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鈺嫦 李詠云
【摘 要】本文論述奧爾夫教育思想在學前專業音樂教育中的應用,從教育目標、教學組織特色、教育內容三方面分析奧爾夫教育思想與學前專業音樂教育的適配性,提出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提升教學內容的綜合性、明晰音樂教育的評價側重點等奧爾夫教育思想在學前專業音樂教育中的應用策略,以及學前專業音樂教育應該遵循相應的教學大綱并采用適當的教材、不同的音樂課程探索不同的教學方法、關注幼兒教師音樂素養的特殊性等注意事項。
【關鍵詞】奧爾夫教育思想 ?學前專業音樂教育 ?應用研究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9)04C-0168-03
奧爾夫教育是面向兒童的音樂教育,旨在通過音樂促進兒童身心發展和個體音樂素養的全面提升,提倡通過輕松的、多樣化的方式開展音樂教育,并且強調音樂教育內容具有綜合性和生活性。學前專業音樂教育旨在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以及音樂教育的實踐能力,然而學前專業大部分學生在入學前基本沒有接受過專門的音樂訓練,因此,要在較短的幾年時間里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并幫助學生掌握組織幼兒園音樂教育的方法,具有一定的挑戰性。由于學前專業音樂教育的目標一方面是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另一方面是培養組織音樂活動的能力,這與奧爾夫教育思想在教育目標、教學組織特色、教育內容三方面具有天然的適配性,因此,借鑒奧爾夫教育思想開展學前專業的音樂教育具有重要的意義。但是二者又不是完全相同的,學前專業音樂教育還應該注意遵循相關教學大綱并采用適當的教材,探索不同音樂課程的教學方法,并且關注幼兒教師音樂素養的特殊性。
一、奧爾夫教育思想與學前教育音樂教育的適配性分析
學前專業音樂教育以職業需求為導向,即以幼兒音樂教育為導向,這與奧爾夫音樂教育擁有相同的教育對象,因此在教育目標、教學組織形式和教學內容等方面,二者具有天然的適配性。
(一)教育目標的適配性
1.奧爾夫音樂教育是面向所有兒童的音樂教育,而學前專業音樂教育的目標包括促進每位學生的發展以及培養學生具有促進每位幼兒音樂素養提升的能力。因此,奧爾夫教育思想與學前專業音樂教育的教育理念是匹配的:面向所有的孩子。
在奧爾夫看來,音樂具有兩重含義,一是作為一種藝術,二是本能。奧爾夫秉持著人本主義的音樂教育價值觀,堅信音樂是人的教育,并且是面向所有人無差別的教育。他曾指出,音樂教育不是有特殊才能的兒童教學,而是最廣泛基礎的教學,哪怕是中等的和才能較差的兒童也能參加。
學前專業的學生具有雙重的身份,一是當下的學生,二是未來的幼兒教師。面對當下的學生,促進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是學前專業音樂教育無可爭辯的目標之一。面對未來的幼兒教師,學前專業音樂教育要培養他們面向所有幼兒的音樂教育理念,以及擁有開展幼兒音樂教育的能力。
2.奧爾夫教育思想和學前專業的音樂教育都致力于學生音樂素養的提升。奧爾夫認為音樂教育的目標是促進學生的身心發展,促進學生音樂素養的全面提升。在奧爾夫看來,讓孩子自己去尋找,自己去創造音樂,是最重要的。普通大眾的音樂教育目的是讓孩子在音樂中感受快樂,并且愿意通過音樂表現自己,并不是培養音樂家。因此不需要過度追求發展兒童高深的藝術技藝技巧,而是關注兒童節奏、動作、樂器等原本性、廣泛的音樂素養的發展。
學前專業音樂教育的目標包括促進學生身心的全面發展以及音樂素養的提升,然而,一直以來,部分學校學前專業音樂教育目標不甚清晰,片面追求學生藝術技藝技巧的提升,忽視音樂素養的發展。筆者認為,學前專業音樂教育的目標應該與幼兒教師專業標準以及學前教育中藝術領域的目標相契合。《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試行)》中指出,幼兒教師應該具有相應的藝術欣賞與表現知識,以及教育活動的計劃與實施的能力。《幼兒園工作規程》美育目標是:培養幼兒初步感受美和表現美的情趣和能力。《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藝術領域目標:能初步感受并喜愛環境、生活和藝術中的美;喜歡參加藝術活動,并能大膽地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藝術表現活動。《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藝術領域目標主要包括兩個方面:感受與欣賞、表現與創造。從這一系列文件中可以看出,幼兒教師并不一定需要掌握高深、精湛的音樂技能技巧,而傾向于幼兒教師擁有較好的發現、感受、欣賞、表達美的感受以及引導幼兒喜愛音樂的綜合素養。
