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存蘭
【摘要】目的:研究血液透析患者行早期護理干預對其血壓控制及低血壓發生率的影響。方法:選擇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于我院行血液透析患者60例,按隨機數表法將分為兩組,各30例。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早期護理干預。對比分析兩組血壓控制情況及低血壓發生率。結果: 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干預后收縮壓、舒張壓控制情況優于對照組,血壓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血液透析患者實施早期護理干預可有效改善血壓控制情況,降低低血壓發生率,增強透析效果,提高患者的透析質量。
【關鍵詞】血液透析;早期護理干預;血壓控制;低血壓
【中圖分類號】R174+.6【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9)07-202-01
血液透析是治療慢性腎功能衰竭的最重要的方法之一,但血液透析后易出現低血壓、心律失常等并發癥,嚴重影響患者的透析效率,甚至危害患者的生命安全[1]。因此,血液透析患者實施及時有效的護理措施,對于改善血透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常規護理措施只能在患者出現并發癥后進行補救護理,而早期護理干預通過患者在血透前,對患者認知、心理、營養等進行一系列干預,可有效降低血液透析的低血壓發生率,提高患者血液透析的效率[2]。本研究旨在探究血液透析患者行早期護理干預對其血壓控制及低血壓發生率的影響,以為臨床護理提供參考。具體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于我院行血液透析的患者60例,按隨機數表法分為兩組,每組各30例。觀察組男14例,女16例;年齡31-65歲,平均年齡(47.56±5.93)歲。對照組男15例,女15例;年齡30-65歲,平均年齡(48.13±6.12)歲。納入標準:入院行維持性血液透析≥3個月;對本研究知情且已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合并惡性腫瘤等其他嚴重疾病;有精神類疾病或無法溝通者。比較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時刻注意患者的血壓、脈搏等生命體征,提醒患者及時用藥、注意飲食等相關健康教育。觀察組實施早期護理干預。具體內容如下:①護理評估。治療前掌握患者年齡、病情、病程等基本情況,對患者飲食、營養、運動、體重等方面進行全面評估,并為其制定針對性的早期護理干預措施。②認知干預。由于患者對血液透析相關知識的缺乏,易對治療產生盲目樂觀或過于悲觀的心理狀態,需及時向患者介紹相關知識,包括病情的發生、發展過程等,讓其認識到血液透析的長期性與必要性。③心理護理。加強與患者交流,幫助其了解透析的原理、流程、作用等,對產生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的患者及時進行心理疏導,為患者舉例告知血液透析的益處,鼓勵患者間進行交流經驗;④體重干預。在透析前為患者進行體重測量,明確控制體重的方法及重要性,養成少食多餐、慢食少量的飲食習慣,進行科學合理的運動鍛煉等,依從性較低的患者,要在家屬的監督下進行;⑤營養護理。提醒患者及家屬在進行血液透析前多食用富含蛋白質、維生素的食物,并減少食用油炸類食物,以提高患者的血漿蛋白含量及身體所需營養。⑥病情觀察。嚴密監測患者透析時的脈搏、心率、血壓的變化情況,當患者出現頭暈、惡心、視力模糊、腹痛等情況,則提示低血壓發生,應立即減慢超濾速度與血流量,靜脈滴注生理鹽水,待患者生命體征恢復正常后再進行透析。
1.3 觀察指標 (1)觀察兩種透析前30min和透析后30min的血壓控制情況;(2)觀察兩組患者低血壓發生率。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 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血壓控制 兩組透析前30min的血壓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透析后30min的血壓控制情況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低血壓發生率 觀察組干預后低血壓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血液透析是通過對血液進行物質交換,清除血液內產生的代謝廢物,以維持體內電解質及酸堿度的平衡,使機體內環境接近正常[3-4]。引起患者低血壓的因素有很多,常規護理較為單一,并不能起到較好的預防效果,易影響患者的血液透析效果。因此,進行早期護理干預對預防低血壓發生,對于提升患者血液透析效率和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早期護理干預措施通過透析期間并發癥的預防、體重的控制、心理疏導以及營養指導等方面對患者進行多方面的護理干預,可有效提高患者對透析知識的掌握,提升患者治療依從性,避免低血壓的發生[5-6]。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干預后收縮壓、舒張壓控制情況優于對照組,低血壓發生率低于對照組,提示血液透析患者實施早期護理干預可有效改善患者血壓控制情況、降低低血壓發生率。早期護理干預措施是根據患者情況制定的針對性護理措施,從患者的心理、營養、運動等方面入手,利于患者樹立對血液透析的正確認知,了解自身的病情狀況,積極調整其悲觀情緒,使其主動配合治療和護理工作,加強飲食和用藥方面的控制,進而提高治療質量,為其預后打下良好的基礎,以便后期護理及治療的開展;此外,在患者透析前進行體重測量,并進行飲食及運動干預,能夠使患者意識到補鈣及攝取足量蛋白質的重要性,樹立健康飲食的理念,建立合理的飲食結構,從而為身體提供所需的營養物質,預防各種并發癥的發。同時,指導患者進行適當的運動鍛煉,可有效促進消化,改善骨骼肌肉功能,提高血液透析的充分性,改善患者體能,提升血壓控制質量,減少低血壓的發生。
綜上所述,早期護理干預可有效改善血液透析患者的血壓控制情況,利于減少低血壓的發生,改善患者透析效果,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姜玲,魏文娟,李萍.血液透析護理中舒適護理的具體應用效果研究[J].中國醫藥導刊,2016,18(9):963-964.
[2] 林華志,趙李晉,謝巧玲,等.早期護理干預對血液透析患者動靜脈內瘺并發癥發生率的影響[J].浙江醫學,2016,38(21):1777-1779.
[3] 王金環.心理護理聯合舒適護理在血液透析護理中的臨床應用研究[J].山西醫藥雜志,2016,45(8):967-970.
[4] 何志蘭,蔡保蘭,曾劍慧.心理護理聯合耳穴壓豆緩解透析早期病人焦慮情緒的效果觀察[J].護理研究,2016,30(27):3443-3444.
[5] 鄭慧玲,秦艷雷,高曉謹,等.血液透析患者行為階段護理模式的實施[J].護理學雜志,2017(15):23-26.
[6] 鹿香花,王夢潔.血液透析患者動靜脈內瘺栓塞的預防護理[J].護理學雜志,2016,31(19):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