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元博 陳功
【摘 要】本文論述新時代高職體育管理工作有效開展的策略,針對當前高職體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體育管理系統層級設置缺乏合理性,管理職級劃分不夠準確、清晰,體育管理缺乏與外界的溝通等問題,從更新體育管理理念、制定健全的體育管理制度、促進體育管理工作的科學化、依托人才力量推動體育管理工作的發展、引進先進的體育管理方式等方面提出推動體育管理工作發展的相關對策,為提升高職體育管理工作的效率提供借鑒。
【關鍵詞】高職教育 ?體育管理工作 ?有效策略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9)04C-0101-02
當前,高職體育管理工作還存在較多問題,如體育場地器材并不完善、師資力量匱乏、體育教師業務能力有待提升等。新時代高職體育管理工作,需要重視體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制定有效的體育管理對策,提升體育教育的質量和效率,從而為我國培養更多高素質綜合型人才。本文試針對當前高職體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推動體育管理工作發展的相關對策,以期為提升高職體育管理工作的效率提供理論借鑒。
一、高職體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學校體育管理,主要是在體育領域中開展各方面的管理工作,相關體育管理工作者根據院校的相關規定,對體育資源進行合理、科學的利用,實施有效的管理方法,對體育有關工作、活動進行計劃、組織,保證體育工作以及體育相關活動能夠順利開展。當前高職體育管理工作中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一)體育管理系統層級設置缺乏合理性。當前我國許多高職院校體育管理系統層級的結構設置并不合理,使得學校在體育管理過程中出現信息傳遞延遲以及傳遞不準確的情況。一般而言,高職體育管理系統層級的結構與管理幅度的大小息息相關,因此,管理幅度越大,管理層級結構就越少,相反,管理幅度越小,其管理層級結構反而越多。當管理層級結構過少的情況下,必定會影響管理層級的監管,而管理層級結構過多,必定會產生管理職責分工模糊的情況,無法使信息快速、準確傳達,無法有效發揮高職院校體育管理系統組織的效能。據調查,我國有58%以上高職院校體育管理系統層級的設置存在不合理的情況,多數是以學校、學院、學系、教研室為層級,從而劃分為四層結構,這種管理層級的設置,層級較多,需要較多的管理人員,使得信息在傳遞過程中存在遲緩、失真的情況。與此同時,管理層級多,使管理幅度不夠大。當高職體育管理幅度過小時,較大程度上會制約學科與學科之間的融合,從而制約新學科生長點的形成。這與新時代高職體育改革提倡的創新理念背道而馳,不僅影響體育教育的改革,同時也阻礙體育管理工作的開展。
(二)管理職級劃分不夠準確、清晰。高職體育管理組織結構概括各方面,如學術管理、行政管理等,各種管理的融合,讓高職管理職能的劃分不夠清晰,從而出現管理職能重疊、混淆的情況,相關部門以及工作人員對自己的職責不清楚,無法實現管理的高效性。以高職體育院系部門為例,大部分學校未能制定清晰、明確的學術委員會章程,同時,學校體育學術委員會的構成人員多數是本院系的管理人員,比如學院院長,或是系主任,使體育學術管理行政化,讓高職體育管理中的行政管理與學術管理并不清晰,無法實現高職體育管理工作的合理性與高效性。
(三)體育管理缺乏與外界的溝通。信息化背景下,信息在高速傳播,不僅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與學習方式,更改變了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方式。因此,新時代的高職體育管理工作,要求努力改變保守封閉的狀態,積極與外界進行交流和溝通,加強對外合作,并對工作方式進行創新,從而為體育管理工作創造更為優良的外部環境。但是,當前我國高職體育管理工作缺乏與外部的交流和合作,具體體現在以下幾方面,首先是學校在獲取外界體育資源的能力有限,利用社會途徑得到的社會贊助和支持較少;其次,我國高職院校之間缺乏交流與合作;最后,高職院校未能以校園為中心建立一個體育社會服務發展區域,無法有效發揮學校在社會體育發展的推動作用。
二、新時代高職體育管理工作有效開展的策略
(一)更新體育管理理念。高職體育管理工作的開展,需要注入先進的符合時代發展的管理思想。對于我國高職體育管理,需要不斷更新體育管理觀念,從而扭轉傳統混亂管理的局面。高職體育管理的工作者,根據本院校體育教學的實際狀況構建合理、規范的體育管理體系,需要對體育管理理念進行創新,積極鼓勵廣大教職工和學生對體育管理工作提出意見與建議,不斷完善體育管理體系。對于高職體育管理者來說,管理的最終目的是為學生提供更好的服務,所以,應樹立以學生為工作主體的體育管理理念,以提升學生身體素質為基礎,以培養學生體育運動興趣為基礎開展管理工作,從而為高職體育管理工作的開展提供基礎保障。