(二)教學組織特色的適配性
奧爾夫教學組織的特色包括四個方面。首先,奧爾夫強調音樂教育的原本性,是指學生不是僅僅作為聽眾,而是作為演奏者主動參與其中,必須動腦、動手、動腳,全身心地感受和表現音樂。其次,強調音樂教育的綜合性,認為各種藝術之間是相互關聯的,音樂和運動、語言都是相互關聯的,與節奏有共同的概念。再次,強調音樂教育的創造性,因為學校音樂教材課程的作業不在于熟練和演奏配好伴奏的旋律和歌曲,而在于不斷地“創造藝術”。最后,強調音樂教育的民族性,每個國家或文化需要根據自己的音樂文化和文化傳統來講奧爾夫音樂民族化、本土化,而不是照搬照套別人的教材。在奧爾夫看來,奧爾夫音樂走向世界的,是觀念而不是那套教材。
學前專業音樂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應該與幼兒園音樂活動方式接軌,其教育特色也應取決于幼兒園音樂教育活動。幼兒園音樂教學活動的特色與奧爾夫思想是相匹配的:鼓勵讓幼兒通過聆聽、動作甚至是繪畫等方式去感受音樂,鼓勵歌曲、舞蹈、打擊樂、角色扮演、游戲等多種活動類型的結合,鼓勵幼兒在活動中充分發揮創造性,鼓勵選用本土化的音樂素材。因此,學前專業的音樂教育也應該借鑒奧爾夫的思想,注重教學的綜合性,鼓勵學生用多種方式去感受和表達音樂,為學生的模仿、即興表演以及創作提供空間,以及鼓勵學生發掘本地、本民族的音樂與樂器。這個過程中不僅能提升學生音樂的感受力、理解力以及表達力,促進音樂素養的提升,也為今后組織幼兒園音樂活動提供借鑒,積累方法等。
(三)教育內容的適配性
奧爾夫音樂教育的內容具有綜合性、生活性、豐富性的特點,主要包括三個方面:噪音造型,主要包括歌唱與節奏朗誦活動;動作造型,主要包括律動、舞蹈、戲劇表演、指揮及聲勢活動;聲音造型,主要包括樂器演奏活動等。
幼兒園音樂教育內容強調生活性、多樣性、操作性,學前專業的音樂教育內容應當與之相適應。為了滿足準教師今后開展音樂教育的需要,學前專業音樂教育的內容選擇,應兼顧幼兒園音樂教育的需求,培養學生聲樂、樂器、律動、表演等多方面廣泛的能力。
二、奧爾夫教育思想在學前專業音樂教育中的應用策略
(一)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
通過音樂教學的活動化、游戲化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引導學生運用多種感官去感受音樂、理解音樂、表達音樂,避免說教式及“填鴨式”的音樂教育。音樂素養是有學生自我體驗、感受、沉淀而獲得,并非通過教師的說教而獲得,正如一些學者所說的:音樂教學不在于教師教會學生,而在于幼兒學生自身的樂感。然而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并非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師努力營造一種“開放”的課堂氛圍,打破學生對傳統音樂教育的刻板認識,激發學生表達音樂感受的愿望和勇氣。借鑒奧爾夫教育思想,學前專業音樂教育可以做一下嘗試:第一,教師創設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變傳統“板凳課桌”座位形式為自選位置、自選姿勢的“自由”課堂。第二,通過節奏比賽、身體伴奏等游戲方式,達到節奏訓練、節奏型練習的教育目標。第三,鼓勵學生運用肢體動作、律動、樂器、繪畫等方式即興表達音樂感受。第四,通過小組合作共同創編舞蹈、音樂伴奏等方式進行創作。第五,奧爾夫教師要有冒險精神,喜歡挑戰新的方向與學生,為學生做出示范和表率,激發學生表達的熱情。
(二)提升教學內容的綜合性
增強教學內容的綜合性,是提升學生音樂素養的重要途徑。學前專業的音樂教育根據音樂藝術的不同類型,將音樂教育的相關內容劃分為不同課程,如聲樂、鋼琴、舞蹈等,本是為了更好地促進學生的發展,然而這往往導致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忽視了藝術的相關性。奧爾夫主張通過與動作、與語言緊密結合在一起的節奏,以喚起幾乎在一切人(特別是兒童)身上都潛存的音樂本能。教師在課程教學過程中應該有意識地將其他藝術形式融入其中,并且注重音樂基礎知識的滲透,實現音樂素養的培養。
(三)明晰音樂教育的評價側重點
學前專業音樂教育的評價側重點應該是音樂基本要素的掌握和綜合音樂素養的提升。首先,音樂教育的評價應該重視音樂基本要素的訓練。音樂基本要素包括節奏、音高、力度、速度等,在奧爾夫看來,音樂構成的第一要素是節奏。因此,培養幼兒良好的節奏感,是幼兒教師不可忽視的音樂教育任務。然而部分鋼琴和歌曲彈唱等課程的考核,只關注學生是否能將樂曲、歌曲完整彈奏、演唱,忽視節奏的準確性,既不利于當前學生音樂技能的發展,也影響未來學生開展幼兒音樂教育的質量。教師可以通過日常節奏游戲、強化細節訓練的方式提升基本音樂要素的培養。其次,音樂教育評價應關注學生綜合音樂素養的提升。學前專業的音樂教育應重視音樂基礎知識和理論、音樂審美、音樂價值觀的滲透,而不是單純地追求技術技巧的進步。教師應引導學生自主查閱作曲家生平、創作背景、音樂風格等資料,并且帶領學生通過聆聽,感受樂曲的情感、風格等深層次的藝術內涵,讓學生不僅感受到音樂的美,還學會賞析音樂的方法。
