗的增加手術成功率逐漸升高,不過術后仍不可避免會出現感染等并發癥,患者住院時間會延長,需要承擔更重的經濟負擔,并且會影響患者術后的恢復及生活質量水平[1]。所以了解耳鼻喉外科手術患者術后感染發生的影響因素,指導臨床積極采取預防性干預措施,對于減少術后感染的發生非常重要。
收集我院2017年1月-2018年8月收治的1500例耳鼻喉外科手術患者,包括800例男以及700例女,年齡25~78歲,平均(52.2 8±8.36)歲,全部患者均對本研究知情同意,簽署知情同意書。
主要采取分析方法,收集患者性別、年齡、手術時間、住院時間。對單因素分析存在統計學意義的指標進一步進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數據采用SPSS20.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進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本組納入的1500例接受耳鼻喉外科手術治療的患者術后出現感染的有4例,感染發生率為0.27%。影響術后感染出現的因素包括年齡、手術時間、住院時間,P<0.05,見表1。

表1 耳鼻喉外科手術患者術后感染發生的單因素分析[n(%)]
從下表多因素分析結果可以得知,耳鼻喉外科手術患者術后出現感染的獨立影響因素包括手術時間長、年齡、住院時間長,P<0.05,見表2。

表2 耳鼻喉外科手術患者術后感染發生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本研究1500例患者術后感染發生率為0.27%,經單因素以及進一步的多因素回歸分析顯示,手術時間長、住院時間長是影響患者術后出現感染的重要因素。患者住院需要多次頻繁接觸其他患者、醫務人員以及探視人員,人員流動增加細菌數量,容易引起交叉感染[2]。由于廣泛應用抗生素,細菌耐藥性明顯提升,治療效果相應降低。另外術后患者如果沒有及時補充足夠的營養,會降低免疫水平,發生感染的可能性會相應升高。一般來說,手術持續時間越長,創面暴露在空氣中的時間也越長,則細菌侵襲創面引發感染的可能性越高[3]。并且手術會損傷機體局部組織,降低患者機體抵抗水平,對外來微生物的入侵缺乏有效抵抗力,因而容易出現感染。另外,手術持續時間長,相應麻醉所需持續時間也延長,因此患者免疫力會明顯下降,增加了感染發生的風險。
年齡越高,對手術的耐受能力就越低,機體免疫力也明顯下降,因而收到細菌侵襲的可能性明顯升高,感染發生的可能性明顯更高。另外有類似研究發現抗生素的使用也對感染的發生存在影響,通常清潔手術前0.5~1小時可選擇抗生素預防性應用,對于手術持續時間長的患者術中可追加一次抗生素。術后如果發現患者出現感染征象,必須先對感染發生具體位置進行確定,并且要確定具體的感染病原菌[4]。在未確定病原菌前,假設感染具備診斷要素,可以應用廣譜抗生素進行治療,等到獲取細菌培養結果后改為使用更具特異性的抗生素進行治療。如果持續抗生素仍無法對感染形成有效控制,則應該考慮是否繼發真菌感染,應該進一步進行真菌培養并進行相應處理[5]。
綜上所述,手術時間長、高齡、住院時間長是耳鼻喉外科手術患者術后出現感染的影響因素,臨床必須做好這些危險因素的控制,最大程度減少術后感染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