(二)制定健全的體育管理制度。對于管理工作而言,需要依托完善的制度才能順利開展,也包括高職的體育管理工作。因此,體育管理工作者應充分認識到制定完善的體育管理制度的意義,積極完善高職體育管理制度。這樣才能使體育管理工作者開展管理工作時有章可循、有規可依,有效規避一些麻煩,使體育管理工作更加高效、順暢。同時,健全的制度,能夠為管理工作者的工作質量提供參考,并對管理工作者起到一定的監督作用,提升他們工作的主動性,進一步提高體育管理工作的質量。社會高速發展,高職體育也在不斷進步,這也為體育管理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時也推動體育管理工作制度化進程。因此,建立完善的體育管理制度,各院校要結合本校的現狀,對原有的制度不斷完善和優化。比如,開展體育實踐課時學生的著裝要求,開展課外體育活動時對體育運動場地、器材的使用方法,以及器材損壞賠償方法,教職工借用體育器材等問題,都需要制定有效、合理的制度,讓學生、教職工在開展體育活動時能夠有章可循,由此讓體育管理制度深入人心,有效淡化管理工作者和學生、教職工之間的矛盾。即使發生矛盾,也能夠通過相關制度來解決,從而有效促進高職體育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
(三)促進體育管理工作的科學化。科學化,是推動高職體育管理工作發展的必要條件。在開展體育管理工作的過程中,管理工作者要避免帶入主觀性和個人情感,管理需要以科學化進行,不管是在制定管理制度方面,抑或是在選擇管理方法上,都必須要科學化,以及在可實踐性的基礎上,把管理工作標準化,使體育管理工作能夠分工明確,使各部門、工作者的工作責任更加清楚,職責更加具體。與此同時,高職院校還需要加大資金的投入,組織和鼓勵專職人員對體育工作的研究,推進體育管理工作的科學化,重視體育科研工作的開展,把科研水平、師資隊伍建設與體育管理工作進行相互融合,在實踐過程中實現高職體育管理的高效。
(四)依托人才力量推動體育管理工作的發展。實現體育管理工作的高質量與高效率,需要依托更多優秀體育管理人才的參與,需要引進大量的專業體育人才。因此,高職院校應重視人才培養和人才的引進,對現有的管理工作者進行培訓和教育,提升他們的工作能力與綜合素養,同時,引進優秀的人才,擴大管理人員隊伍。而體育管理工作者也要具有自我提升的意識,不放過每一次學習的機會,積極參加相關培訓,學習掌握更多的管理知識,努力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和專業素養,從而將自己打造成為符合時代發展的應用型人才。同時,管理工作者還應具有對工作進行創新的意識,在工作上能夠靈活運用有效的方法來開展管理工作,積極鍛煉自己的組織能力、協調能力,提升自己應變能力。另外,管理工作者還要熟悉體育管理的有關制度,在解決問題時可以更加靈活變通。樹立正確的職業價值觀,在開展體育管理工作時要積極、熱情,保證管理工作的高效性。
(五)引進先進的體育管理方式。全面推行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傳統體育管理模式的改變是必然的結果。因此,應充分提升高職體育管理的地位,將院校的體育工作做好,發揮體育管理在推動高職體育教育發展的作用。積極獲取社會各界對高職院校體育教育的贊助與支持,由多途徑、多辦法來建設高職體育,使高職體育充滿生機與活力,促進高職體育穩定發展。高職院校需要提高與外界交流與合作的力度,積極與其他學校進行溝通、交流,吸納別人先進、有效的管理理念與管理方式,從而不斷完善本校的體育管理體系。同時,高職體育管理工作需要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能夠借助網絡平臺來增加與外界交流、學習的途徑,不斷拓展管理工作者的知識面,提升他們的管理能力。通過引進先進、有效的管理方式,以及加強體育師資隊伍建設,這些方式對于實現高職體育教育目標,推動高職學生的身心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總之,在高職院校管理的工作中,體育管理工作是其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開展體育管理工作,最終目的是培養學生利用體育運動來鍛煉身體的良好習慣,從而有效提升身體素質。但是,當前我國高職院校體育管理工作中還存在諸多問題,需要院校高度重視,并制定有效的對策。對于高職院校體育管理工作,本文提出以下幾點建議:首先,相關管理工作人員要全面落實國家體育政策,并落實學校體育工作的有關規章制度,嚴格根據相關制度來開展管理工作,合理地計劃、組織以及協調學校的體育工作與活動;其次,相關體育管理工作人員要改變傳統的管理觀念,不斷完善管理制度,并促進管理工作的科學化,增強課外體育活動的管理,能夠運用現代科技信息技術來開展高職體育管理工作,從而實現高職體育管理工作的高質量與高效率。
【參考文獻】
[1]張碩,荀康勁,趙艷研.體育院校學生管理工作中的誤區與應對思考[J].智庫時代,2018(52)
[2]張碩,王衛英,趙偉.高校體育教學學生管理工作的創新與思考建議[J].智庫時代,2018(51)
[3]張媛.高校體育教學學生管理工作的創新與思考[J].當代體育科技,2018(31)
[4]朱孝紅.新時期我國體育社團管理機制的改革與創新探析[J].山東體育科技,2018(5)
【作者簡介】鐘元博(1983— ),男,黑龍江甘南人,碩士,廣西金融職業技術學院公共基礎部副主任,講師,研究方向:體育教學與訓練,民族傳統體育教學與文化研究;陳 功(1980— ),男,湖南祁東人,碩士,廣西經貿職業技術學院體育教學團隊負責人,副教授,武漢理工大學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
(責編 何田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