三、奧爾夫教育思想在學前專業音樂教育中應用應注意的事項
(一)學前專業音樂教育應該遵循相應的教學大綱并采用適當的教材
學前專業音樂教育不完全等同于奧爾夫音樂教育,應該遵循相應的教學大綱,并且采用適宜的教材。奧爾夫教育是面向兒童的音樂教育,每一次音樂并沒有十分精確的教育目標,也沒有固定的教材和教學大綱,教師可以采用本土化的、生活化的材料對兒童開展音樂教育。然而,學前專業的音樂教育是既定的教學大綱和教育目標,教師應遵循教學大綱,選擇適當的教材開展音樂教育,幫助學生更好的達成學習目標。
(二)不同的音樂課程探索不同的教學方法
學前專業的音樂教育包括音樂活動設計與指導、聲樂、鋼琴、兒童歌曲彈唱等多門課程,盡管奧爾夫教育思想可以為這些課程的課堂教學提供借鑒參考,但是教學方法并非一成不變的,不同課程的側重點和教學方法不盡相同,需要教師探索適宜的教學方式。正如奧爾夫所說的“我的《學校音樂教材》僅僅是提供范例,絕不是樣本”。音樂教育的教法與教材并沒有固定模式,不應該一成不變,而他們應該根據時間、地理等條件的不同,而調整音樂教育的教法及教材。
(三)關注幼兒教師音樂素養的特殊性
由于幼兒音樂教育的需要,幼兒教師的音樂素養不完全等同于一般意義的音樂素養。尹夏青指出,幼兒教師的音樂素養包括音樂理論、音樂欣賞、音樂表演及音樂教育等方面的教育技能素養。這就要求學前專業的音樂教育重視音樂素養的同時,關注到幼兒教師音樂素養的特殊性,通過增強課堂的實踐性、現場觀摩、教學活動分析、模擬教學等方式提升準教師的音樂教學實踐能力。
學前專業音樂教育和學前教育都不是為了培養出音樂家,而是為了讓學生獲得良好的音樂素養,帶著這種辨別美的能力,以正確的方式自娛,感受人生的每一處風景。正如維爾納·托馬斯所說,即使是以后不再奏樂的孩子,也應當帶著有批判力的意識修養走過這一個領域。
【參考文獻】
[1]王麗新.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的本土化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2
[2]曹青.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的中國本土化進程初探[D].南京:南京藝術學院,2007
[3]李坦娜,修海林,尹愛青.奧爾夫音樂教育思想與實踐[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4]Zachopoulou,Evridiki;Derri Vassiliki;Chatzopoulos,Dimitris;Ellinoudis,Theodoros.Application of Orff and Dalcroze activities in preschool children:do they affect the level of rhythmic ability?[J]Physical Educator,Spring,2003,Vol.60(2)
[5]古尼爾特凱特曼.奧爾夫兒童音樂教學法初步[M].廖乃雄,譯.合肥:安徽文藝出版社,1987
[6]Shamrock M.Orff Schulwerk:An Integrated Foundation[J].Music Educators Journal,1986(6)
[7]秦文華.奧爾夫教學法在幼兒音樂教育中的應用探索[D].濟南:山東大學,2013
[8]Shamrock M.Orff Schulwerk:An Integrated Foundation[J].Music Educators Journal,1986(6)
[9]廖乃雄.卡爾·奧爾夫及其兒童音樂教育體系[J].人民音樂,1983(1)
[10]尹愛青.音樂教育基本理論[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
【作者簡介】管鈺嫦(1991— ),女,廣西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專任教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幼兒園課程;李詠云(1984— ),女,廣西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專任教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學前專業音樂教育。
(責編 何田田)